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开发论文,对策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的从业人员将近有3000万,而中小学到大学的在校学生,加起来更是有近亿万之众,连同中小学生家长,几方面的人群聚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潜在的旅游市场。正因为如此具有教育特色的旅游开始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教育旅游及其意义
教育旅游是基于我国教育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它将教育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相结合。其内涵相当丰富,除了传统概念上的教师学生度假外,还包括:国际、国内的教育交流、访问、会议;教师修养度假;学生的修学旅游,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夏(冬)令营,大学学府游,家长携子游、科普教育游等。[1]
(一)教育旅游的特征
教育旅游是一个独特的品牌,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学生,由于特定的服务对象使它具有了有别于常规旅游的一些特性。
1.鲜明的教育性
教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常规旅游产品,它是一个有着特殊内容的独特“产品”,教育性是其第一要义,教育旅游始终要贯穿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教育,并把它作为课堂的重要补充,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2.针对性
每年国内外教育特色的旅游流动大军超过亿人次,其中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是构成教育旅游的主力军。所以教育旅游线路的设计开发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是根据不同年龄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的内容,围绕素质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来安排,适应学生特点,寓教于乐。
3.公益性
教育旅游属特殊“产品”,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还是社会公共服务活动,必须注重它的社会效益,不能参与常规旅游的“价格战”。但由于特定的活动内容,接待单位在开发”产品”时,人力物力上的投入较大,因此教育旅游的价格往往会高于常规旅游。
4.综合性
教育旅游面对的是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做好服务更要注重它的教育意义,这单靠某一个部门是完成不了的,需要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共同配合,整合资源,综合开发。
(二)目前开发的教育旅游类型
目前,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开发的教育旅游类型主要有两大板块构成:
1.基础教育旅游考察
基础教育考察游是以考察中、小、幼学校为主。全国各地有众多知名的学校、校长和特级教师。这些学校有相当现代的教育设施和硬件条件。校长有独到的管理经验和治校方略,特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业务专长。这些都是基础教育考察游非常好的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全国各地的中、小、幼校长、教师相互参观学习,开展参观校园,观摩现代教育设施,与校长教师座谈,安排听课,开展教研活动等各项活动,其目的是在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2.教育专题旅游
教育专题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素质教育游 素质教育游主要以经验介绍、座谈、观摩素质教育活动为主。如今,素质教育在全国推广,教育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地在办学上各有各的高招。彼此间为了更好地进行借鉴,学习,教育考察就成为了教育旅游的新亮点。
2)双语教学游 双语教学游主要是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主。通过旅游的景点介绍和会话交流,在外国留学生和外语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外语的会话能力。
3)科普教育游 科普教育游主要以参观科普场馆为主。一般有专业教师参与此项活动,通过专业教师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
4)高校一日游 高校一日游主要以参观高校校园,观摩实验室,体会大学生活为主。高校一日游不仅可以拓展中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报考大学的积极性。
5)夏令营 夏令营主要以参观景点为主。
6)休学游 休学旅游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既可以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内外进行旅游观光和完成特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三五成行,安排个大家共同喜欢的主题,在游玩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汲取。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旅游,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阅历,加深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把课堂中的知识与旅游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性学习。教育旅游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合作精神。教育旅游不仅可以在兴趣中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可以为他们的日后发展蓄势。
二、教育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教育旅游蓬勃兴起,一些旅行社也纷纷推出教育旅游的项目。但是,目前教育旅游存在着市场不规范,交流活动由“公益型”向市场型转变、客人心理不适应,以常规旅游代替夏令营活动等同题,社会上一度出现了“夏令营变味了”的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而且产生了众多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旅游产品单调
虽然各地以科技、文化、教育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接连推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在这些纷繁多样的线路中,真正具有特色的教育旅游太少。目前有的旅行社尽管开办了教育旅游项目,然而,旅游的内容也多为景点参观,如同传统线路的“旧瓶子”贴上新标签,只是将成人的旅游产品简单“克隆”套用在青少年身上。真正的教育旅游产品却不多见,针对学生特点的具有教育意义又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内容并不多,故此难以引发学生及其家长的兴趣。
(二)旅游企业操作不规范
