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组织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收修改稿日期:2007-08-28
【分类号】TP182 G250
1 引言
Internet持续发展给信息的生产、组织和利用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变革,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过载”的时代[1]。“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2] 使得人们对信息控制和利用难度加大;而人类的核心知识增长却不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知识存储的无序化和信息污染之间的恶性循环[3]。
与没有经过规范化处理和系统组织的Web信息相比,数字图书馆作为拥有一定资源和专业化人员的机构组织,所拥有的数字资源是经过筛选、加工、序化和重组、具有完整性和永存性的优质资源,基于此,文献[4]指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DL)是应对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的有效途径,其中,“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所在。
2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基础理论研究
2.1 数字图书馆发展不足及语义推广需求
回顾国内外DL近10年的发展,国内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数字化资源和关键技术的发展上[4],国外的研究重点始终围绕着建设数字化馆藏(Collections)和服务设施(Services)展开[5]。自2002年Liner Hill等在美国情报学会分类法研讨会上指出“DL中必须融入知识组织体系,将DL的总体结构扩大,以便在发展和使用其馆藏和服务设施的过程中同时考虑知识的表达与组织问题”以来[6],国内外学者相继意识到:DL的发展忽略了对体系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组织”的研究。
事实上,传统图书馆一旦建立了某学科或者体系后,通过分类排架和目录组织隐含地向用户推广其知识组织体系的语义,其语义一致性的假设隐含在知识组织体系之中。相比较而言,资源的数字化使得分类排架和目录组织对DL不再适用,而按学科门类和知识组织体系进行浏览和检索的手段相对缺失;高增长、开放的网络化服务环境决定了“隐含”语义推广模式对DL不再可行,因此,DL必须研究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组织及语义推广模式。
2.2 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重要的基于Web的应用框架体系。如何快速地组织和检索数字图书馆中异构的、动态的、分布式的海量信息,以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交流、共享和学习知识的平台,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 at Digital Libraries,DL-KO)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变革的强大动力。
“知识组织”始见于1929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布利斯的专著,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分类系统和叙词表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内对“知识组织”的系统研究大约始于1998年前后[9-17];特别受“国际知识组织学会(ISKO)”成立以及国际研究的影响,在1998-1992年间出现了第一次关于知识组织的研究高潮;之后,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增长,以及1998年ACM数字图书馆大会上“网络知识组织系统(NKOS)工作组”成立的影响,研究重点转向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方法。当前,随着语义 Web、网格等技术的发展,知识组织朝着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并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知识工程学、现代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共同研究的课题。
总体来看,知识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重点有:定义、研究范围、方式方法、指导思想等。
“定义研究”能够增强人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往往贯穿学科发展的整个过程。众多学者给出了知识组织的定义,代表性的有Alexander Sigel[7]、Anderson James D[8]、贾同兴[9]、王知津[3]、蒋永福[11] 等。目前,尚未形成“知识组织”的正式定义,但学者们对其核心内容达成了以下共识,即:“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知识的各要素进行组织,以便知识传播、提供和使用”。根据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关于开放系统的著名论断,可以得出:知识组织是开放的知识系统的“有序化过程”,简言之,“知识组织即知识的序化”。
对于知识组织的范围、方式方法、指导原则等,目前并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学者往往结合各自的学科,或针对组织对象的不同,或结合信息环境的特点(如传统图书信息环境、网络信息环境等)给出了各自的理解[10-14],这里不再赘述。
以数字图书馆为客体的知识组织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尚不丰厚,分析其知识组织的基础策略、原则、工具等的文献也不多[16,17]。
总之,目前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理论研究,仍以沿用知识组织的研究结论为主。但由于数字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存储分布化的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组织理论必然有其特定的规律,这有待各方学者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
