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雷声大雨点不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雨点论文,金融股论文,雷声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我国首家有民营银行民生银行以每股11.8元的价格向社会公开发行35000万人民币普通股,申购资金达到创纪录的4000亿元; 最新消息又显示:华夏银行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这些,使得市场对金融企业上市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尽管有不少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上市意愿,这中间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有证券公司,但分析人士理性指出,金融板块短期难成规模。
下一个可能是华夏银行
目前已经提出上市意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媒体最新的消息说,华夏银行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有望成为继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之后我国第四家上市银行。
据华夏银行董事会有关人士介绍,该行目前正在进行上市前审计,材料申报等各项准备工作。
对外界来说,招商银行的上市工作始终是个谜。作为国内商业银行中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都十分优秀,而且上市呼声相当高的一家银行,但到现在为止,人们并没有从这家银行的正式渠道获取有关“说法”。这家银行的行长新近在一个论坛会上明确表示,招行并不急于上市,需要进一步观察民生银行上市后对其发展的影响后再决定何时上市。
除了这两家银行外,交通银行已经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光大银行董事长许斌也曾公开表示,该行的规划是在明年以后年完成上市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增资扩工作就是为此打基础。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提出上市计划的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在努力。但对它们来说,上市的路似乎还要更长一些,它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充足率问题。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同时,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至少达到4%。按照证券市场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应该达到10%。但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未达到国际银行业认可的8%的最低水平。
保险、证券小心迈步
一些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也都在积极筹划上市事宜,如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已公开宣布积极准备财产险上市,平安保险公司已瞄准资本市场。泰康人寿、天安保险公司等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也公开表示过准备上市的信心。此外,国内证券公司在增资扩股的同时,也在积极为上市做准备,如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通证券、大鹏证券和中信证券等。其他一些大型证券公司如国泰君安,也都或快或慢的进行着上市的准备。但分析人士预计,明年最多有可能有一家公司能完成上市的工作。
与保险市场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还很窄,只能是通过私募的方式来扩充资本金。已经完成吸收外资参股的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来完成工作的。与公开发行股票相比,私募方式存着募集范围小、中小投资者难以认购等弊端,同时也存在股权流动性差、变现难等问题。因此,保险公司上市是保险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呼声最高的是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但两家的上市方案都是先分业后上市。太平洋保险公司准备在分业后组织产险上市,而其分业工作即将在年内完成。此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处在上市辅导期,按照相关规定,这个辅导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平安保险公司的分业方案是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但迄今为止,这个方案还未经国务院批准。据透露,公司上市的有关文件已经交到相关部门,等批准后就能上市。
除此之外,不少人相信,证监会刚刚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在规范金融企业上市的信息披露的同时,也给准备上市的保险公司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短期难成炒作对象
业内人士提醒:抱有投机心态的投资者如果对金融企业上市寄予太高的期望,有可能会失望的。专家们指出,从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金融企业只会成为证券市场稳定的基石,难成为炒作的对象。
尽管此前在二级市场上,深圳发展银行股担当着深市龙头股的地位,成为市场上的一面旗帜。但这是在金融企业稀缺和行业吸引力的前提下产生的特殊情况,其流通盘较小的“杠杆作用”也不容忽视。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企业化一般企业资产规模大、收益稳定。在海外证券市场上,金融股以其回报稳定、股本规模大等特点,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美国的JP摩根、日本的富士银行,还是香港的汇丰控股,对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浦发银行上市后的平稳走势中也能多少有所体会。
可以肯定的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增加,使广大持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多了一些选择的余地,特别是即将登场的开放开幕基金所引起的市场反应,也从侧面证明了金融类股票的增加,在客观上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