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突出能力,关注应用,实施探究——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基础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7年实行课程标准高考以来,截至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省份中只有甘肃、青海、西藏、贵州和广西继续使用大纲试卷,自主命题省份中还有四川和重庆为大纲试卷,其他省份均为课程标准试卷。与去年相比,所有试卷的结构、知识内容范围和能力考查目标均未发生大的变化。大纲试卷在内容和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在命题理念、试题考查形式、能力要求等方面积极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为今后课程标准高考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能力考查目标明确,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地检测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试卷结构合理,试题难度控制得当,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素养的学生。从对高考的总体认识上看,化学试题具有以下特征:
(1)试题素材体现了时代性,体现了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反映了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2)试题内容体现了基础性,考查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反映了化学学科是一门实用的基础学科。
(3)试卷结构体现了选择性,一些新课程试卷设置选考模块,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4)试卷难度体现了稳定性,所有试卷结构保持不变,同时科学地调整试卷难度,维持总体稳定。
从内容及能力考查的角度上看,试题命制的具体特点如下。
一、试题情境真实原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STSE理念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情境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情境新颖真实,保证高考的公信度,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生产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全国新课程理综卷、海南化学卷和山东理综卷中设置了化学与技术选考模块,浙江自选模块卷中设置了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选考模块,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他试卷也命制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关的试题。具体特点如下。
(1)与生产结合的试题多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根据工艺流程图,解决相关问题。此类试题注重将基本反应原理、工业操作与元素知识融合,突出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例如,广东理综卷第32题硫酸钾的制备、江苏化学卷第16题的的制备,是将元素知识与工业操作、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生活结合的试题或直接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例如,海南第2题直接考查生活中化学概念和物质俗称与化学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或以环境及废物处理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中问题的能力,例如,天津理综卷第9题的电子垃圾中的废弃线路板的处理回收等。
这些试题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相关问题。
二、注重化学学科特色,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高考化学试题通常会编制一些与这些科学领域相关的试题,体现化学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学科地位。
(1)与材料科学相关的试题,例如,江苏化学卷第20题的镁铝合金储氢材料、北京理综卷第28题的PMnMA高分子材料、安徽理综卷第26题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上海化学卷第6题的氮化硅新型陶瓷材料和第9题的电线电缆材料氯丁橡胶等。
(2)与能源科学相关的试题,例如,北京理综卷第12题的光能反应器、安徽理综卷第7题的储氢新方法等。
(3)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试题,此类试题通常是以常用的有机药物合成、分析及应用为背景。例如江苏化学卷第17题的盐酸沙格雷酯中间体、重庆理综卷第28题的高效除臭剂的前体、全国新课程理综卷第38题的抑菌剂尼泊尔金丁酯、上海化学卷第11题的治流感的药物扎那米韦、天津理综卷的消毒剂萜品醇等。
(4)与环境科学相关的试题,主要涉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例如,海南化学卷第1题、江苏化学卷第1题、上海化学卷第1题、北京理综卷第25题的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等。
此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近几年三聚氰胺毒奶粉、苏丹红红心鸭蛋、甲醇假酒等关于化工原料在食品中的滥用事件,使得化学科学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名声扫地。在高考中设置此类试题,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辩证地认识化学物质及应用,科学地认识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及科技上的价值以及在推动人类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创新实验探究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近几年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中,均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试题。今年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点。
1.创新考查物质合成实验
