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冠美 河北省隆尧县魏家庄校区魏庄中心小学 055350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最重要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创造人才的今天,教育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要求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一、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提供思维环境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现在,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向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地投入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努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所以说,教师应该精心创设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质疑中发展,将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在课堂敢于提问、质疑,就能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进行开放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训练。特别是近年来,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教学“分类”时,设计了这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把一些图片进行分类。在分类时,学生有的按“种类”来分类,把图片分成动物、水果和交通工具三大类;有的按“图片的颜色”来分类,把图片分成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四大类;还有的按“图片的形状”来分类,把图片分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大类。在学生基本分成这几大类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分类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经过讨论又想出了许多其他分类的方法,有的按“物体本身会不会叫”来分类;有的按“有没有脚”来分类;有的按“能不能吃”来分类……只要分类分得有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并把知识加以扩展,在愉快情绪的体验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大胆想象,诱发思维创新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想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连接,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奥苏贝尔在同化概念里认为:同化就是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原有认知结构包含了新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参考文献
[1]罗旭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育才小学数学教研博客标签,2012,11,06。
[2]郑香民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博客主页。
论文作者:巩冠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