3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系统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系统(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 at Digital Libraries,DL-KOS)是DL-KO的表现形式,是呈现DL-KO的功能实体,没有DL-KOS的支撑,知识检索以及任何知识服务都将无从谈起。
3.1 定义、功能、比较及其发展方向
究竟何为DL-KOS?当前最普遍的解释是:“数字图书馆中用来组织和定义用于表述和组织真实世界物体的术语和符号系统”[6],是对资源内容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描述与组织的机制(工具),是资源语义模型的形式化,它能够支持对资源对象按照知识内容进行组织和描述,以及基于语义和推理的知识检索[18]。
目前,图书情报界公认的知识组织系统是主题词表和分类表。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根据知识表示能力、结构、复杂性和功能的差异,可将DL-KOS划分为3大类[6,19],如图1所示[19,20]:
图1 DL-KOS总览
(1)从词单到分类/聚类再到关系组织,3类系统对词汇的控制是从简到繁、由弱到强的控制过程,且词间的语义关系得到加强,最后组成语义网络;词单类侧重词义消歧和词义控制,分类/聚类侧重词汇等级关系的控制,关系组织类则侧重词间各类关系的控制。
(2)从自然语言向受控语言、从弱结构向强结构的延伸,体现了DL-KOS在表示语言和结构上发展的双向性。
为方便理解和掌握,表1对各类型DL-KOS间的比较准则进行了总结。
尽管由于设计理念、涉及的学科体系、拟解决问题等不同致使各DL-KOS实例在总体结构、适用范围、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还是拥有一些共同元素和相似功能。文献[6]分析并指出了DL-KOS共有的要素构成和基本功能,3个要素是指:标识,标识的含义,以及标识之间的关系;4种基本功能则是:描述(用受控的标识来描述对象),定义(明确标识的意义及应用范围),翻译(匹配等价表达形式);导航(在有组织的表达结构中进行链接)。
3.2 现有研究成果
随着信息激增、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对知识组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加深,国内外关于知识组织研究日趋活跃。1998年后,NKOS工作组推动的DL-KOS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重点是“研究网络环境下分类法、词表等知识组织工具的发展与应用”。
相比较而言,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厚,并多以大型工程为主,国内虽不乏实验性的项目,但理论探讨偏多。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1)DL-KOS自身建设
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系统建设方面,可以划分为两类:传统(既有)分类法、词表等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改造,以及本体、语义网络等新型知识组织系统的研制。
例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实现了国际十进分类法的计算机管理;90年代开发“电子杜威”和“视窗杜威”,2000年发布“网络版视窗杜威”,截至2004年,共出版22版详本和 14版缩略版以及10版网络版,更新速度很快;1991年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分类法机读格式标准——USMARC;如今,通过在USMARC为DDC、LDC、NLMC等分类法设置字段标签,为LCSH和MeSH设置主题标识的方式,实现了DDC与上述其它知识组织系统的兼容。在语义网络、本体等新型KOS建设方面,国外也开展得较早且有成型的较大规模的应用系统,例如,美国的UMLS、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OpenGALEN、亚历山大大学的ADEPT等。
相比较而言,我国文献分类法计算机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虽已有20年,但至今尚未制定全国性、前瞻性、可行的发展目标,同时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并未形成有力的研究队伍。例如,作为我国三大综合性文献分类法之一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CLC)自1971年编制,截至1999年只发行4版, 2001年才正式发行电子版,而Web版还未出版。同样,在新型KOS建设方面,我国尚缺少成型系统。
(2)DL-KOS与DL系统的集成和利用
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集成和利用各类知识组织系统,是另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如美国DLI-1六大项目之一的亚历山大数字图书馆项目将地名词典、词表等融入到其DL-KOS之中,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地理参考数字图书馆,支持地理信息的浏览、检索等服务[19];北京大学的王军等人在其程序中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和《中图法》构建了实验性的书目信息概念网络知识组织系统[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吴雯娜提出的基于元数据、叙词表与主题图的DL知识组织,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知识导航[21];武汉大学的“基于本体的检索模型”初步探讨了本体在检索服务中的应用[22] 等。
