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瑛 叶先英 姜金花 陈晓红 胡珍妹 黄绍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35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危重症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需进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根据医师医嘱给予规范肠内营养,记录供给品种、能量,氮量、大腿围、腹围,前白蛋白,总蛋白,及并发症;对照组40例按现有的护理方法,分析二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营养治疗过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均较大(P均<0.05)。两组危重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对比,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通过规范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干预,有利于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营养不良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并发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对危重患者能量代谢异常变化及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医护人员已经认识到危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使临床感染很难控制,造成不可逆的细胞功能损伤,甚至改变患者临床结局。当前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得到了临床的青睐,其中肠内营养因为经济、符合自然已经成为营养治疗的最佳手段,临床中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需进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根据营养专业医师医嘱给予规范肠内营养,记录供给品种、能量,氮量、大腿围、腹围,前白蛋白,总蛋白,及并发症;对照组40例按现有的营养(非专业营养治疗),从二组患者中了解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营养治疗过程及并发症情况。治疗组中,这个位置的病例总共只有40例你看一下这个位置啊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在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8±3.69)岁。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在2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8±3.65)岁。给予2组危重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1 对照组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危重患者肠内常规护理,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喂养次数,大便性质、排便次数、有无返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2 治疗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每周测量患者腹围,前白蛋白,每天记录患者肠内营养品种、能量、蛋白质供给量,由营养医师依据诊疗规范确定患者肠内营养品种、能量、氮量,能量达到正常摄入量的80%以上,蛋白质占能量的17~20%。
治疗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妥善固定鼻胃管:对鼻胃管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防止导管出现扭曲、滑脱等问题,保证导管通畅,患者肠内营养时间比较长时,应对鼻胃管的标记进行密切的注意,避免发生移位现象,同时鼻胃管每月更换1次;(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注的患者:输液速度采用肠内输液泵控制,肠内营养制剂通过输液泵连续的、均匀的输注,保护患者的胃肠道,避免出现胃肠道的相关症状,确定输液泵的输注速度时,首先将24h内需要输注的总的肠内营养剂的剂量确定,再将每小时的剂量计算出来,依据计算结果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患者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避免输液时发生异常;推注方式的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坐位或床头抬高30度的仰卧位,推注的速度应慢,防止反流,一般在10-30分钟喂完。喂毕应保持这种体位30分钟,并将头部侧向一边。(3)加强营养管道管理:肠内营养输液泵的皮条使用24h后应立即更换,经由鼻胃(肠)管的侧孔,注入20ml温开水,冲洗管道中的营养液残留物,间隔8h进行一次,防止管腔被堵塞;(4)营养制剂的使用:患者的营养制剂均由营养师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保证了营养元素的全面性,而且也满足了机体对能量及蛋白质的基本需求,避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症状;(5)严密监测患者的情况: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出入水量并准确记录,对患者口渴情况准确了解,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的弹性、尿量多少的变化,预防液体量不足影响患者的康复,肝功能、肾功能应定期的检查,并检查白蛋白,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从患者主诉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细微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一旦发生时,针对症状给予患者相应的处理,避免并发症病情进展,促进患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1.3.1 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在血中的半衰期短,可提示患者3天前能量摄入是否充足,根据此可观察近期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1.3.2 腹围
患者长时间营养不良可出现体重减轻、腹围缩小等表现,由此可以观察患者存在长期营养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危重症患者临床数据分析,采用对t检验对患者前白蛋白、腹围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前白蛋白情况
通过临床护理,两组危重患者前白蛋白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危重患者腹围情况
两组危重患者腹围对比,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脏器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使临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药费用增加,临床死亡率升高[4]。
营养支持分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属于一种较合理营养支持方法,可减少因肠外营养出现的中心静脉插管引起的并发症,不会出现肠外营养导致肝功能受损甚至肝功能衰竭,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经济适应,使用安全、高效,同时符合生理功能。
肠内营养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空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以保证患者摄入足量蛋白质与能量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我国营养支持及营养治疗起步较迟,规范化营养支持(准确计算并供给患者所需能量及氮量)未能得到广泛的使用,临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需要营养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通常胃肠功能全部失去或部分失去,于早期应用时,与机体的生理状态更为符合,食物经过胃肠道后,可将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状态改善,同时,促进肠道血液灌注,并促进释放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刺激消化液,增加分泌胃肠道激素,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促进患者恢复。但肠内营养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返流、腹胀、腹泻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从而导致肠内营养供给量减少甚至中断营养支持,影响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疾病、肠内营养品种、供给方式,摄入量等有关,科学的选用肠内营养品种,正确的能量供给,适合病情的喂养方式,必要时添加适合病情的营养素组件,正确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危重患者时,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可精准的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促进患者机体吸收营养,避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症状,同时,经过护理后,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时,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同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及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郝丽丽,朱亚,王莉英,沈冬梅.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致腹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生物技术世界,2015,11(01):126-130.
[2]潘夏蓁,林碎钗,邵利香,等. 鼻胃管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8-271.
[3]王凤英,陈静玲. ICU危重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干预后的依从性与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27):252-255.
[4]汪志明,李宁.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与管理[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36(12):1259-1261.
[5]马江帆,张红珺,马兴乐. 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论文作者:叶瑛,叶先英,姜金花,陈晓红,胡珍妹,黄绍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危重论文; 营养不良论文; 并发症论文; 白蛋白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