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论文_刘毅

水文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论文_刘毅

开化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324300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与工程地质的联系非常紧密,其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由于水文地质情况往往都具有复杂性,如果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水文地质情况,忽略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就会有可能发生多种土木工程的危害事件。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就应对水文地质的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尽量的减少危害的发生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分析;评价

1 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搜集的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工程所属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等内容,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平原、水系或高原特征、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地形开阔平坦程度等。气象水文特征则是指工程所属地域,属于热带、亚热带还是季风气候,以及热量和湿润程度等。

(2)各隔水层和含水层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和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厚度、分布、埋深,现场试验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渗流状态和赋存和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2~5年水位变化趋势、最高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有巨大的影响,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4)地质环境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基底构造、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等内容。

2 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内容

2.1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将地下水与地基设计相结合,从而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来为地基的设计和选择奠定科学的基础。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为活动下地下水的变化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应该着重勘查的内容。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工程有部分基础是处于地下水以下的,那么就应该把评价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上面;如果基础是以岩土层来进行施工的,则需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层的软化、崩解和胀缩作用进行重点的评价;某此建筑基础层中存着松散、粉细砂和粉土等,这就需要对流砂及管涌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目前在地下水位许多时候会进行基坑作业,这就需要对渗透性和富水性进行试验,并对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

2.2加大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以防对岩土体和建筑物产生反作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相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某方面性质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岩土的物理性质一样,岩土水理性质也是岩土极为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由以往的勘查报告中分析得出,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得到注意,但是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岩土水理性质,所以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往往是片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由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显示出来。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和胀缩性是岩土的五个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岩土的这五个水理性质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能,透水性与岩土的颗粒大小和岩土的均匀状况有关,岩土的颗粒和矿物成分和矿物结构与岩土的崩解性密切相关,场地疏干时间和给水性有很大关联,此外,岩土的胀缩性与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相关联。应认真探究当地的岩土水理性质,为后期建设做准备。

3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问题分析

3.1地下水位影响岩土结构带来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文地质变化是影响岩土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规律的、随机的,地下水位如果忽高或者忽低,就容易造成岩土结构发生变形,导致地表开裂,对建筑物带来损害,水位上升时,岩土结构变得松软,强度低,使得低沉易于压缩,这就会造成建筑物下沉和变形;而数位下降时,岩土结构就会变得坚硬,强度增高,使得地基随之而下降,从而造成地表建筑下沉,遭到损坏。

3.2地下水位上升

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地质因素,例如,水层结构和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例如,降水量、温度;人文因素,例如施工、灌溉等。潜水面上升可能会给岩土工程带来以下的影响,例如,使土壤出现沼泽化、盐渍化;增强岩土和地下水给建筑物产生的腐蚀性;导致斜坡、河岸等岩土性质的岩石出现滑移、崩塌的不良现象;给部分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造成破坏,降低强度;导致粉细砂和粉土出现饱和液化、流砂、管涌现象;导致地下洞室被淹没,基础上浮以及建筑物失稳等。

3.3地下水位下降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人们集中性、大量的抽取地下水,在进行采矿活动中,疏干矿床和上游筑坝以及为了修建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进行截夺等。地下水下降容易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地裂以及造成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人类居住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

4 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4.1对地下水位变化危害的解决措施。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直接影响岩土结构,影响水源分布,进而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要高度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结合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密切注意岩土层随地下水位变化的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先规划和施工方案,对发生意外的情感做好预测措施,使得建筑物所承受的危害降到最低。

4.2水源性质危害的解决措施。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地下水由于会和岩土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岩土层的含水量,使得岩土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勘察时,要注意定期的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和监测,使得岩土含水量变化可以更好的被监测,对地下水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可靠的数据,以便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降低安全隐患。

4.3评价机制不足的解决措施。完善的水文地质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勘察质量和水平,所以,勘察部门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工程勘察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使得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更为高效和准确,对地下水位的监控更为严格,确保对各类问题可以做出正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从而有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规划,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4.4地下水性质变化的解决措施。在勘察过程中,对地下水自身的性质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地下水的PH 值、硬度等相关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岩土结构和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危害,为此,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分析,找出性质变化与岩土结构变化的规律,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全方位的保证建筑施工可以有序开展。

5 总结

总之,水文地质勘察的分析和最后的评价,将直接影响最后的工程建设,勘察要做的不只是防患于未然还有施工时的心里有数,因此,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严格勘察过程,对当地的水文地理进行研究,使得后期工程顺利竣工和使用良好。

参考文献:

[1]华冰.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论坛,2013,24:66.

[2]费东波.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问题[J].建筑工程,2015,14:40-41.

[3]马久信.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论文作者:刘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水文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论文_刘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