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军控进入“后中导时代”
随着美国于今年8月初正式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这一维护后冷战时期美俄乃至全球军控体系基本稳定的重要条约成为“一纸空文”,全球核裁军与军控进程正式进入“后中导时代”,将会对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中导条约》全称《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于1987年12月8日由美苏两国领导人签署。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2019年2月1日,美国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并将此归咎于俄罗斯长期发展的陆基巡航导弹违约在先。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退约实则是特朗普政府“以安全为名、求霸权之实”的长期战略考虑,并非短期战术策略。
从国内政治层面看,退约符合特朗普背后的共和党保守派和军工利益集团长期诉求和一贯主张。退约带来的“自我松绑”,有助保持美国军事实力的绝对领先,并遏制俄罗斯军力发展。美国下一届总统大选在即,打出“退约牌”,不仅给可能举行的美俄领导人会晤增加要价筹码,为选情“加码”,也可以稳固已明显松动的国内基本盘。从国际政治层面看,在“美国优先”理念的牵引下,摆脱条约对自身发展核武器的限制,通过追求所谓“绝对安全”,美国将会在军事、政治和安全领域实现对竞争对手的全方位优势。但是美国单方面追求“绝对安全”的举动,可能适得其反,反会打破全球军事平衡和战略稳定,恐将整个世界拉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目前,已有迹象表明,美俄正围绕新型核力量展开新一轮竞赛,两国很可能将大力研制《中导条约》禁止的武器,如陆基中程导弹,并将其部署在敏感地区。失去《中导条约》约束和管控,美俄在战略武器领域的“安全困境”将必然导致双方在进逼与反制之间来回较量。不仅传统的战略前沿地区、美俄博弈主战场——欧洲地区首先承压,面临自冷战以来更加凶险的战略安全环境,更存在向全球其他关键区域蔓延的可能。据外媒报道,美国在亚太、中东等地区的盟友已现担忧,恐美国有计划在域内部署中短程导弹。此前,欧洲领导人一直在努力寻求美俄重新达成妥协,以拯救《中导条约》。但可惜,在“美国优先”的外交战略下,多方的努力注定成为泡影,全世界要为“任性”的美国买单。
国际军控体系正处于全面崩盘的边缘。《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被公认为国际军控体系的三大支柱,对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如今,这一体系已接近全面解体。早在2002年,美国就退出《反导条约》;在今年宣布退出《中导条约》的同时,美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就宣称唯一仅剩的条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存在缺陷,美方不准备在2021年条约到期后续签。
目前,工程上考虑分析成本因素,一般都将风载荷造成的疲劳损伤与波浪造成的疲劳损伤分开计算,根据实际工程经验,这样得到的结果偏于安全。本文重点讨论由波浪载荷对风机基础造成的疲劳损伤。
抱持“绝对安全”执念,固守“美国优先”信条,急于抛开“紧箍咒”,构筑“超级盾牌”,美国凭一己意愿搅动全球安全格局,将全球拉入“后中导时代”,这种破坏性的“负能量”必将损及自身信誉与安全,最终自食其果。策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华堂村的丝蚕生产仍采用一家一户在自家的土地上自己种桑自己养蚕的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水平仍十分原始落后,工效低,成本高,目前的产业链也不完整(嵊州原有两家缫丝厂,都已在几年前关闭,目前蚕茧需运往宁波市奉化县投售),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目前桑田种植面积已很少,丝蚕生产整体呈不断萎缩态势,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
(砳之整理)
责任编辑:何乐
标签:核军控论文; 后冷战时期论文; 负面影响论文; 战略平衡论文; 条约论文; 核裁军论文; 领导人论文; 美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