总体来说,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存在DL-KOS的种类及其利用方式单一的问题。根据文献[23]对我国DL-KOS的统计数据,应用最广泛的是以《中图法》为代表的分类法系统和极个别的主题法、本体等应用;被调查的27个数字图书馆项目中,仅有中国医学知识数据库全文数据库集成和利用了 CHKD(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主题表;相比较而言,文献[24]对加拿大33个数字图书馆馆藏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1个项目对多达5种主题表进行了集成和利用,差距是明显的。
(3)DL-KOS界面和接口呈现
如何利用各类DL-KOS,为用户和Portal交互时,提供更好的知识导航、浏览、检索等支持,让用户在获取所需资源的同时,一并获得所涉及知识的图谱,是“DL-KOS界面和接口呈现”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综合分析文献[23]和[24]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在检索、浏览方面基本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但在主题导航方面相对薄弱。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上述3个方面的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如以应用推动理论,开展形式多样的DL-KOS应用研究,让用户在检索、浏览、导航及知识可视化显示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统一标准,以避免重复建设;遵循一般的过程构建DL-KOS,并将现有各类DL-KOS有机集成到DL中;注重用户界面设计及DL-KOS接口呈现;加强语义Web和本体技术在 DL-KO的研究和应用等。
3.3 热点分析
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未来一段时间对DL-KOS的研究热点将呈现标准性、系统性以及效用可见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标准、协议的研究与制定,知识组织系统登记注册,互操作以及应用研究上。本节针对这些热点分析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讨论其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
(1)标准、协议的研究和制定
文献[25]讨论了“知识组织结构数据标准”研制的目的、层次、评估、实例等,认为知识组织结构数据的标准化有3个层次:关于一般格式的标准,如MARTIF、USMARC、XML等;关于具体规范的标准,是对一般标准的补充,或在一般格式中以硬编码的方式,或以名字空间的方式另外给出,如ISO 5964-1985(E)等;关于概念、术语及其关系的标准,如XTM、 SKOS等。
馆藏、服务、DL-KOS是DL3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 DL环境中相互配合。从DL系统的角度对DL-KOS进行功能分析和整体把握,仅有上述标准是不够的。为此,需要研究:
①正式的、统一的关于DL-KOS的定义;
②正式的、统一的关于识别、查找、定位、参考以及应用具体DL-KOS资源的方法;
③正式的、通用的DL-KOS使用协议,从中可以再产生针对各种类型的DL-KOS的协议[19]。
在这方面,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in China)斥巨资用于知识组织的标准建设,三个主要任务分别为:知识组织体系的基础标准规范、应用标准规范及其应用机制研究[23,26]。
(2)知识组织系统登记注册
在分布式网络信息环境中,存在各种不同应用领域、技术特点的知识组织系统,它们之间往往描述和组织的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概念,以及关联、相似、继承等逻辑关系。要利用知识组织系统及其所包含的概念和关系,需要对这些对象的定义、结构、应用方式(解析、复用、继承、转换等)等进行标识、描述和发布,以便上层应用系统能够对其进行搜寻、定位、抽取、交换和集成,从而达到挖掘知识内容、提供开放知识服务的目的。
知识组织系统登记注册(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 Registry)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产生的一类特殊的系统,它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对那些描述、利用KOS及其包含的内容概念和相关关系的信息进行组织,并提供一系列功能实现对上述信息的检索、发布、调用、映射和集成;是描述、揭示、存储和管理KOS的一种重要工具[27]。各类知识组织系统是对一个信息库的抽象,知识组织登记注册系统则是对知识组织系统的再次抽象,即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二次抽象,可以看成是异构信息模型。
当前,具有类似于知识组织登记注册功能的实例,有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UMLS元叙词表(UMLS Metathesaurus)、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本体登记系统(AOS Ontology Registry)、德国Karlsruhe大学的本体登记系统(FZI Ontology Registry)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扩展元数据登记系统(eXtensible Metadata Registry,XMDR)等。
其中,UMLS Metathesaurus通过3种索引实现对表达同一概念的词串、术语标识符和概念标识符的关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100多个医学领域受控词汇表、分类表中包含的超过100万个生物医学概念和500万个概念名称及其关系的定位、关联、查找和组织;AOS Ontology Registry通过存储一个渔学本体和3个粮食安全本体,支持对农业科学领域内容概念的共享和交互;FZI Ontology Registry通过登记本体的描述信息、本体创建者和机构信息、本体相关项的概念信息等,支持e-Business环境下对本体的3种查找方式以及简单的本体复用。
分析上述实例,不难发现,它们能够立足于某个领域,探索利用登记注册系统查找和复用某一类知识组织系统的方法,但都缺乏对KOS自身的描述,功能单一,距离真正意义的知识组织系统登记注册差距巨大。
