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论文_张丽萍

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论文_张丽萍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玉山镇唐岭小学 276700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相关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传统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所以,小学美术教育无论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体系都要进行改善和创新。文章立足于新媒体环境背景,对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发展的新趋向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画过程,而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过程。首先从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对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希望为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的辨识方法

小学生的思想往往较为简单,缺乏生活阅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十分有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被色彩的表象所吸引,而忽略了相关色彩的具体内涵和对于色彩的正确认识。因此,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正确认识色彩的方法,使之在正确认识色彩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的作品和相关的创作环境或者绘画的光源等问题进行多元素的分析,对不同的色彩氛围和相关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加强色彩与学生当下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多种色彩的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具体色彩关系的变化情况。

2.掌握色彩的运用方式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色彩的前期学习为色彩的应用打基础,这也是色彩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的运用方式,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原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色彩的基础运用和色彩搭配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对相关艺术形式的具体演变过程和绘画技巧进行讲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在实际创作中对色彩运用的不同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日常应用的不同美术材料进行搭配,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所具有的不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不同的表现主题,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艺术创作进行色彩的辨识和美感的表现,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提高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作用。

3.从学习兴趣入手

在小学美术中,色彩课程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一旦美术教师在授课时间中不能引起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在上色彩课时的学习效率深受影响。要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推荐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游戏的教学方式。如,笔者在讲解色彩课程中色彩分类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快速提高学生辨别不同颜色的能力,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游戏教学。在游戏开始前,笔者事前准备了红、黄、蓝三种色彩的颜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入游戏环节,让学生随意说出一种颜色,并且从调色盘中将自己选择的颜色插入红、黄、蓝三色之间,选择最好的位置进行安置。游戏尾声,笔者让学生把调色盘上的颜料进行归类,进而高效提升了学生分辨不同色彩的能力。除游戏教学模式以外,融入生活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途径,活跃在平日生活里的颜色远超人们的想象。在生活中学习色彩,在色彩中享受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引导式教学

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之一。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为首要目的,时刻牢记把色彩感的引导方法融入每堂课。在课堂上,笔者教给学生三原色的知识点,三原色可以合成出其他的颜色。如,草原的绿色可以通过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融合调出。学生思考后,就可以顺利进行接下来的教学。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不同比例的三原色调和而出。笔者最后安排课后任务:制作自己的DIY色卡。学生完成任务以后,笔者随之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颜色混合,随意搭配,在十分钟之内搭配出自己得意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观赏。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色彩感。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创造,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

5.增强色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色彩,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见的素材。一方面,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观察色彩的方法;另一方面,融入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促使其认识到色彩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如,过年时,人们喜欢在房门上张贴一些喜庆的对联或者“福”字,这些物品都是以红色作为主色调,带给人一种喜庆之感;而在举行葬礼的时候,人们往往将现场布置成一些白色或者黑色的基调,这种色调往往会带给人一种冰冷、悲哀的感受;等等。通过这些直观的对比,教师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冷暖色调的印象,进而使其能够正确区分冷暖色调。

6.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思想发展还不够成熟,而固有的教学方式又难以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色彩教学中可以融入游戏教学的方法。如,在讲解六年级《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色彩搭配小游戏,进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不同色彩之间存在的差别。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色彩之间的关系,了解色彩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性,进而体会到色彩学习的应用价值。又如,在讲解五年级《色彩的明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进行色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纯色纸张作为基底,分别涂上白色和黑色,让学生观察原始纯色所产生的明度变化。

结语

教师采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色彩明度变化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牢记将色彩感知引导融入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色彩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邹萍萍。在色彩的海洋中航行——试论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黄河之声,2015(16)。

[2]陆晓燕。巧用色彩,让美术课堂“美不胜收”。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4)。

论文作者:张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论文_张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