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摘要: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全球化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国相继开始或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尖锐化,最终以无法避免的、频繁的经济危机形式展现出来,而这些危机本身使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承受沉痛的灾难。在此背景下,《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应运而生。《宣言》写于1847年12月,两个月后单行本在伦敦面世,《宣言》中渗透着马恩的辩证法、唯物史观观点,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世界史观。其中,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在发表170周年后的今天,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

一、《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

170年前发表的《宣言》,在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得出的结论上都极具世界性和前瞻性。美洲的发现使资本主义大工业得以扩大发展为世界市场,商业及海陆交通运输行业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发现了世界正在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由此,全球化的思想雏形在《宣言》中逐渐显现出来:

1.市场开拓下的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向世界范围扩张的集中体现,全球化本身包涵了经济、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全球化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了基础性地位,也是其他范畴的全球化得以展开的必要前提。资产阶级的大工业在美洲被发现之后“顺理成章”地建立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得到发展,交通变得发达,而“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2]。因此,资产阶级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乐此不疲。正如马恩所言,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不断扩大商品销路”,这就要求资产阶级的经商者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联系。”[3]自然的,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从而形成了市场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会拘泥于欧洲”[5],所以需要不断地通过战争去掠夺更多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以发展自身。从生产扩张到资本掠夺,这正是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马恩看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资本席卷下的文化全球化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6],资本主义在向世界疯狂掠夺资本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带向了全世界。在《宣言》中马恩阐述道:“资产阶级通过便利的交通,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低廉的商品价格迫使其他民族接受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其“所谓的文明”,在资本主义撬开世界市场大门的过程当中,资产阶级将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从一国到多国,从一个民族到多个民族。由此,不同地域、国度及不同种族的文化开始相互碰撞、交融、影响甚至是渗透,“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产品”[7],“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逐渐成为否命题,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文学将会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由此构建起一种多层次文化的全球化样态。[8]

3.财富集聚下的政治全球化

在马恩看来,资产阶级领导下的经济文化拓展,其本质上是为了建构适当的政治制度以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9],这种革命斩断了封建羁绊,创造了“比过去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10]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政治也出现了全球化趋势,马恩在《宣言》中阐述道,由于人口和生产资料的集中,从而产生财富的集中,“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11]。因此,不同的地区在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政府、关税、法律及民族阶级利益,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家形态,呈现出政治全球化的发展样态。可见,全球化本身是集多元性、渐进性和深入性为一身的概念范畴。与此同时,另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阶级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崭露头角,正如马恩所说:“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而它的掘墓人正是它首先生产的无产阶级。”[12]

4.革命下的世界一体化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9],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立足于《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指导层面,更要着眼于全球化思想的客观实践层面。

从以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商品学》的讲授中其教学效果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理论掌握能力等方面,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在各国进行经济贸易的同时,也开始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成为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桥梁。马恩在《宣言》中认为,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席卷下不可逆地突破了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在今天的世界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文化的全球化已经凸显出了其独立性和深远性的影响。由此,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上的交流互鉴,以期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发展新格局。历史告诉我们,故步自封的文化发展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有积极地开放学习、交流文化,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过去,世界以资产阶级的模式所创造,农村从属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文化全球化极大地摧毁了文化本身具有的多样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要建立在对彼此文化平等尊重的前提下,遵循“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文化交流模式;而且要立足于《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深刻反思西方资产阶级主导下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消解倾向,从而提出当今世界的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多元化模式。

可见,虽然资本主义在非善意和非公平的目的下建立了世界市场,但最终在某些程度确实使市场、文化及政治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铸“自由人联合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资产阶级有效地破除了封建的、宗法的关系,打破了区域间的隔离状态,使野蛮民族脱离了兽性,逐渐趋于文明;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形成的世界市场将各国各民族通过利益通道联结在一起,打破了独立国家个体的存在形式,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转变为各民族间“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15]由此,国与国之间开始了密切交往,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

经济全球化是《宣言》中论述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后的直接表现,而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则是现在及未来全球化发展的最根本表现,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世界范围内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也打破了世界性交流的空间局限,贸易和投资加速地自由和便利化。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状,坚持在经济领域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建立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希冀能够通过各主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协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体系。可见,经济全球化作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是不可阻挡的重要趋势,要求在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经济全球化作为必要的发展因素。《宣言》中提到,科技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力量,因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技创新,牢牢把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潮流机遇,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引导世界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形成开放、包容、平衡和共赢的世界开放经济格局。

