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港澳论文,内地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寻求发展本国经济、抵御经济衰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增强中国内地港澳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经济在亚洲、甚至在世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增强中国内地港澳防御经济风险和经济波动的能力,为中国进一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模仿优势
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可以模仿世界各地已经成立的自由贸易区的做法,从而可以获得模仿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模仿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中国内地港澳三地经济发展。推行贸易自由化有多种选择和途径,如建立共同市场、货币同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是一种选择。当面临推行贸易自由化与保护弱势产业两难选择时,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理性选择。从国际实践提供的示范中可以发现建立自由贸易区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推进合约方经贸发展,同时对弱势产业又不会产生大的冲击。比如,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初建立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贸易额仅为1500亿美元,1998年12月三国贸易额增加至5200亿美元,比建立初期增加2.46倍,同时三国幼稚产业未受到大的冲击。即美加墨三国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解决了推进贸易自由化与保护幼稚产业的两难问题。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就解决上述两难问题提供了示范。中国内地港澳进行模仿,采取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同样有助于解决上述两难问题。这样便获得一种模仿优势。
其次,现有的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模仿示范样本,可以节约建立自由贸易区创新所需成本。选择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自由贸易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应注意哪些问题;运行中可能会遇哪些问题等等。目前,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成功的范例较多,他们有现成的操作方式、技术设置方式可供模仿。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可以通过模仿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创新,从而获得模仿优势。
最后,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可以产生示范效应,形成模仿“诱导”,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规模。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既有助于内地与港澳地区行业间贸易,也有助于行业内贸易。从长期来看,中国同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是理性选择,是符合国际经济运行规律的。而两岸三地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两种示范效应。一种是刺激示范效应,一些地区受到刺激会采取被迫模仿的方式申请加入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另一种是诱导示范效应,一些地区由利益诱导,由于理性得失考虑,会主动模仿,申请加入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两种示范效应的累积结果是以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为雏形的自由贸易区规模会越来越大,最终可能形成亚洲自由贸易区,同时,当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模仿优势随合约方增多趋近于零时,新的递进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安排会出现,从而可能形成亚洲共同市场和亚洲货币联盟(亚元)。
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战略选择
1.采取“速成式”战略,尽快创造示范效应
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提升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使中国尽快与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这种重要性和紧迫性源于三点。其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上掀起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浪潮,对中国构成了的巨大压力。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但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可享受的最惠国待遇,从而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据WTO统计,目前,贸易量排在世界30名以内未签订任何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地区)或经济体只有中国内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从动态情况看,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逐步向外扩张,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美洲自由区,日本分别与韩国、新加坡正在谋求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且日本还谋求与墨西哥、智利建立太平洋5国自由贸易区。这些都对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构成巨大压力。其二,优化贸易战略的需要。美国从2002年3月20日起正式启动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对来自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等国的钢铁制品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30%不等的关税。这是美国历史上对进口钢铁施加的最严重的一次贸易限制。美国是中国钢铁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美国201条款的实施对中国钢铁出口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此次贸易争端即使寻求世界贸易组织下的解决,至少也需要一年时间。这意味着中国钢铁出口面临的困境短期内不会消除。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贸易风险依然存在。克服此种风险的重要措施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达到优化贸易格局的目的。其三,尽快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可以为中国进一步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创造谈判优势。
中国在1-2年内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首先,中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经济互补性很强,香港的转口贸易中相当一部分是内地进出口产品,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中心,在服务贸易方面有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港澳已经形成了互补互利、互相促进的经贸合作关系,为短期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创造了前提。20世纪80年代港澳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内地港澳经济的发展。其次,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中国已承诺开放法律服务(不包括中国法律的服务)、会计审计服务、零售服务(烟草除外)、证券服务、咨询中介服务、金融租赁、寿险、健康险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而港澳在这些服务贸易领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尽快建立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有助于中国内地在5年后对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开放服务贸易积累经验,增强自身抗御能力,提高服务贸易运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使港澳获得进入内地市场的先机,先行占据内地市场一定的份额。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是一国两制原则下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关税地区的自由贸易区,相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组建自由贸易区更易操作和协调。
2.充分发挥模仿优势,减少交易费用,趋利避害,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佳效果
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可以充分利用模仿优势,吸取正反两面的经验,尽量减少风险。从成功的范例看,其经验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合约方积极开展产业内贸易,实现各合约方的规模经济;二是合约方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性强,合约方合作意识较高;三是合约方经济制度、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基本相同。从失败的范例看,其原因为:一是合约方之间产业内贸易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合约方对共同市场的依赖性弱;三是存在离心偏向,即合约方存在与非合约方进行贸易的倾向。
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因此,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应进行模仿,坚持原产地原则。
建立自由贸易区有不少具体细节问题。比如“一线”、“二线”的设置,港资(澳资)企业的认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等,有关这些技术性问题,现有自由贸易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借鉴并模仿。
3.确定步骤,形成强势,最终实现亚洲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国际经济学奠基人、“欧元之父”芒德尔提出亚洲需要并且可能出现一种通用货币,这个货币体系应当以日本、韩国和中国为中心,中国应该保持现在的汇率政策,并且在国际货币市场有所作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否则,会对亚太地区经济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形成强势后,应有步骤地吸纳更多的合约方。
首先,吸纳台湾加入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对中国内地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较高。尽管2000年以来,台湾对外贸易总体规模锐减,但对祖国大陆出口依存度依旧增强。目前,台湾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问题。而要解决解决结构问题,首选途径是进一步融入贸易自由化。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形成强势后,会对台湾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台湾加入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应是理性选择。
其次,吸纳日本、韩国加入中国内地港澳台自由贸易区。台湾加入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以后,这个自由贸易区的强势会进一步扩大,进而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吸引日本、韩国加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方经济互补性强,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天然的优势。日本和韩国一直是中国较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例如,1995-199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每个劳动力年成本为729美元,日本为31687美元,韩国为10743美元。中国、韩国、日本都是世界贸易大国,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比重高。
最后,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吸纳南亚各国,最终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1987年东盟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1992年1月签订了《促进东盟经济合作和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决定从1993年起在15年内实现自由贸易区。1994年东盟又提出在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中国已于2000年提议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因此,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可进一步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会“逼迫”南亚各国模仿,加入自由贸易区,最终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