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 417000
【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盲目地进行新颖、丰富理论知识与学习方法传授, 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 教师逐渐重视起了学生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希望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为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74-02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指的是基于对一系列事物的观察、概括, 以及比较和判断来将自己的观点清晰表达出来。这一能力的有效培养与发展, 不论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组织, 还是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 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对现有资源与条件做出科学整合与恰当引用, 构建更高效的数学课堂, 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构建出更理想的环境与氛围。
一、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逻辑思维的培养, 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领悟能力的要求通常都较高,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要给予恰当转换, 所以必须要重视、优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学习、发展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 落实好各项课前准备,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思路。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 在加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 应基于对其特征变化的全面关注与把握, 引用更科学、适合的教学模式, 不仅是对于数学, 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逻辑思维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都要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来进行,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此, 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入手, 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加强教材实际与实例的有机整合, 给予学生科学、恰当地引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 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但就目前来看, 由于教师自身逻辑思维培养意识的缺乏, 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提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经常被忽视。再加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科学指导,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等, 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 在实际授课中, 教师也未重视起科学、完善能力训练方式与方法的科学引用探究, 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把握一直局限于表面, 不利于举一反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再加上教学进度方面的影响, 教师很少会从不同方面来为学生讲解、分析某一知识点和问题, 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不断降低。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 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是全面激发、有效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从不同角度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为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其教师应重视轻松教学环境与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 通过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来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使得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全面激发。
例如, 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过程中, 就通过讲故事、提问题, 以及看视频等新颖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加强对乘法的认识与把握, 在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之后, 教师应进行新的乘法题目的设置, 然后让学生给予快速、准确解答。不同计算方式的灵活转变, 既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熟练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也能够在计算中加强巩固掌握。面对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 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极易对相关知识点失去兴趣与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 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 通过视频观看、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各项教学活动。
(二)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讲, 其数学知识储备、学习经验虽然还有待提升, 但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当然, 这一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完善, 且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难以实现对各类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此, 其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例如, 某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 长方形面积是长乘以宽, 学生在实现对这一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之后, 其教师便转换问题思路, 为学生提供长方形的面积与长, 然后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宽。在自主、合作讨论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找到问题解决方法, 也能够逐渐懂得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各类问题, 为其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更多契机, 也为其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 积极组织实践操作活动
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思维不断活动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 除了要引用恰当策略方法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 对于逻辑思维思考过程教学也要给予充分考虑。对此, 在实际授课中, 教师应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 某教师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候, 就在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讲解之后,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透彻理解,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自己制作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 以此来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加强对四边形的理解, 并产生深刻印象。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把握, 积累更新颖、丰富的数学知识体验。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践问题的水平。让学生可以灵活使用数学思维、模式来套用解决生活化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关键, 属于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在实践中, 学生可以思考、发现并且研究多方面的数学元素, 包括长度、重量和时间, 等等, 涉及到多方面基础和核心数学知识。如果碰到的相关的数学元素, 可以迁移课堂中接触的逻辑思维方式, 进而高效解决问题, 这样的数学技巧是十分关键的, 有利于问题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在整合总结。归纳、具体论证的流程中, 能够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
(四)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论是对现阶段学习效果与效率的全面提高, 还是今后的学习发展来讲都能够发挥出理想的促进作用, 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从不同层面, 选择恰当方法来优化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 整合现有资源与条件。例如, 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 就基于实际生活来设计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抽对称图形, 然后试着将其特点总结出来。这样既有助于加强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也能够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 加强生活问题、现象等方面的恰当引用, 以此来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综上所述, 培养逻辑能力, 不仅能够为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也能够为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 综合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其教师应科学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拓展。
参考文献
[1]冯之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探究[J].才智, 2017, (36) :26.
[2]薛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 2017, (36) :190.
[3]徐艳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与写, 2017, (12) :168.
[4]张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22) :104.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学生论文; 逻辑思维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长方形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