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入世的优劣势比较——兼论广州的相对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论文,中国农业论文,优势论文,优劣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种植业
(一)现状
我国的种植业现状可以从价格、人均资源、种植业的技术水平、粮食的内销政策、粮食的外贸政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1.价格。从价格方面看,我国小麦、玉米和大米的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约2成到7成,其中小麦在华南地区的市场价为0.80元/斤,大米为0.82元/斤(注:范平:《中国财经报》,“中国农民准备好了吗”,1999年4月24日;刘晓红,《经济学消息报》,“如果中国农业人口只还有50%……”1999年5月14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其结果是,收购价到位,销售价却难以到位,国有粮食系统扭亏为盈的目的难以达到,更因国内外价格倒挂,泰国走私大米屡禁不绝。同时,粮食统购的政策还带来其他负效应。
2.人均资源。虽然我国号称是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庞大的人口却抵销我国资源的优势。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1.2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人均水资源则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注:范平:《中国财经报》,“中国农民准备好了吗”,1999年4月24日。)。
3.粮食生产技术水平。粮食生产还远未达到机械化和集约经营的程度,而运输,仓储水平更是落后。由此,我国7成左右的耕地靠天吃饭,这一点并不奇怪。有人说,靠天吃饭会减低粮食的生产成本,的确,靠天吃饭不投入一分钱当然不会有什么成本,但所产生的收益却是相当低的,讨论成本的时候不应把它与收益脱离开来。
4.粮食的内销政策。从1998年起,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推行“统一收购、封闭运行、顺价销售”的政策,由此导致粮食部门亏损,国家每年粮食补贴为400亿元,难以与国外竞争(如技术、设备、品种、成本与价格以及服务水准、管理水平等)。同时,统购统销还导致了粮食系统的国企垄断经营,并容易产生寻祖行为,即对上骗粮款、对下欺农民等腐败现象。
5.粮食外贸政策。由于粮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产品,所以粮食的进口从来都是很谨慎的。以往粮食的进口比例是4%,现在已提到5%。我国的粮食生产据预测到2000年可达5亿吨,由此,进口量约为2500万吨,而国际市场上可提供给中国的最多为5000万吨,所以,放开市场并不意味着粮食生产放弃给其他国家,这只是一种比较优势的利用。
农业政策的关键是粮食价格管理问题。在里根时期的1985年和1986年(注:刘晓红,《经济学消息报》,“如果中国农业人口只还有50%……”1999年5月14日。),美国农场破产达年均5万个,小农场占了多数,并有128家农业银行破产。按1933年农业调整法,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实行直接收购和无追索权贷款政策。直接收购即指农产品信贷公司(附属于农业部农业稳定和保护局)为支持某些产品价格,随时准备以最低的支持价格,从市场上收购任何数量的剩余产品。无追索权贷款指农物主以农产品为担保,从农产品信贷公司获得的由支持价格决定多寡的贷款。由于外国农产品低价倾销,本来生产过剩的农产品耗费了大量财政补贴,并扭曲了市场价格。当市价低于政府的支持价时,农场主自然要将农产品倾销给政府。到80年代初,政府的补贴,加上消费者损失,其总和已大大超过农场主的受益。据美国农业部计算,一系列政策使农业生产者每年多得到40亿美元现金收入,而消费者多损失开支50亿美元,政府则多支出160亿美元,另有17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转变为地价、供应商的利润及外国竞争者的所得。从里根的第二个任期开始,原有5家承担农产品出口的国有大公司扩大了经营范围,并有权跨州经营农产品收购和内外销售,打破了农产品信贷公司被迫统购的局面。
中国的粮食为什么非要搞统购统销呢?本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就没有比较优势,现在实行统购,就更加拉大了与国际市场上的距离。
(二)近期趋势
近期来看,农产品的进口关税要逐步减低,而其中粮食进口中美国的比重将可能大幅上升,国家可利用WTO对农产品的保护条款,但这种保护是有条件、有时间限制的。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小麦占中国小麦进口的15%,若这一份额升至35%,美西北部的小麦的出口额就会达到1亿美元,若升至50%,则有可能达到2亿美元;同时,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在2004年之前要降至17%,对美国更要降至14.5%。按WTO对农产品国内补贴的支持条款,我国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可由现在每年的270亿元升至480亿元,但这些增加额应集中在我国有优势的农业部门或产品(注:陈斌:“在WTO的门槛前:关注中国农产品”,《亚太经济时报》,1999年4月29日。;刘勘:“加入世贸大局已定,行业调整刻不容缓”,《国际经贸消息》,1999年4月22日。)。
总之,尽管美国的小麦可能有矮腥黑穗病和其他问题,美国的小麦有成本上、技术上和管理上的优势,由此,中国应减少小麦等产品的生产,将资金用于有优势的产品上面。
(三)今后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增加非种植业比重。由于种植业的诸般情况以及种植业产品的低值易耗难销的特征,应大力促进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既可以做到强本固源,更可以实施以已之长,攻人之短的目标。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比较利益原则,即使两种产品的生产某国都有优势,某国也不适于全部自己生产,这就是对外贸易的兴起和常盛不衰原因之所在。观察我国的农业结构,可知广州在这一方面已大有进步。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第390页;《广州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61-262页。
由该表可以看出,广州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之和已经超过了种植业,而在全国,种植业仍占有56.4%的绝对优势比重。从发展上看,广州的林业和渔业的增长均达3个百分点,而全国来看,增长较快的是畜牧业,达到31%的比重。广州入世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
