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策略分析论文_林立松,邓廷军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策略分析论文_林立松,邓廷军

桂林国达矿产勘探有限公司 541004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良好支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也日益频繁。但是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矿山事故。本文详述了矿山环境中极易出现的各种地质灾害,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详细讲解了环境破坏的治理策略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策略;分析;

前言:一般来说,矿山环境主要包括矿山地理环境和区域生态,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实质上是因为不够科学合理的采集矿产资源造成矿山环境的严重污染,造成损失严重的地质灾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是矿山周边环境的巨大损失。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开发上:开采沉陷、矿山渗漏、矿体滑坡和废渣排放。

1矿山环境易发的各种地质灾害

科学的开发矿山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积极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助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然而,过度开采矿山资源或恶性开发就会破坏矿山环境,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加速了土壤沙化的速度,并逐步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在人为因素作用下的矿山地质灾害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地质环境。根据灾害的特点及其发生情况,我们对矿山地质灾害归为四大类型:

1.1滑坡

滑坡是指由于某种重力作用,边坡上的岩体沿某一薄弱面或软弱带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发生前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现象,比如泉水复活,土壤隆起等,还会发生地质层的形变和地质裂缝的急剧扩张。还有就是动物表现异常,植物生长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等现象。

1.2崩塌

这种地质灾害是指陡坡上的岩体突然脱离母岩,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山脚下的地质现象。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短时间间隔内出现的暴雨、积雪融化等现象在山谷和坡地产生的大规模的泥沙、数量较多的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下的洪水。

1.4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在自然力量或人为力量下形成地表向下塌陷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前,会引发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发生,比如泉水水位的异常变化,还会出现建筑物的形变和损坏、倾斜和不同程度的裂缝,矿山环境周边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瓦斯泄漏以及各种程度的地震。

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成因

2.1开采技术因素

在采矿中,地层结构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对矿山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和地下水位造成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常见的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导致煤岩层结构被破坏,水渗入到煤岩岩层中,进入采空区,同煤层物质进行物化反应,造成水组成的复杂性,造成水体被污染。追根揭底是因为采矿技术不成熟或者不合理,使得矿产资源的开采没有得到最佳效果,造成水资源的持续性的污染。同时,采矿工作结束后的相应的防护技术措施不到位,导致采空区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塌陷或裂缝,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

2.2环保意识差

在矿山开采中,企业过分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产生的经济收益,但是对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选择性的忽略,且国家缺乏相应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导致各地开采矿产资源积极性高且没有相应的约束,暴力开采,负面影响巨大,对于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不闻不问,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使得国家矿产资源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所以针对矿山行业环保意识差的现状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不断强化,渗透到矿产资源的开发中,为国家的矿产资源建设提供良好的保证。

2.3环境因素

矿山资源多分布在高原或者山地,呈现的地势结构较为复杂多变,在再燃作用力风吹日晒、雨水腐蚀的作用下,地质中的岩石逐步呈现分离和破碎,并隐藏了极大的落石隐患。所以在不恰当的矿产资源开采中,会持续对矿山的造成严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环境评估

随着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矿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强矿区的管理。首先,从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对矿山地区环境的恢复和改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并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矿山改造工程的效果。但是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使其能够为整个矿山环境改造项目提出更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3.2引入技术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高水准的评价后,针对施工方案的设计要不断进行完善,同时,应引进国外先进的灾害防治技术,并结合我国的相关技术,更好地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有效管理。目前,地质环境灾害领域中GIS系统和数字模型处理平台是比较先进的技术,GIS系统的应用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精细化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对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各种地质灾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数字模型处理平台为实现地质环境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可以为整个控制过程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理论基础。

3.3倡导环保

有效防治各类矿山地质灾害,对于维护整个矿区自然环境和谐和保证其顺利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种现状下,国家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强化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也增加了矿山环境保护的投资额度。由于矿山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非常单薄,造成矿山地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人们思想中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知度逐步提升,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努力致力于矿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在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相配套的设施和管理,并结合矿山周边的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治理效果。

3.4对矿山环境加强保护,预防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资源造成恶劣的破坏,因此,建立联动机制迫在眉睫。地方环境保护、矿山管理和矿山企业应根据自身职责全面履行地质环境保护责任,不断健全环境保护建设措施以及监督检查制度,要针对环保融资渠道进行不断的拓宽工作,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实现矿山企业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措施的良好局面。实施科学的矿山绿化工作以及巨大的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并通过科学手段治理污染水源。同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法抵制过度开发。加强“谁采矿”和“谁来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建立“边采矿、边投资、边保护”的矿业资源管理体系。

3.5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为了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渗入,填补现有塌陷坑,防止地表水涌入坑内。逃避泥石流时,注意在沟两侧行驶,也不要停留在凹陷的斜坡上。

3.6塌陷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有效预防和抵抗地质灾害中的塌陷,主采取各种复垦加固工程,提高塌陷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在原地土、滑坡或者滑坡掩埋在岩土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植被保护能力,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灾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矿山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要进行严格的治理,在不断提升矿产企业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要建立完善的环境评估系统和配套的环保技术,在政府正确的政策引导下不断实现对矿山灾害中地震、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众多灾害的良好预防和治理,为人、自然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罗晗.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08):61-62.

[2] 王文秀,洪金亮.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214.

[3] 王磊.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8):156—157.

[4] 董庆勋,张龙.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47-48.

论文作者:林立松,邓廷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策略分析论文_林立松,邓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