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论文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论文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 本刊评论员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为新时代指导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悦时刻,回顾出版业70年来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我们更加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发展出版事业的重要指导意义。

认知逻辑语言EL可以利用模态算子对命题逻辑进行扩充Kiφ(i知道φ),在总群I(total group)中的每一主体i和CGφ:φ是在子群G中的公共知识。归纳定义的语形规则如下:

案例基于生产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学习理论知识的渴望性,并对案例中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案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学生要反复思考、分析和探究,从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以便真正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不忘本来,就是要科学把握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坚守出版事业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向前走,始终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轨迹,出版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初心和使命一直没有变。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是服务于人民的出版事业,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出版业就能始终扎根人民群众之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开创出版业更加辉煌的明天。不忘本来,就是要准确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历史方位。70年来,中国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出版图书(含重印)51.9万种,总印数达到82.9亿册(张)。2018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较2017年增长3.1%,新闻出版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正在向出版强国迈进。回顾新中国70年出版业的光辉巨变,有助于出版业认清当下行业发展的历史方位。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促进出版业行稳致远。

吸收外来,彰显的是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宏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俄罗斯时讲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在出版工作中吸收外来,就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中国出版这条大河展现壮丽雄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业发展的进程,也是对外开放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以少儿图书出版为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童书实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从基本依靠译介引进版童书的滋养到大量优质精品的本土原创童书译介走向世界,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为少儿出版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新动力。吸收外来,不是简单地引进,而是要注重对海外文化实施吸收消化和创新提升。如重庆出版集团与韩国和法国出版机构发起的“中韩法国际合作出版项目”及其衍生项目“中韩法”与“地球村的孩子”,正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生动范例。吸收外来,还要在引进来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出版业自身能力的提高,更好地走出去发展,这也是中国出版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新时代中国出版业的历史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出版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课题,必须大力创新作为。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出版业要积极构建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出版业由大变强。我们要着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什么、喜欢什么、期盼什么,创新话语表达、传播方式、表现形式,特别是要加快传统出版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大力推进融合出版、衍生出版,积极拓展出版新功能、新体验,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们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力量,要创新思路、拓展渠道、改进方式,更深入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推动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出版产品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则经历了历史性巨变。时间把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更把无限的希望带向未来。迈进新时代的中国出版业,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谱写更加壮丽辉煌的新篇章。

标签:;  ;  ;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