教育旅游以旅行社为载体,发挥了旅行社在机车票、住宿、市内交通、导游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旅行社的规范接待,减轻了教育单位组织活动的负担,又有安全方面的保障,能较好地满足客人的要求。但是目前教育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不规范的现象。首先因为教育旅游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得各方纷纷涉足,但其中不少是仓促上马,企业规模小,资本单薄,抗风险能力差,服务质量差。良莠不齐的教育旅游接待部门导致服务内容极其不规范。有些地市的旅游企业,因学生旅游利润薄、难管理等而不愿接待,以致青少年旅游处于自发的状态中,在线路选择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导,出游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以常规旅游代替教育旅游,干脆把其作为“成人旅游团”,其安排的旅游景点与成人旅游团别无二样,不进行教育文化学习交流活动和学校的参观座谈。更有甚者,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带领青少年学生乱进购物店。这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都背离了教育旅游的初衷,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三)教育旅游价格不菲
有的教育旅游价格太高,脱离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也令学生家长望而却步。如一些“出国游”、“休学游”价格昂贵一般在上万元以上,教育部有关人士也指出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参加出国夏令营活动是不适宜的。因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都有限,他们过早地参与出国夏令营难以与对方孩子交流,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再如一个10天的大学游,住6至8人间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加上几个常规景点,竞收取高达3000元的费用,还不包括交通费,导致家长学生的强烈不满。[2]
(四)存在政策和认识上的误区
有关部门曾从安全角度提出要求,原则上不提倡跨省份旅游,只能就近旅游。这实际上阻碍了教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而实际上安全与跨省市并无必然关系,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安全问题,堵不是办法,只能采取疏导的方法,可通过明确规定有关注意事项,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危险的本领等途径,把危险降到最小程度。
另一个观念滞后,一方面是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禁止学生出游或把教育旅游看作学生个人的事。甚至有的学校认为教育旅游是游山逛水,是学生个人行为,与学校没有关系。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担忧学生外出旅游会影响学习,不如利用暑假时间集中补一补文化课或学点特长,因而难使孩子走出家门。[3]
(五)安全隐患
新兴的教育旅游由于其巨大的利润空间而受到诸多旅行社的追捧。许多教育旅游接待部门在组织上、交通上、接待内容上根本无法保障教育旅游的质量,与此同时学生不像成年人,身体和心理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是很强,在无正确引导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出游,无疑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教育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教育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不能以常规旅游来代替教育旅游,教师、学生的活动始终要贯穿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学习。要想办好教育旅游,首先要突出教育特色,紧扣时代,针对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出不同于其他常规旅游的特色产品。其次旅游产品应追求高附加值,不能随大流,一味迎合需求,有些需要只是被习惯驱使,应有些引领性的教育活动,因时因地地在旅游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
面对潜在的、亟待开发的学生旅游市场,教育旅游企业人士认为,从目前教育旅游企业来看,存在着规模小、资本单薄、风险能力差、企业机制陈旧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走企业联合之路,共同打造教育旅游品牌。从事教育旅游的企业应该联手打造自己的品牌,以提供独具特色的、优质的旅游服务。
(二)整顿、规范旅游市场
对于不规范的教育旅游市场,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整顿,营造一个健康的教育旅游市场。首先组团社和接团社要保证落实教育特色活动的内容,要取得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帮助;旅行社的领导、工作人员、导游要了解教育的特点和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心理,服务工作才能到位;不做虚假广告,不能以虚假的活动内容欺骗家长;教育旅游不限于教育界师生员工的交流观光活动,还是具有更广泛含义的高品位的旅游。高雅文明的活动内容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导游讲解,使每一个参加旅游的客人,通过参观游览受到一次高尚的文化熏陶;不能向师生收小费和强行安排购物;合理安排日程,以较高的用餐标准和严密的组织,确保师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同行业之间提出引导性要求,制定系统的行业规范,评选有能力的旅行社实行定点接待等。同业之间可互相开展业务上的合作,在不同的地区,开发出不同内容的特色产品,建立行业联合网络,共同做大做强整个市场。所有这些措施,对于规范整个教育旅游市场都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三)必要的政策扶持
教育旅游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国家应鼓励教育旅游的发展,并给以必要的支持。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规定,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博物馆及爱国教育基地必须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为教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要是教育旅游得到充分的发展,仍需更多的政策扶持。首先,要为学生出游提供优惠政策,如在交通、门票方面给予较大的优惠,不要把学生半价票局限在家庭所在地与学校之间。对于开展教育旅游经营项目的旅行社,有关部门应从其社会效益出发,给予税收、线路安排等方面的优惠和照顾,激发旅行社对教育旅游市场的兴趣,培养一批专业的经营教育旅游市场的旅游企业。其次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建设,完善旅游保险,监督旅游部门严格规范管理,确保万无一失,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在教育旅游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三、加强宣传。选择适当的媒介进行引导,不仅要针对广大师生,而且要针对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