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健身计划的现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全民健身论文,现状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1)03-0099-03
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生活富有,市场经济带来人们生活改善的生机。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观念日益更新,对人体健康提出更高要求。五天工作制增加了闲暇时间,人们参与的意识增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从体育发展本身的需要看,也只有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才能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活动已成为丰富文化生活,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旨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健身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现状,以期为体育的发展,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特点
1.1 全民健身计划符合体育改革的总目标。原国家体委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于1993年制订了深化体育改革的政策措施。文中指出:深化体育改革要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中,要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赖国家和行政手段办体育的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化体育运动规律、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体育体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有关部门共同推行的、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1.2 可以促进体育协调发展。体育运动虽然可按它的社会形态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但事实上它们是一个不可截然分开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竞技体育的发展超前于社会体育。我国竞技体育确实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但与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相比,显得力量单薄,后继乏人,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体育基础太差。全民健身计划也是为体育打基础的计划,国民体质增强,国家才可能出现大批优秀选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1995年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两个计划的实施,就反映了落实协调发展的决心。事实上要做到协调发展,主要在不影响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体育。这才符合体育运动的自身发展规律。
1.3 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促进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体育具有多种功能,但过去往往在发挥功能方面有片面性。教育、健身和娱乐是体育的本质功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是非本质功能。过去过分强调了体育的非本质功能而忽略了本质功能。体育不仅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且在文明素质方面也有它的独特作用,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包括德、智、体的全面教育。全民健身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一教育作用,尤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在建立体育市场方面,全民健身的市场范围是最广泛和潜力巨大的。这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人才市场、科技成果市场和体育信息市场等。
1.4 符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和趋势。大众体育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体育力量,与高水平竞技体育有分庭抗礼、并驾齐驱之势,现在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大众体育代育大会。还有国际健康与体质联合会等大众体育国际组织定期举行国际学术会议和群众性竞赛活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可以尽早进入体育发达国家行列。
2 市场经济下全民健身的现状
2.1 经济条件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体育人口”存在着差异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与城市的商品经济生活形成明显对照。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员较多;而在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特别是比较边远地区,甚至连什么是体育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体育健身的问题了。从调查研究表明: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城镇居民中每月参加体育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的男性为27.3%,女性为26.1%,平均为26.7%。该调查结果不仅与美国(45%)、加拿大(42%)等国家的“体育人口”差距悬殊,而且与我国广州市(41.1%)、北京市(31.9%)的“体育人口”有着明显的差距。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结构也不平衡,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来看,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型,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育人口比例显著高于中年人群。
2.2 不同经济区域的体育消费存在不均衡
从体育消费的情况看,不同经济区域的体育消费也存在不均衡状态。地处中部地区的武汉市居民1995年人均生活费收入4170元,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年平均69.5元,体育消费支出约占年生活费收入的1.7%,地处西部地区的兰州市居民,1994年人均生活费收入2873.24元,兰州市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支出多数在50元以下,而同期处在东南地区的合肥、蚌埠、铜陵、阜阳市居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人均232.26元。内陆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调查表明主要开支依次为:购买运动服装(38.3%),场地租用与门票(21.5%),订阅体育书报杂志(14.3%),购买体育器材(21.5%),健身培训(7.85%),其他(6.3%)。
2.3 参加体育活动层次不平衡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在健身认识上有不同看法,体育人口有与文化程度基本成正比的特点,不同学历人群中的体育人口分布分别占该人群的比例如下:研究生占61%,大学生占32.1%,高中生占21.0%,初中生占18.6%,小学生占10.0%。根据不同职业人群中体育人口的多少可排序为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科教人员。
2.4 体育健身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
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人中大部分(65.5%)均选择早晨作为健身锻炼的时间。有如此之多的居民选择早晨进行锻炼与我国数千年以来的传统习惯有关。清早空气新鲜,人们很愿意在早晨锻炼。另一方面,与选择的健身场地亦有关系。由于城镇居民大多选择在住宅附近的空地、广场、公园作为活动场所,而这类公共场所白天人来人往,晚上又缺乏照明设备,故只有早晨可作为健身锻炼的时间。还有一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晚上的健身房、舞厅、保龄球等营业性体育场馆内进行健身活动。
2.5 不同人群选择健身的内容也不同
不同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所选择的内容也存在着不同。城市的高收入阶层和白领阶层(收入较多),参与体育娱乐活动的层次较高,保龄球、网球、高尔夫球等活动成为他们的选择,而广大的低收入家庭人员,他们的体育活动多为散步、跑步、乒乓球、篮球以及武术、气功、门球等等。其中,老年人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是散步、武术和门球;中年人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是跑步、散步和武术、气功;青年人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是球类;少年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是旱冰和球类。
2.6 健身场所主要选择在距住宅较近的非收费场地
仅从内陆城镇体育健身场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健身场所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住宅附近占32.7%;公园广场占27.8%;学校占22.5%;公共体育场(馆)占14.1%。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应该重视在居民住宅周围建设足够的体育场所,以保证居民有健身活动的场所;公园和广场由于空地面积较大,且视野开阔,空气新鲜,已逐步成为居民进行健身锻炼的中心,学校有一定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故到公共体育场(馆)锻炼的人仅占14.1%,说明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城镇现有体育场(馆)仍然在少,尚满足不了居民健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居民距体育场馆太远,不便常去锻炼。此外,场馆收费偏高,开放时间有限也是影响居民选择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多方面存在着不平衡性,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比较好;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的功能仍在受自然经济环境的影响,使经济与体育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3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力度。《纲要》明确“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还规定“本纲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国家体委负责实施”,因此,建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以加强全民健身的领导与协调工作。全民健身的工作应着眼于社会化,除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措施和物质保障外,主要依靠社会,因此在经费、活动、指导和场地等均要依靠社会化解决。基层组织网络必须逐步建立,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基层俱乐部或活动中心。
3.2 目标要具体化,亦即量化。根据我国国情,不能一刀切,应区别不同地区和条件,分期分批达到目标。在我国当前体育场所匮乏,体育意识较薄弱,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城市内社区体协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主要以受场地设施限制较小,普及程度较高的娱乐性项目为主。选择这些项目,既可以减少组织工作的难度,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还能使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给人的生活增添乐趣。
3.3 加强宣传,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在目前,建议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招贴广告等,时时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性的宣传,形成舆论,造成时尚,帮助人们建立起“花钱买健康”,体育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参加体育活动文明高雅的新观念。同时,也应根据我国城市生活的具体条件,开发研制在功能造价、应用范围等方面符合实际需要的新型家用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体育卖方市场的商品,只有这样我国全民健身的买方市场才能早日成熟,也只有这样城镇群众体育的发展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3.4 各级体委可与体育院系合作,加紧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志愿者制度,鼓励志愿者参与全民健身的指导与组织工作。大力发展社区体育,这是我国未来城乡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在群众体育中要注重同时发展竞技性活动、娱乐性活动和健身性活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要和体育娱乐市场的开设同步考虑,要将社区体育中的一部分进入市场,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开设的体育辅导站,也可以适当收费。体育运动和观赏比赛原本是有闲者的消遣,随着电视转播体育的普及,使观赏竞技比赛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
3.5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占全国人口70%~80%的农民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阵地。把发展全民健身战略目光投向农村,做好农村体育工作,发挥和利用体育的社会功能,使农村体育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普及提高人口素质。改变长期自然经济所形成的封闭、守旧、落后的习俗,较快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广大农民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