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讨论CT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将CT检查患者作为对象,选取的患者病例数为60例,要求住院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按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配组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编排为对照组,进行CT室护理安全教育及防范措施干预的另外3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及药物外渗状况要多于实验组,P<0.05可以证明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接受CT室护理安全教育及防范措施干预的CT检查患者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使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CT室护理;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护理是医院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开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提升,致使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呈上升趋向。若想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护理方式,则应从日常护理中进行经验的总结,以便提升护理质量。相关研究显示,对CT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使用相应的防范对策,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1-2]。本研究旨在探究CT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对策,具体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CT检查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CT室护理安全教育及防范措施干预,每组样本数均为30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相等,均为15例;患者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50.1±5.1)岁;实验组中女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为17例;患者的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50.9±4.7)岁。将选取的60例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调查中均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CT室护理安全教育及防范对策。详细护理方式不但有安全教育,还要对患者进行病情的测评以及检查前的相应准备工作等。防范对策:首先,检查前应将检查的相关项目及饮食的必要性对其进行说明,检查进程中引导患者应积极配合,选取适宜的体位方式,以免坠床出现;再次,对护理进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培训予以增强,依据科室特征,制定相宜的培训方案,以提升护理质量;再次,针对出现的不良时间进行讨论,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流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明确,需严格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实行护理,以保证其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最后,将患者药物过敏的状况进行明确,针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对其实行严格检测,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工作。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及药物外渗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实验组造影剂不良反应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均较低,而对照组较高,统计学计算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造影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外渗状况[n(%)]
3讨论
CT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在于缺少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操作进行严格执行,亦或其责任心不够,致使其在工作中出现疏忽的状况,进而使其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而,应对其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及护理技术的培训,以便提升其综合护理能力,提升其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3-4]。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低,而对照组较高,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方式的游戏性。综上,将CT室护理安全教育及防范措施使用在患者的检查中,不仅可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而且还能明显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慧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96-297.
[2]肉先古丽·艾拉,阿依古丽·阿巴斯.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9):227.
[3]张秋娥,刘春兰.分娩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2):283-284.
[4]李少媚,邓彩素,李友芬,杨淑燕.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5,36(15):3394-3395.
论文作者: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策论文; 统计学论文; 造影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状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