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农建小学
【摘要】自参加工作以来,有一句话就一直萦绕在耳边,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兴趣是天生的吗?特别是枯燥的数学,大部分学生没有多高的兴趣,反而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的弱差生比例越来越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低年级数学成绩不咋样,慢慢的高年级成绩就起来了,问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会做计算题了,通过平时在教学中的观察和询问、反思,总结出数学的一个基本兴趣---计算。
【关键词】兴趣 计算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53-01
计算能力是人们生活中使用的一项基本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呢?
一、兴趣是计算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善于计算,而有的学生善于几何方面学习,擅长几何的学生只是在这一单元学习不错,因为计算缺陷导致整个学习的滞后,恰好这部分学生在画画方面有兴趣。
选择合适的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及时练习一些计算。可以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可以视算,听算;可以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层次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时计算。题目有易有难,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尽力而为,计算能力强的就有更高的要求。
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计算题型激发学生探究计算的兴趣。引入课外的故事总能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也能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口算是计算的基础
口算基础好,可以减少笔算的困难,所以抓好口算训练和使用是学好计算的前提。
(一)、算理又是口算的基础。小学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直接写得数”,每期的计算教学难度都在递进,口算教学也要不断巩固加强。有人说口算主要是在低年级练习,这是个误区,高年级口算更要加强。特别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很容易被老师忽略,整数乘法中多位数乘多位数,例如321×32,可以先口算出321×3=642,321×3=963,再错位相加等于10272,继而在小数乘法中再加强训练。
(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兴趣在低年级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思维直观具体,正是培养口算兴趣的好时段,不需过多思考,通过快速口算得到结果,增强自信心,使之在每节课上老师提的每一个计算题,都能积极参与,养成好习惯,进而培养口算兴趣。
(三)、口算不局限于练习题,还要在脱式计算及其他题型中注重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估算、末位验算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达到口算出结果的过程,在解答数学题时,通过读题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解答过程,最后列式解题,最终的计算才是决定解答对错的关键,正确的解答让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任何学习阶段的数学学习都是如此,因此这个训练还将持之以恒。
三、数感能为计算提供基础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中,只有能快速的分析出要参与的具体数据,才能为计算提供原始依据,很多老师觉得数感很飘渺,其实,数感简单的说就是理解数及数量的意义和比较数及数量的大小、充分发挥数及数量的作用。
(一)、通过理解数字的意义,进行计算和估算。例如估测事物的数量;0和1参与的各种运算,结果如何及该如何理解。
(二)、通过培养分析数量的大小,理清数量关系。“一台农耕机1.2小时耕地0.98公顷,求这台农耕机一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数量关系,就不知道是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还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台耕机1小时能耕1公顷的地吗?耕地1公顷需要1小时的时间吗?
(三)、掌握数字加上符号及单位后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才能熟悉如何使用和分析这些数和数量。如用“每个礼盒要用240cm的丝带包扎,120m长的丝带可以包扎多少个礼盒?”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能会列示为240÷120,如果学生能快速反应出240cm和120m之间的数量大小,也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了。
(四)、数量关系中加强数字的应用。用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找准单位“1”,利用分率的意义,直接用分子、分母把甲、乙两数表示出来即可。
(五)、熟记特殊的计算结果及其规律。例如1÷4=0.25、3÷4=0.75、1÷ 8=0.125到7÷8=0.875、20以内各整数的平方、a÷9继而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四、计算法则是计算的灵魂
拥有什么知识,相应就有什么样的能力,他们是密切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教学中,对这些知识必须以理解为基础,继而熟练掌握,可是很多老师仅仅满足在只让学生理解的层面上,而没有精细化和强化应用。
(一)、四则运算是算理的基础。例如125÷17×8×17,如果在六年级可利用倒数和运算定律直接解决,可是五年级也有这样的题型,这可怎么办呢?同一级运算带上数字前面的符号交换顺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通常会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方法。多让学生发现总结出新的算法,这样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够探索出运算定律以外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对计算的兴趣。
(二)、计算定律和法则的灵活运用。计算定律通常在脱式计算中使用,其实在一些口算中也隐藏着,例如725÷25、324÷125,可以转换为(725×4)÷(25×4)=2900÷100=29、(324×8)÷(125×8)=2592÷1000=2.592,在课堂中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重视凭借例题讲清算理,使学生们不光知其法,还能懂得依“法”解题运算。
结束语:在我们教学工作中,首先我们老师要热爱数学,有了深厚的数学底蕴和对计算教学的钻研,才能对知识的梳理更畅,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论文作者:赵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口算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数量论文; 能力论文; 定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