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本土零售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本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我国零售市场和增长速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万亿元计算,至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是2003年的4.3倍。对于消费品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零售商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国的沃尔玛已在中国的18个城市开设了36家分店,并于2003年进入北京和上海市场,而且声称在今后25年中将在中国开设300家连锁店。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分店已达44家。此外,德国的麦德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荷兰的忘客隆、泰国的易初莲花、欧尚等一批跨国连锁零售企业也抢滩中国。2004年,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外资已占据中国流通业高端产品———大型综合超市80%以上的席位,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外资更是包揽了销售额的前三位,我国4.5万亿元的庞大商业市场正面临着分食。
至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加入世贸组织的三年过渡保护期已经结束,属于竞争性产业的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2004年6月1日,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该办法实施后,外商零售企业将获准在中国境内所有的省级城市合法开设店铺,一部分中小型的外资零售企业可由地方商业主管部门直接审批。外资零售商业企业可最早于2004年12月起获准在内地任何地方开设店铺,而且无须与中方合作。应该说,全面开放对国内零售企业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对于缓解国内零售业发展的资金匮乏,推动零售业在观念、体制、科技、服务方面的改革,改善零售业业态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更应该看到,外资零售业在资本实力、品牌实力、规模与价格、营销理念与经营机制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无法比拟的。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如何能让外资零售企业成为激活我国零售市场的“鲶鱼”,而不使之成为吞食本土零售业的鲨鱼;如何在不排斥外资守法进入的同时,扶持本土零售业的发展;如何在不保护落后的同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培育本土大型零售企业
我国零售业总的来说是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近年来,虽然通过兼并重组,涌现出了几个在国内堪称巨头的零售企业集团,但与国外零售“大鳄”相比,还相距甚远。沃尔玛2003年销售额为2600亿美元,而在我国零售业排名首位的上海百联集团仅为60亿美元,相当于沃尔玛9天的销售额。因此,应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相当规模,能主导商业零售企业主渠道的本土零售业势在必行。具体可以通过购并、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政府应制定零售企业兼并、联合政策,该政策是政府用来抑制企业间过度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的手段。政府的参与不仅在牵线搭桥和政策指导、法律监督上起作用,更重要的是从税收、金融、网点布局、人员安排、跨地区、跨部门合作方面协调解决问题。根据实力,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不具备建立企业集团条件的,也可以组建较为松散的联合关系,采取统一联网、信息共享、统一退换修商品等合作,这些均有利于减少企业间的无序竞争,降低交易费用,形成规模效益。
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
国外零售业占据市场份额大的业态为超市、折扣店、专业店和大卖场,同时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向其他业态扩展和创新,保持一种随时应变的姿态。如三大外资巨头在中国的“错位”经营,使他们各得其所,如麦德龙虽拥有百货店、大卖场等6种不同的零售业态,但其坚持在中国只以“现购自运”单一业态进行扩张,即针对专业客户而非普通消费者,家乐福在中国主要为大卖场和折扣店,沃尔玛则包括购物广场、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店,为了避免与家乐福的正面竞争,沃尔玛在北京选择了开设山姆会员店。
而我国零售业态的布局则不尽合理,表现为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新型业态特别是农村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去年6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并正式实施,为我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调整中,首先,应实现我国零售业态资源的合理配置。大中型城市应以发展大型现代业态为主,小型和县级城市应以传统业态为主,辅以便利店等现代业态,既要在区域上进行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模式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与差异化。在发挥传统业态作用的同时,使新兴业态如折扣店、便利店成为新的增长点。其次,应改善传统业态的成分结构。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中非国有成分还颇显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减持股份制零售企业中的国有资本,使企业真正走向多元化,要鼓励更多的私营企业涉足大型零售企业。
抢占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从目前我国零售业现状来看,特别在中小城镇,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相对外资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外资企业主要瞄准大中城市,并主要集中在连锁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等主流业态,难以涉足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的实力和优势,抢在世界零售巨头之前先占领这些地区的市场,这也是我国零售业积极扩张的有效途径之一。重庆市两大商贸流通业巨头———重庆百货与商社集团已完成重组,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有力地对抗了外资连锁巨头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