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情况论文_孔庆瑞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心内科东区 257055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AMI伴AF患者72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6例,前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后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AMI并AF的整体效果优于胺碘酮,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心房颤动;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普罗帕酮

AMI属于临床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心肺栓塞、气急烦躁、胸痛以及头晕等,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病症。资料显示,AMI患者极易出现AF,若不及时干预,将会引起心绞痛[1]、休克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AMI伴AF的药物较多,不同的药物获得的效果也各有差异,为提高AMI并AF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现就本院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AMI合并AF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以及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总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共选取我院72例AMI合并AF患者参与研究。参照组20例男,16例女,年龄平均(62.57±3.37)岁;心肌梗死部位:11例下壁伴右心室,5例前壁伴下壁,20例前壁;心功能分级:17例Ⅰ级,19例Ⅱ级。研究组23例男,13例女,年龄平均(62.74±3.40)岁;心肌梗死部位:10例下壁伴右心室,7例前壁伴下壁,19例前壁;心功能分级:15例Ⅰ级,21例Ⅱ级。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研究指征。

1.2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常规采取心电图检查,在详细掌握病情的基础上,再给予药物治疗,具体治疗内容如下:

参照组: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国药准字:H44020248;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l:17.5mg)治疗:将70mg普罗帕酮+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治疗,于7分钟内完成注射,对患者用药反应加强观察;若未出现副反应,则继续给药,控制药物剂量在210mg内,以0.5mg-1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治疗;另外,每日还需给予450mg普罗帕酮片口服治疗,待其心律稳定后,则减少口服药物剂量为300mg/d。

研究组:静脉注射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70056;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治疗:起始治疗时,将胺碘酮150mg+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十分钟内完成推注;其后改为每分钟0.5mg到2mg静脉滴注;若疗效不理想,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应大于450mg;给予碘胺酮口服,600mg/d,维持剂量200mg/d。

1.3疗效标准

判定两组窦性心律控制效果[2]:所选患者均采取24h连续心电监护,对其血液流动变化加强观察,做好相关记录。治疗后AF停止为显效;治疗后偶尔出现AF阵发性发作,可自行终止且未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临床症状为有效;AF发作未见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副反应:呕吐恶心、心动过缓、胸闷、血压下降、房室传导阻滞。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3.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AMI诱发AF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心肌缺血坏死使心电生理变化改变,导致心律失常;其二、代谢产物累积,酸碱失调以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得心律受到间接影响;其三、伴心衰时心肌缺血加重,造成心律失常;其四、药物作用、植物神经反应改变体液因素,导致心律失常。AMI并AF时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心肌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明显的心衰,病情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使再梗死发生率增加,需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治疗。

普罗帕酮属于Ic类药物,能对细胞膜直接产生作用,使心肌细胞去极化作用削弱,心房肌不应期延长;另外,还可使折返环中兴奋间隙阻断,使折返环数量减少,最终使患者的窦性心律得到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普罗帕酮会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要慎用。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具备Ⅰ类与Ⅱ类药物电生理作用,能使心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被阻断,进而使不应期与复极延长[3],还可终止兴奋折返,阻断房颤折返环,最终使房颤终止。研究将纳入的72例AMI合并AF患者划分为两组,依次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疗效高达94.4%,副反应发生率为11.1%,对比参照组的77.8%、33.3%有绝对性优势,表明胺碘酮治疗AMI伴AF效果胜于普罗帕酮。

总之,胺碘酮用于AMI伴AF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高效安全,建议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严华芳,黄秀英,蔡金芳等.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AF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22(6):12-13.

[2]吕风云.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3):89.

[3]杜永利.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8):15397.

论文作者:孔庆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情况论文_孔庆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