二、全球化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人在追寻着马恩“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提出了合乎人类发展需要、解决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并身体力行,用实践不断推动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上文通过对大数据和工程造价这两个基本概念的介绍,使得我们对它们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就需要对大数据对工程造价的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为着眼点的中国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的报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进行了科学生动的阐述。[16]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是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治理新理念的生动体现。[17]“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极为丰富和深刻,核心理念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包涵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发展目标,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以及对未来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是对《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的回应和进一步发展。[18]

2.“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宣言》全球化思想

如今,面临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密切相联系的时代,各个民族与国家的依存度极高。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宣言》中,马恩为我们展现的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暴力推动下被动形成的全球化,无法跨越既有的阶级局限性,不同于100年前的《宣言》中描述的全球化形式。今天的世界,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世界力量的多极化,世界性的金融、政治、生态环境问题持续蔓延,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阴云不散,这些都使“西方中心论”越来越失去了其理论说服力,面对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在继承《宣言》全球化思想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世情,作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将思想理论付诸于实践,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践行并发展《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

2.2 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空腹血浆FGF-21水平与MDA、HbA1c呈明显正相关,而与BMI、FBG、FINS、LDL-C、HOMA-IR、脂联素、GSH无显著相关性。见表2。

表8详细呈现了较低水平班级LP-D在不同听力测试题型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和较高听力水平班级的表现不同,LP-D在较慢听力材料版本下短对话(t=-5.838,p=.000)和长对话 (t= -2.928,p=.005)的平均分都存在明显提高的局面,而且成绩提高即使在0.01水平上都具有明显性。相反,较慢语速并没有使受试在短文中出现明显的成绩改变,这一结果和表7中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吻合。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展了《宣言》全球化思想

相对于无法逃离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资产阶级而言,无产阶级却表现出合乎历史发展潮流的阶级革命性。从无产阶级产生伊始,时代便赋予了它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引领新世界的光荣使命。对此,马克思论述道,无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废除全部现存的生产的占有方式”[13],建立起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力求摆脱一切的剥削和压迫。在马恩看来,由无产阶级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超越具体国界和地区范畴的世界性的伟大事业”。可见,马克思富有前瞻性地认识到在无产阶级的带领下,全球化趋势将会在无产阶级政权带领下进一步发展,世界联合为一个整体存在其历史必然性,而这个整体得以不断发展后的形态即是《宣言》的最后写到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将在无产阶级执政下上升成为“联合体”形式——一个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14]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维度的战略构想,其深刻内涵与《宣言》的全球化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体现在其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推动中,力求促进各国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在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上开辟了新路径。首先,“一带一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作为主线,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以“五通”作为关键支撑,打通与沿线各国之间合作壁垒,从而形成经济上的共赢局面。其次,“一带一路”是各民族的“文明之路”,在“一带一路”用物质财富将各国串联起来的同时,精神财富也在各国间交融。“一带一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来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从而以文化交流的模式打破了各民族间的文化隔阂,有效地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再次,我们始终将和平道路作为“一带一路”推进的基础,积极发展国际“朋友圈”,秉承“沿线各国应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的政治原则,坚持优先解决政治问题,希冀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政治互信,以此推动政治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当然了,中国在强调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全球治理方案,要求建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工业化在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无法弥补的生态创伤。对此,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签署《巴黎协定》,推动国内的低碳能源体系建立,积极与国际社会一同成立合作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清洁能源。真正地从多方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效实践,有力地践行和发展着《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

三、结语

马恩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提到,未来将会是所有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20],而中国正在通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战略实践,努力达到这样的社会建设目标,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和未来社会“联合体”的美好愿景,同时与时俱进,对出现的新现象、新局面和新问题给予相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提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以此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多年来,西方竭力地宣扬一种“普世主义”的价值理念,扩张资本阶级权力,这显然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

专家简单询问了一下病情,便建议我做个C T。老婆说,我们在区医院拍过胸片,结果什么病也没有看出来。专家说,胸片的灵敏度和C T没法比。老婆表示同意。或许是看我们比较好说话,寻思了片刻,又建议我再做个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说是他怀疑气喘是由心脏造成的。

相比之下,当今的中国虽然想要通过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国家话语体系,使我们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和平发展之路依然是我们发展的根本道路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21]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为了全人类更加和谐、公平地生活,它将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平台,向国际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的根本理念,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郗戈.《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4):77-82.

[2][3][4][5][6][7][8][9][10][11][12][13][15][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276.

[14]杨哲,李志军.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7(1):10-17.

[16]高惠珠,赵建芬.“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拓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6):18-23.

[17]岳国峰.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依据、指导思想与主体保障[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7):32-37.

[18]秦宣,刘鑫鑫.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4):38-43.

[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8(5):4-10.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4-0215-03

作者简介:陈雪儿,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  ;  ;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