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新工业革命”研究组的成立_信息化管理论文

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新工业革命”研究组的成立_信息化管理论文

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新产业革命在中国”课题组成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课题组论文,道路论文,生态论文,新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场震撼世界的新产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这场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如同18世纪以机器技术和机器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革命一样,已经和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极其深刻的变化,它必将极大地影响和推进人类的历史进程。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根据世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于1995年9月给研究新技术革命已取得优秀成果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顺基写信,提出“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必然带来新产业革命(第五次产业革命)”,“这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也是社会组织的改革问题”。并建议黄教授组织力量,探讨“第五次产业革命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问题。

钱老的建议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们决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这个研究课题,并申报国家教委立项研究。现在,该课题已被国家教委批准为“九五”重点科研项目,由钱学森亲自任顾问,黄顺基任课题组组长,国家人文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组织实施。

1996年9月19日,“新产业革命在中国”课题组召开成立大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邮电大学及交通部、国家人事部等20多个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这是一支体现了文理交叉、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胜任本课题学科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主任何立松就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作了发言。他说:本课题拟通过对新产业革命及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进行理论、历史、现状和趋势、对策及实践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以期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和突破:一是在理论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阐明新产业革命的实质和方向,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影响;二是在应变的行动问题方面,要依据当代世界的变化趋势和我国国情,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与会者对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途径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一些学者着重就本课题应如何根据我国实际开展对策性研究,以解决我国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比如,他们提出本课题要针对我国拥有的巨大信息产业市场正受到外国猛烈冲击的形势,研究如何形成有竞争力的民族信息产业的问题;研究如何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相适应,构思我国人才开发战略、未来教育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问题。他们认为,这些课题都需要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上,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对国家决策有价值的建议。有些专家还特别对本课题的组建方式表示赞赏。交通部信息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徐如镜说,本课题由哲学界牵头很好,在美国,很多重要命题是由哲学家提出来的。自通中文序列输入平台发明人蒋子刚说,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人文与理工相交叉很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有利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为信息产业革命决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信息理论和技术观念的落后,正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开发出来后能否被使用、被推广,关键也在于观念和战略决策问题。

新产业革命的内容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与会者们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

黄顺基组长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主题发言,着重论述了信息革命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他提出现代化概念的内涵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本世纪70年代前,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而在70年代后则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光导纤维、计算机网络、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开发和“阿波罗”11号在月球的登陆,标志着信息技术已成为主导技术,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阻挡的洪流。他说,所谓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和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知识和经验)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他指出,在世界正向信息时代迈进的形势下,根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跳过工业化而直接进入信息化,但也不能走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应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现代化不但包括工业化,而且应包括信息化,必须把信息化这个发展方向作为现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标准。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重组传统工业技术,使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避免以往工业化中所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等严重后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遇,走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以工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和能量,又以信息化为工业化提供现代技术的驱动力,使两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关于新产业革命的内容,钱学森院士在课题组成立前后,都曾提出一些重要见解。比如他说:我国现在推进的两个转变、“邯钢经验”等,都还是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初前后就发生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由信息革命引起的产业革命,即第五次产业革命,它与前几次产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产业革命直接提高人的智能。这第五次产业革命在中国现在已经开始了。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在中国将出现于21世纪初。

与会者对新产业革命既包括第五次产业革命,也包括第六次产业革命,这一点似乎没有异议,但对于本课题应当如何对待这两次产业革命,是以其中的一次为研究重点,还是两者兼顾、结合?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是何关系?它们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又是什么关系?人们的意见就不尽一致了。

新近撰写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一书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后刘宗超,对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提出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应作为新产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他认为人类已经走出依靠土地资源的农业文明,又即将走出依靠地球自然资源的工业文明,现正站在生态文明的门槛上,即将步入依靠自身智慧资源而实现信息增殖的全球生态文明。他认为信息时代的经济特征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这种信息经济是一种“低耗高效”型经济,它在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同时,单位所消耗的能量和原材料都是下降的,从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信息文明深化的同时,生态文明也得以实现。黄顺基教授在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一书所作的序中,进一步对生态文明与其他诸种文明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生态文明是目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基础,信息文明是生态文明得以实现的管理手段。所谓“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基础”,这是指要把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中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地位。所以从生态文明观看来,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就是生态文明。他认为,只有在最小耗费物质、能量和充分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条件下进行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展现生态文明的无比光辉。

王可研究员也认为,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农业革命,研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是本课题有可能创新的一条路。但其论据则与以上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上处于技术扩散阶段,难以有所突破;而我国老百姓已开始关心生活质量问题,表现出对绿色生态产业的需求,如绿色食品、绿色装饰材料等等,所以开拓生态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金吾伦研究员则认为,在目前很多问题还没有一致看法的情况下,先从第五次产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入手进行研究,会更好些。在信息技术领域已有50多项创造发明的蒋子刚高工,则强调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信息技术方面是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问题在于要想使我国的信息产业革命顺利开展起来,就必须解决好社会制约、观念更新这个关键问题。祁洞之教授认为,我们做这个课题的目的,固然是要解决如何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使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西方在信息产业革命方面的经验吸收过来,并把它民族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个战略方针下,课题组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层面,从这个层面来看,产业革命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动力源,产业革命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从而要求社会其他领域(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等)与之协调起来;二是从技术角度的预测和前瞻,哲学家们应让人们懂得,在今天的形势下,必须牢牢抓住技术这个突破口;三是产业革命与环境系统的协调问题,产业革命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它与环境系统能否有效互动。刘月生教授也强调指出,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已经落后于西方,所以只有在现代化道路上打上生态文明的标记,才能赶超先进国家。他还强调本课题应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他认为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也意味着经济科学的革命,如果说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给政治经济学带来了深刻的革命,那么,由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知识价值论和在它基础上建立的知识增殖理论,也必将对经济、社会、文化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以上讨论虽然还没有具体揭示以大农业革命为标志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内涵及其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但讨论已向我们提出并初步阐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就是在信息产业革命已经波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已引起广泛关注,而中国又还面临着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性课题的情势下,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抓住机遇,把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能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能否为人类提供一种最优发展模式的问题,值得我们花力气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标签:;  ;  ;  ;  ;  ;  ;  ;  

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新工业革命”研究组的成立_信息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