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论文

【文学评论】

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陈玉婷

摘 要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重要思想理论,指明社会实践、思想理论和人民群众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思想理论的解读,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的历史任务,得出了理论应该不断地进行批判、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用新的思路指导实践,以及不断发展形成的新理论应被运用到新的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理论;实践;群众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的观点,高度地概括了思想理论存在的重要性、进行社会实践的必然性,以及思想理论、社会实践和人本身之间的重要联系,对步入新时代的中国的发展建设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发展有借鉴价值。

一、“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旨在帮助受压迫的人们寻求本身彻底解放的实现路径,经过解读可以得出四个主要观点。

作为临床妇科十分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因为女性盆腔位置出现的病症导致的急性反应出现,病情因素十分繁琐,临床反应也有所差异性,但是患者所存在的相同特征即为腹部剧烈疼痛。此病症和外壳急腹症十分相符,均具有短时间内发病的特点,所以在诊断过程中有所差池就会出现严重反应。妇科急腹症较为多见的反应即为卵巢囊肿蒂扭转以及急性盆腔炎等,特别是卵巢囊肿蒂扭转多发于年轻女性,要对其进行及早的救治和手术。

第一,理论是实践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指出:“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2]在马克思看来,受到批判的宗教、政治制度、法哲学都是人类思想的文化层面,是理论的批判。在对理论进行批判,向现存的旧的落后思想文化作斗争的过程,人们可以重新找回人的本质,树立理性。人类的头脑充满理智,具备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够使得人类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更加清晰明确目标,意志坚定进行革命实践。

第二,实践是理论的最终归属。虽然德国的宗教、政治制度和秩序以及法哲学等的理论观点受到了批判,但这一种批判属于思想层面的批判,只停留在理论斗争的层次,而思想斗争和理论斗争都是只能暴露问题,而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以往的进行理论批判的思想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个弊端。在马克思看来,他们只是拿起了批判的武器而没有真正地进行武器的批判,即他们从各个角度阐释了世界是什么,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实现世界[3]。理论作为意识形态的观念性存在,并不能直接地改造充满各种不合理的现实关系的物质世界,它必须要依靠某种物质力量。

首先,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有本质的区别。理论是人们对世界的主观概括,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实践是人们在世界进行的客观改造活动,可以实现将主观理论与客观活动相联系。马克思指出:“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抵抗,它就不会面对自己本身,而会面对只有用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6]如果,只是用理论来批判理论,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在理论的领域里,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理论是一种思想武器,它需要去引领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才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如果理论不能成为对改变世界发生作用的现实力量,它就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意义。其次,革命的理论和革命运动是统一于革命本身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革命运动产生了革命理论,革命理论又指导了革命运动的进行,革命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将会直接影响革命运动是否可以合理地进行。此外,毛泽东认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7]。正确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与价值,才能实现理论本身的意义。

马克思的“武器的批判”是思想理论的批判,是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理论展开的理论斗争和思想斗争,是实践的一种形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对思想理论进行批判的实践,能够对非先进的旧的思想文化理论进行革新,也能更新人们的思想和思维,从而推动实践不断往前。通过思想理论的斗争和实践,用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武装人民群众的大脑,提高群众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之认清自我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才能使之更好地投入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革命和实践中。因此,进行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理论实践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和前提。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涵盖了物质生产领域对自然界的生产性改造和社会中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等的社会性改造。阶级斗争的实践是通过展开理论斗争,批判错误的思想理论文化,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群众,让群众掌握理论,并在社会生活中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如异化的物质利益关系、落后的社会制度秩序等,让群众在全方位的社会生产生活中解放自己、改变社会。理论的斗争是实践的重要前提,它为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等提供了智力支持;而实践对理论斗争有反作用,真正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在超越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通过物质力量实现对物质力量的改变,在这过程中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实践不断地革新和往前发展。

理论是人类系统总结实践生活中所习得的经验后得出的抽象的文字概括。理论虽然抽象不易理解,却能够揭露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时,理论是前人经验的集合,有助于减少后人的重复实践[4]。马克思提出的“批判的武器”是指导革命运动进行的思想理论武器,也是推动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革命的理论来自革命运动的经验总结,又反作用于革命运动中指导革命,接受革命检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完善。

1)农机装备水平高。主要表现为装备标准高,配套农具数量多;科技含量高,自动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

理论的实现重在实践。通过实践,理论可以转变为物质力量,不能转变为现实物质力量的理论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批判和思想革命。理论是人们精神上的武器,要彻底地深入人们的思想,才可以转变为改变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理论要彻底地深入人们的思想,就需要有足够的说服力。理论与群众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理论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指导人们参与到革命的实践运动中去改变世界,才能真正转变为摧毁物质力量的物质力量。同时,人们对思想理论的需求将直接影响思想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实效性。