2.合理确定粮食进口比例,做到伸缩自如。
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全部实行保护政策,一是不现实,二是没必要。1950-1984年,世界上真正的商业性粮食出口禁运只发生过一次。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粮食进口用途、粮田还原可能性和我国粮食自给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都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来加以监控。
我国的粮食生产绝对不能依赖于进口,因为一则世界上的粮食生产目前还不多,二则这样做容易受制于人。但是,我国也不能停止进口粮食,相反,可以适当地增加粮食进口比例,这样既可以将粮食进口作为一项外交政策来运用,又可以利用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可以多进口,同时,可将适量的小麦玉米等用于喂养牧畜。
3.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适销性。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并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性物资来看待。但是,粮食不是公共品,在粮食生产规模化之时,不应忽略其监督成本和产权约束。
总而言之,种植业的农民虽然可能失去约700亿元的粮食销售收入,但粮食的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廉价的粮食,政府可以为此减少约400亿元的补贴,同时还会减少数百亿元的间接补贴。由此,入世后粮食生产的成本与收益各有千秋,从国家来看,利仍大于弊。
二、畜牧业和渔业
(一)现状
1.产品价格。我国畜牧业产品的价格大多数是具有竞争优势的。除禽肉外,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相比,我国的猪肉价格低57%,牛肉低84%,羊肉低54%,许多肉类产品远销到日本、独联体和印尼等10多个主要国家。在渔业方面,我国是最大的渔类产品生产国;在出口水产品中,我国的对虾尤其受欢迎,约占出口量的一半以上(注:范平:《中国财经报》,“中国农民准备好了吗”,1999年4月24日。)。
2.出口贸易。199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约各占20%,在粮棉出口显著增加的同时,畜产品、水产品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却明显减少(注:陈斌:“在WTO的门槛前:关注中国农产品”,《亚太经济时报》,1999年4月29日。),其中可能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对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约占农产品出口的73%,而去年金融危机中,对亚洲的出口有明显下降趋势。
(二)近期趋势与对策
近期欧盟加强了对畜牧产品的检疫措施,日本也于5月中旬刚公布一套对牛肉、马肉和禽肉检疫的新标准,要求必须有技术人员监督肉类屠宰、加工的全过程。对此,我们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有新的办法出台。
首先,我们应改良有关品种,使之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并尽量按国际规范和惯例办事,这样,不仅我们的出口不吃亏,在进口方面也会有的放矢(注:当然,我国应为净出口国)。其次,加强和完善检疫工作,使之符合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最后,提高加工水平,使产品向多元化、耐久化、高附加值化发展。
总之,畜牧业与渔业因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其附加值较高,入世利大于弊。
三、林业
(一)现状
1.价格。我国的油料、糖料、水果和蔬菜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而在水果中,苹果、鸭梨、柑橘的价格要比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低4-7成(注:陈斌:“在WTO的门槛前:关注中国农产品”,《亚太经济时报》,1999年4月29日。)。
2.品种。国内生产的水果属人工栽培、人工护理,大多汁多味美;油料品种繁多,种植面积达1.7亿亩;糖料生产得天独厚,具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注:陈斌:“在WTO的门槛前:关注中国农产品”,《亚太经济时报》,1999年4月29日。)。
3.出口。1998年,中国内地蔬菜、水果出口有所增加,但效益略有下降。其中,蔬菜的出口额是其进口额的50倍(注:陈斌:“在WTO的门槛前:关注中国农产品”,《亚太经济时报》,1999年4月29日。),说明蔬菜的出口具有绝对的优势。
(二)问题
1.进口和引进外国品种的问题。这些问题有:(1)柑橘的黄龙病(即霉形体)、地中海果蝇将给消费者带来病痛之忧;(2)采用规模经营的外国水果施用有大量化肥,并含有汽油消耗成本;(3)美国的柑橘多为食用高蛋白质、高脂肪类肉食之后助消化之用,所以多数味酸;(4)模仿外国的嫁接品种,如布仑,由于各方面因素,出现质次价高的局面。
2.国内销售问题。水果多为保鲜期极短的产品,果农若不熟悉销售渠道,只有贱价就地处理掉。许多地方又采取市场封锁政策,不容许外地水果在本地销售。此种情况下,水果存贮、加工和运输的能力必待提高。
(三)应付对策
对于引进的水果,一要加强检疫,能辐射就辐射,否则原地退回销毁;三要实行冷冻船运输,因为据称经过12天一定温度下的冷冻,地中海果蝇就会冻死;三要通过先进的手段,筛选优质品种,再在我国培育成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国内生产的水果,要注重人工施肥,少施农药,同时适当情形下可以对引进的品种进行改进,如广东花都市从东南亚引进的芒果就改良得很好,不仅外形漂亮,而且味道鲜美。在销售环节上,要注意加强仓储、加工和运输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林业资源。
总之,我国林业在品种和价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若能加强技术改进,完善管理,林业入世的收益必大大超过成本。
作为总结,笔者认为,加入世贸利弊共存,而南方地区如广州则利大于弊。认为农业会被挤出去、农民大量失业、流离失所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加入世贸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进入世界大舞台的机遇,也为我们利用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