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空间规划体制改革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整体空间布局能够较为合理。进行空间规划的整合,实现“多规合一”是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同时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作者分析了目前规划建设在的一些矛盾问题,探索“多规合一”内涵及发展趋势,以解决多个规划的技术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协调融合,构建城市空间统筹发展和管理平台。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发展
一、“多规合一”内涵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分别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自成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空间规划冲突。二是审批效率低下。三是治理能力不强。“多规合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实现城市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以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利用和生态保护顾此失彼等现实矛盾,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也是改革规划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
二、多规分立的历史缘由及弊端
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采取了“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划分为经济、社会、土地、环境、建设、能源和交通等不同的政府部门。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法定依据的各类规划有80余种,非法定规划更是不计其数。各部门编制的规划中涉及空间要素的有城规、土规、经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交通规划等。我国从1953~1957年开始制定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制定了落实计划的城市规划。土规是在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后开始编制的。环境保护规划则是在2002年出台《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后才开始编制的。在中央层面,逐步形成了国家发改委负责编制和管理经规,国家建设部负责编制和管理城规,国土资源部负责编制和管理土规,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编制和管理环境保护规划的现状与格局。
多规由多个部门编制、审批和管理导致一个区域空间有多个规划,规划之间在空间以及内容上相互重叠、矛盾甚至冲突,标准指标不一、科学性和严肃性不足,既使得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无序现象日益严重,城市发展的边界一再被突破,耕地保护的目标难以实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部门之间产生冲突,严重降低了行政部门的效率,这既不符合资源节约的原则与又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相悖,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多规合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三、“多规合一”作用价值分析
1、有助于解决以往规划常见的各类矛盾冲突问题。在各个地市、县、乡镇的规划中有效落实“多规合一”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其整体规划可靠性效果,尤其是对于以往规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矛盾和缺陷问题,更是需要进行有效规避控制,如此也就能够充分确保相应整体规划落实较为流畅高效,最终提升其整体发展效果。比如对于以往各个规划中存在的明显交叉重复以及布局冲突问题,都可以在这种“多规合一”的发展下得到有效控制解决,最终也就能够保障相应规划的可行性较为突出,后续建设的效率也能够较为理想。
2、有助于实现守土有责尽责。对于规划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角度进行控制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就需要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守土效果,而在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进行全面清查。基于此,借助于“多规合一”也就能够自然实现对于所有国土资源的排查,能够摸清家底,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后续守土职责得到较好明确,杜绝了各类问题故障产生。
3、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中有效落实“多规合一”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可持续发展效果,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落实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对于各个资源的集约应用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应该能够切实围绕着各个资源的规划进行控制,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高效应用效率,并且能够在节约使用方面发挥出较强效能,最终切实保障整个社会的发展能够较为高效,集约和节约特点较为突出。
四、做好“多规合一”的几点建议
国家开展的“多规合一”试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必将促使规划体系的全方位变革,如机构整合、法律修订等,包括现行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法律体系。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各地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国家必将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办法,以促进“多规合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分地区先行开展调研、筹备工作,并选取县市区或有条件的镇、重点片区进行试点,逐步推开。工作建议如下:
1、建立督查机制。利用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控制线管控要求实施分类管理。发改、规划、国土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加强对“多规合一”控制线实施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2、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类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的工作协调机制,建议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规划、国土、交通、经济和信息化、智慧办、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多规合一”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3、完善机制,简化审批。以“多规合一”为契机,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体制机制改革。依托“一张蓝图”和“一个平台”,推行“一表式”受理审批,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审批。同时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为“一张表”审批提速创造条件。
4、制定工作方案和总体流程。总结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多规合一”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组织管理架构、职责分工、经费保障、进度安排、协调和管理机制等。總体流程主要包括:开展前期工作,比对“多规”差异,规划衔接评估,划定“多规合一”控制线,建立统一的控制线体系,制定实施保障措施,建立“多规合一”法定的规划联动修改工作机制,修改方案通过发改、规划、国土及相关部门的联合审查后,按原法定审批程序报批。
5、加强资金保障。探索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对因落实“多规合一”控制线管理要求而进行的建设清退、土地回收等行为,研究制订合理的补偿办法。
6、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通过信息联动平台和公众参与,实行多部门信息共享、公众监督,确保阳光审批、透明作业、廉洁行政。
结语:总之,目前我国开展“多规合一”的实践探索及学术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无法破解的问题仍然是我国的规划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在2014年四部委设定的县市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前行,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探索与改革,同时要在借鉴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搞好规划的顶层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唯山,魏立军.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规划师,2015,(2)
[2]王蒙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厦门市开展“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城市规划学刊,2015,39(6)
[3]方创琳.城市多规合一的科学认知与技术路径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7(1)
[4]张永姣,方创琳.空间规划协调与多规合一研究:评述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16(2)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空间规划论文; 工作论文; 也就论文; 体系论文; 高效论文; 社会论文; 冲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