XMDR另辟蹊径,希望提供一个针对知识组织系统的可描述逻辑表示形式来获得知识组织系统的语义定义,试图通过将登记注册的内容从描述数据的元数据,向包括分类、本体等能够揭示概念及其关系的KOS的方式扩展,来实现知识组织系统的描述、揭示等功能。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难点颇多,如对于采用树、分面图表示的等级、集成类关系,对于采用有向循环图、格子等表达的本体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如何进行图形/图表结构的登记、管理、查询等。
进一步,考察现有的描述知识组织登记注册系统的方案和标准——NKOS的元数据草案[28] 和ISO/IEC 19763-3[29],它们虽然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描述知识组织系统和本体的核心元素和元模型,但前者仅是KOS自身的一个描述框架,并未充分揭示KOS中概念的相互关系;后者则只限于对本体的描述,并未考虑其它类型的KOS。
总之,针对知识组织系统登记注册的研究还远不够,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
①如何充分揭示KOS中概念间的关系;
②如何记录、跟踪和监测KOS的动态变化;
③开发方法和工具来支持和实施KOS的匹配、复用;
④知识组织系统登记注册系统与知识组织系统存储库的界定及功能切割;
⑤具体以何种形式和方法来存储和组织KOS本身及其中内容概念等。
(3)互操作研究
ISO/IEC2382信息技术术语(ISO/IEC2382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cabulary)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定义为“不同系统或编程语言之间交换和共享数据的能力”。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问题早在1995年美国DLI-1计划刚起步时,便被作为5大问题之首[30] 提出,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1-33]。
随着对知识组织在提供跨系统、跨语言的浏览、检索、资源整合以及知识服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入,DL-KOS的互操作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事实上,对系统使用不同词表而引发冲突的问题进行的相关研究,可以视为最初的DL-KOS互操作研究,从这一点来说,DL-KOS互操作研究已经过长期发展,并非全新的研究领域。
文献[34]介绍了国内外关于DL-KOS互操作的研究情况,总结了9种DL-KOS互操作模式和方法,分别为:派生法、翻译法、系列化分类表、卫星词表法、直接映射、共现映射、中介词典、通过连接数据库和宏词汇。但这种划分更多的是从具体互操作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探讨的,且涉及的多是词表、DDC分类法,并没有给出更一般的、具有普适性的互操作范式,也缺乏技术角度的分析。
跳出具体项目来考察DL-KOS互操作问题,表2提出了一种二维、普适的互操作类型划分。
展望DL-KOS互操作研究,将从同类型不同语言、同语言不同类型的DL-KOS互操作问题,转向更高层问题、更一般性的问题[19,35],如:
①从服务角度:研究DL-KOS与DL服务的关系,弄清每种DL-KOS在内容、功能上与DL服务协议的相互作用和联接的模式、范围、深度等,编制相关表格统一和规范研究成果;
②从应用环境角度:研究DL-KOS与应用环境的关系,弄清不同应用环境中编制和使用DL-KOS的分歧,找出妨碍KOS之间互操作的结构部分;
③从建模/表示角度:研究适用于所有DL-KOS类型的“关键”模型;制定基于XML/RDF、可以针对不同KOS类型进行改造的表达形式;
④从模式和方法角度:研究基于本体的集成化DL-KOS互操作模式,以本体及相关技术为突破,研究不同功用、结构、语言、范式的 DL-KOS之间的翻译和映射,实现互操作及语义集成。
(4)应用研究
知识组织的本质是知识的序化,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户迅速、准确的获取知识。DL-KOS的定义、描述、翻译和导航功能,能够在知识检索、资源整合以及知识可视化表示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因此DL-KOS的应用研究的热点集中体现这几个方面:
①知识检索、浏览和导航
运用DL-KOS实现词义消歧、同义词和近义词控制、概念之间关系显示、表达主题或概念间、概念的属性特征,达到增强主题导航、概念检索和知识网络浏览过程的目的。例如,英国利用FACET叙词表实现文化遗产的语义查询扩展和匹配;ADLIB采用英国文化遗产图示叙词表以图形方式帮助用户建立检索提问、控制检索范围;Alexandria DL运用地名表和叙词表控制查询的检索范围等。
②数字资源的管理和整合
采用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应用DL-KOS对DL的数字资源进行标引,以揭示或阐述资源的内容;另一方面,资源对应的标引信息也通过标引词汇这个中介被间接嵌入到了DL-KOS中,从而体现其在整个 DL-KOS中的位置。
③可视化表示
运用图形、动画等技术立体动态呈现DL-KOS的体系结构,直观揭示知识网络,帮助用户浏览和掌握知识体系。例如,Renardus运用 DDC的等级结构对类目进行扇形图详细描述;OCLC研究署OverView项目用DDC构筑了三维信息空间,并用柱形显示检索词在各类目的相关度[36];国内,四川大学实现了基于Thebrain技术的《汉语主题词表》词间关系的可视化,能够帮助用户更直观地感知词间关系,对所需语词做出判断和选择,但尚未见在某个具体DL中应用该成果的报道[37]。
4 结语
本文对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产生背景、作用、基础理论以及DL-KOS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基于本体和以用户为中心的 DL-KO将成为未来知识组织的研究重点。
本体作为语义Web的知识组织方式,将促使知识组织方法实现从“语法-语义-语用”的新跨越[38,39]。而 DL-KO作为DL的一种重要结构,在“基于用户信息活动”为特征的第三代DL中[40],需要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组织”理念指导下,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需要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关于人类的认知特性、思维特征的科研成果,研究并开发更符合人类认知和思维特征的DL-KOS;另一方面,要为用户在使用、交流DL提供的知识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知识提供必要的DL-KOS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