二、解读“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

(一)思想理论武器

研究手段: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在整个学年的口译课上,对老师当堂布置的口译任务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同时对整个学年当中,学生课后口译录音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记录,最后分类、归纳、整理。

马克思通过论述物质力量、群众与力量的相互作用揭示理论、群众以及实践三者的关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需要跨越思想理论领域,进入物质生活领域,即进行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马克思认为,可以说服人的理论才能深入人心,而理论要实现说服人和深入人心,就必须能够把握人的内在需要,这表明了人是关系到理论是否可以指导实践的关键。理论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理论的储备,理论的实践革新了人们抽象的思维活动能力,因此,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与人紧密相关,以武装人的头脑为目的。人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客体。实践缺少了人,就失去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人要发挥主动性才能改变世界。因此,实践是离不开人的。社会革命的实践要通过理论发展、理论实践来达到对社会中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关系、政治生活制度秩序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改变,就离不开人,需要发挥人的作用,才能完成。

(二)理论实践与改造世界的实践

第三,摧毁物质力量的关键在于群众。理论如果只是个人的思想理论,则无法成为摧毁现实的物质力量;理论要成为改变不合理现实的力量,就要深入人们的思想,掌握人心。当属于个人的观念的理念变为群众的观念,才能实现对物质力量的摧毁。同时,能够深入人心的理论,一定是可以说服人的;能够说服人的理论,一定是彻底的理论。如果理论不彻底,它就不能掌握群众;不彻底的理论如果借助外力强制让群众接受,那么这个理论也不能成为群众的观念,只能是群众的精神枷锁,也无法成为群众的精神武器。

(三)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的关系

1.对于哺乳期的羔羊,灌服五水硫酸铜水溶液应在早晨空腹或哺乳2 h以后进行,灌服后2 h之内禁止哺乳。

(四)群众是实现摧毁物质力量的关键

若革命实践中缺少思想理论武器,就无法产生彻底的革命需要,也不能推动彻底革命的发生,更不能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彻底的思想理论武器、革命的思想理论,能够激发群众自我觉醒的意识,明确自身之于社会革命实践需要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社会革命运动,为取得“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解放而奋斗。

第四,理论掌握群众的关键在于人的根本。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而为了人的本身,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人的解放。以“人的根本”为出发点,能够掌握人心的彻底的理论,是真正意义上为人全面自由发展而进行奋斗和高度革命的。因此,这样的理论才能真正的调动和说服人民群众全身心为这个目标理想进行实践和革命。只有这样彻底的理论,才能成为群众的精神武器,指导群众成为改变不合理现实的物质力量去摧毁物质力量。

三、对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关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经受住实践检验的理论具有科学性,不仅对当时历史时期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一,理论需要不断地批判和更新,同时必须触及中国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现实问题。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具体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要经过实践的考验,同时,实践也是促进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全方位调整,为此,理论需要依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我国正处于发展建设的全新时期,国情和社会矛盾都有变化;同时,在充满变革、调整的世界发展节奏和时代特征中,我国需要用符合国情、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深入人民群众的思想,并指导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政府审计揭示效率实证分析——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的研究贺宝成 王家伟20-69

第二,理论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维和途径,并在实践中证明其有效性。理论的创新发展既要体现社会发展特征,又能体现出指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个富有创新力的理论不仅是对前人理论的超越,还能为人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与过去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不能只停留在对过去理论的注释或简单的补充,而是建立在总结前人经验上并进行超越,且是对现实深刻的解释,必须指向未来,为人们展示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具有生存空间的理论。

第三,在历史新时期,新理论需要体现时代性才能更好地引领新任务。“物质力量”可以摧毁旧的“物质力量”,也可以建设新的“物质力量”。“物质力量”是包括社会生产消费中的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制度和秩序等。物质力量之所以要用物质力量去摧毁,是因为现存的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社会制度和秩序存在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然而,仅凭借“批判的武器”是不能解决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必须要结合“武器的批判”来进行实践,即让人民群众掌握先进的武器后,才能够与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实践和斗争。当前,中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社会需要进行的革命实践斗争是不同于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斗争。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建设实践是在保持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统一的基础之上,开展思想文化层面的理论斗争,将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的观念和思想、不恰当的社会物质利益关系以及社会制度秩序。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人民群众的头脑,帮助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人民群众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生产实践中,才能够去完善社会制度和秩序,调整不恰当的社会物质利益关系,才能够做到真正地在新时代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实践。因此,中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最终将用以指导新时代中国发展建设的新事业。

参考文献

[1][2][5][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5.1-2.54-57.9-10.

[3]刘世昱.“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64-66.

[4][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282-298.

汉 云纹

中图分类号 B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5-0103-04

作者简介 陈玉婷(1995-),女,重庆人,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  ;  ;  ;  ;  ;  

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