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铜加工技术的发展论文_李瑞朴,赵琛

浅析我国铜加工技术的发展论文_李瑞朴,赵琛

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 山东临清 252600

摘要:中国铜加工业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铜加工材的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技术创新活跃、国产铜加工技术装备正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铜加工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而最大亮点是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成果中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环保、连续化、自动化短流程新工艺正不断产业化,在中国铜加工行业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铜加工技术;发展;研制

1我国铜加工工业的发展

2000年以前,我国的先进加工设备及技术主要是引进为主。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及模仿。2000年以后,我国在研究开发和创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研究开发的部分加工技术及装备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始向国外出口铜加工装备及技术。近十年来,我国铜产量年平均递增速度都在10%以上,2009年精炼铜产量410万吨,精铜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2位。2009年铜材产量888.4万吨,铜加工材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随着铜产量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铜加工技术经济指标也不断提高,特别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铜加工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为主要生产企业集中于浙江、江苏、广东;中部、西部地区也开始发展铜加工业;东北、京津、上海老工业地区铜加工开始走上振兴之路;民营铜加工企业显示出强大的创新活力,迅速成长为中国铜加工领军企业;江西、安徽、云铜、金川铜原料主要产地在延伸产业链,发展铜加工产品。

2铜加工生产技术

“十五”期间中国铜加工在生产方法的创新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三大技术的发展为中国铜加工方法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三大技术是:

2.1连续铸造技术

中国连续铸造技术主要有上引和水平连铸,可以生产铜及合金上引管、杆、棒、型、线坯料;水平连铸带卷、棒、型、线坯料,这些坯料卷重大、长度长,可直接进行冷加工。半连续铸造、水平连铸带(管、棒、型)坯、上引连铸线杆和管坯等先进铸造技术普遍采用。

2.2行星轧制技术

这种技术是互成120度角配置的三轧辊自转,同时又绕轧制线公转从而形成对管坯复合轧制。其特点是管材冷轧时,依靠变形热自身加热,变形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企业,将成为一切成功企业的共识。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探讨区温度可达700度~850度,此时相当于热加工状态,从而实现了动态再结晶,行星轧制后的管材质量与热挤压相同,而且轧制产品具有表面不氧化、大长度、成卷,可直接进行冷加工,为管材盘式生产奠定了基础,成为铸造管坯直接冷加工的关键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成熟、产业化,使铜及合金管材生产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连续挤压技术

这种技术在国外又称康夫姆法,此法实质是特长的金属线坯在摩擦轮的强迫送进之下,金属从模孔中塑性变形流出,变形热使金属本身加热,变形区温度高达600度~800度,从而实现了金属动态再结晶。

3铜及铜合金的熔炼与铸造技术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铜及铜合金的熔炼铸造,已经从柑锅炉熔炼、生铁模铸造落后生产方式,发展为感应炉熔炼和并连铸造;真空熔炼,水平连铸,铜杆连铸连轧,上引法连铸无氧铜杆及带坯水平连续铸造等也得到了推广;还采用了振动铸造、石墨结晶器、煤气保护,硼砂覆盖、变质处理、无流浇注等技术,大大地提高了铸锭的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铸锭的锯切和精整工序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洛铜最大的年产铸锭能力为70oot,最大感应炉为16t。该机列可快速更换熔沟,采用惰性气体加压铸造,自动控制金属液面;锡磷青铜水平连续带坯尺寸达650x15mm,卷重4.5t。带坯在机列上自动铣削上下表面,生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解决了锡磷青铜不宜热轧的难题,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的带材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成功地用st感应炉生产无氧铜,可生产180x640x1100mm扁锭和d420mm的园锭。为了满足电真空行业对无氧铜的特殊需要,还建立了粉末法生产无氧铜生产线,即弥散强化无氧铜生产线。为提高冷凝管的耐蚀性能,Hns70一1冷凝管均含有微量砷,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的脱锌腐蚀问题。白铜熔炼与铸造工艺及提高炉衬寿命的研究,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展望

4.1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在产业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的核心是缩短工流程、取消和压缩热加工工序,直接导致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金属消耗,在众多的技术经济指标中,成品率是一个核心指标。

4.2技术创新展望

通过各项技术创新表明,中国在铜加工领域中的技术已经进入自主创新、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从而使中国铜加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产品品种增加,技术经济指标改善,生产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十五”技术创新取重大进展的基础之上,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工作发展趋势如下:首先,铜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体制不断完善和加强,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正在普遍建立,创新工作正在受到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力量已向自主开发目标推进;其次,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是加工过程连续化、自动化,传统的压力加工模式和工艺流程正在被打破,工艺流程不断缩短,使铜加工生产过程进一步向节能、节材、环保方向发展;最后,铜加工技术创新工作将进一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的选题将进一步围绕着市场竞争、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展开,重大课题与生产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将受到高度重视,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为内容的技术创新活动将全面展开。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企业,将成为一切成功企业的共识。

5结束语

目前,我国铜加工技术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今后,我国铜加工业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铜加工技术应沿着实现产品高、精、优、尖的方向发展,不断地引进和开发高精技术,进一步缩短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各种消耗。对那些广泛使用的产品,应不断地建立专业化生产线;对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应建立适应性更强的生产方法;对于特种材料的生产技术,应向跨学科的技术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碧文.我国铜加工技术装备创新及发展.中国金属通报.2008.03.8.13.

[2]万谷辉,周新华.我国铜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江西有色金属.2002.04.19.22.

[3]姬广明.我国铜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2.01.90.93.

论文作者:李瑞朴,赵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铜加工技术的发展论文_李瑞朴,赵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