高考化学试题常考的物质合成制备实验通常是无机物的制备及提纯,而对于有机物的合成不是很多。最近几年开始尝试考查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的合成具有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和分离提纯复杂等特点。因此,考查有机物的合成相关实验有利于考查学生精细的实验技能,引导高中开设各种类型的合成实验。例如,今年有四个省区的实验考查了有机物的合成操作及提纯,分别为浙江理综卷第28题的苯乙酮、海南化学卷第17题的1,2-二溴乙烷、新课程理综卷第28题的溴苯合成以及广东理综卷第33题的苯甲酸合成。这些实验试题考查了学生控制物质制备的实验条件以及根据副产物与目标产物性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技能。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要求根据试题信息对问题进行合理假设,根据假设提出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并根据学过的知识预判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此类试题体现了新课程中对探究实验的最高要求,几乎涵盖了探究过程的全部8个要素,全面地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安徽理综卷第28题回收铅的探究实验,广东理综卷第31题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福建理综卷第25题中的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测定实验及四川理综卷第28题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数比的探究实验等。
四、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考查,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模型、图表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形成新知识的能力,这既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从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内容层次上看主要有两种。
1.熟悉内容
这类信息主要包括中学范围的知识内容,例如,反应温度、熔沸点、溶解度、平衡常数(包括弱酸电离、沉淀溶解平衡)等数据信息。这些内容是中学学过的,但是数据不要求学生记忆,只要求学生会分析这些数据信息,领悟这些信息的内涵,将这些信息直接用于解答试题。此类试题在目前的高考中非常常见,几乎所有的化学试题中都涵盖此类信息。
2.陌生内容
这部分知识内容通常没有出现在中学教学范围中,其信息的给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信息。直截了当给出物质或反应的信息,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本质,解决问题。例如,全国新课程理综卷第36题给出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数据,要求学生分析信息,判断有机物的结构。
(2)反应信息。常见于有机化学试题中,在题中给出陌生的反应,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出官能团反应具体的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相结合,组成一个可解决问题的整体知识体系。例如,安徽理综卷第26题提供了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信息;四川理综卷第27题提供了有关光气的信息;江苏化学卷第17题提供了催化加氢、1,2-环氧化合物开环、醇的磺酰化反应等信息。这些试题要求学生阅读有机合成方案、综合分析题干信息、分析合成路线、提取反应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敏锐程度以及思维的整体性。
(3)图表信息。此类信息包括数据表格信息和转化流程信息。
①数据表格信息。此类信息常见于反应速率及平衡的题中,需要分析图表中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此类试题通常要求学生获取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及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从而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分子数增大还是减小、平衡到达的时间、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等。例如,全国新课程理综卷第27题、浙江理综卷第27题、广东理综卷第31题和山东理综卷第29题等。
②转化流程信息。此类信息常见于工艺和实验流程图中,要求学生整体分析流程图中的物质变化及操作,从中提取反应条件、产物及操作等信息,结合已经学过的元素知识、反应原理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例如,山东理综卷第28题、全国新课程理综卷第36题、海南化学卷第20-Ⅱ题等。
五、考查主干、注重基础、加强综合,保证内容效度
(1)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包括化学用语、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结构性质与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平衡、反应能量与热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元素化学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选考模块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例如,有机模块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包括反应类型、官能团及性质、结构分析方法、化合物命名及同分异构体;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原子结构与性质中的电子构型、电离能、电负性;分子结构与性质中的杂化轨道、化学键类型与性质、分子构型;晶体结构与性质中的晶体类型及密度等。
(2)注重学科内综合,保证内容效度。目前高考试卷中大多数为理综形式,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数量少,只有13题左右。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上,每道题内容上要尽可能地覆盖较多内容。这在近几年理科综合卷中化学科的选择题上尤其突出,通常将几个部分的内容编制成不同的选项,让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扩大了考查的范围。在题数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综合考查学科内容。在非选择题中的考查内容上也体现了综合的特点,主要是将元素化合物与实验操作、溶液计算、电化学及反应速率及平衡等相结合。例如,全国新课程理综卷第26题、第27题,浙江理综卷第26题,安徽理综卷第28题,广东理综卷第32题等。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立足基础、注重方法、突出能力;加强实验和计算,强调学以致用,倡导探究式学习;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体现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科学素养转变的特点,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试题既体现了课程理念,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又体现了高校选拔的要求,对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