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平 李建辉 米海娟
(河北省固安县中医院 河北 固安 065500)
【摘 要】目的:探究当归、白芥子等(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针对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在我院中医门诊被确诊为中风且出现后半身疼痛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试验组应用自制的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患者,两组均完成一个疗程,一般是10d;对全部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90%,对照组的总共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当归、白芥子等中风疼痛汤对于中风后半身的疼痛效果显著,具备舒络活血、化瘀止痛、祛风养阴的功效,值得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关键词】中药疼痛汤剂;中风后半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08-02
脑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者是形成血栓等脑血管意外的一种表现,就是临床的脑卒中,我国是脑中风高发国家之一,每年全球将近460万人都死于脑血管疾病,因此,脑中风的治疗和预防势在必行[1]。中风后半身疼痛,一般在中风的恢复期或者是后遗症时期,脑出血和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主要是丘脑,以侧肢疼痛偏瘫、肌肉萎缩、肿胀及麻木等主要症状,均会对中风患者的预后恢复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带给患者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2]。本文针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在我院中医门诊的被确诊为中风且后半身疼痛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研究,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在我院中医门诊被确诊为中风且后半身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试验组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分布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5)岁,丘脑梗死后遗症65例,丘脑出血后遗症33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各49例,年龄分布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5)岁,丘脑梗死后遗症64例,丘脑出血后遗症34例。全部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治疗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患者,每日服用0.1g,3次/d,口服一个疗程10天。试验组采取自制的中风疼痛汤剂进行治疗,药方为,选取蜈蚣3条,全蝎4-6g,桃仁、红花、枳壳各自选取10g,半夏、当归、陈皮各自选取12g,延胡索15g,丹参、甘草、鸡血藤、白芍各选取20g作为基础方剂。若是出现上肢严重者,可配入姜黄、桑枝各10g起到引经之功效;若是下肢更严重者,可以配入10g的牛膝。汤药水煎后一般每日分2次温服,2剂/d,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3]
全部研究对象的疗效标准为:痊愈:是指后半身疼痛的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是指后半身疼痛的程度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是指后半身疼痛的症状减轻;无效:是指后半身疼痛无效果或是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好转的总例数同全部研究对象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检验,若是P>0.05,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是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痊愈率为40.82%,显效率为30.61%,好转率为23.47%,总有效率为94.9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5.71%,显效率为25.51%,好转率为18.37%,总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n)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98 40(40.82)30(30.61)23(23.47)5(5.10) 94.90
对照组98 35(35.71)25(25.51)18(18.37)20(20.41)79.59
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中医诊断诱发中风的因素为,内风和外风,内风是属于内伤病症类的中风,是由于气血运行逆乱、血溢、脑脉痹阻等因素造成的;外风是由于外受风邪所致的。中风表现为突然失去意识昏仆、肢体出现麻木、肿胀感,或偏身的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临床症状,见于脑神经病变。中风一般发病急、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的特点[4]。临床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是内因所致,中风的发生同阴虚、气虚,心火、肝火盛,血淤,气逆,风痰、湿痰,肝风、外风等因素紧密相关,多受情志、饮食、劳累、气候、学业淤滞相关[5]。中风的病机是指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造成的风、痰、火、淤、虚等证[6]。
中风后半身疼痛在中医上,称偏枯痛,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之内,其中涵盖现代医学理念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后是指中风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恢复期一般是指2周-6个月的时间;后遗症期为超过6个月以上的时间[7]。
中风疼痛汤剂的成分中,红花、白芍、当归、延胡索、鸡血藤、桃仁、丹参、陈皮药材均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陈皮、枳壳、白芥子起到化痰及疏通经络的功效;其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可以驱除寒痰,利于经络气机的顺畅,全蝎息风通络、止痛、标本兼治。
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中风疼痛汤剂治疗,痊愈率为40.82%,总有效率为94.90%;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痊愈率为35.71%,总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蝎属虫类祛风之剂,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常用量为4-6克,我们体会常用量4克即可,对于过于顽固性疼痛患者可用至6克,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5剂后有效,但不理想,加至6克后达到满意疗效。但应注意的是,本品通络止痛效佳,但75岁以上者有伤气之嫌,其中有两例用后感到乏力,我们加用党参10克后病情好转,全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最高用至6克即可,对于年龄大、体制弱者宜加补气药。
综上所述,中风后半身疼痛选择中药当归、白芥子等中药自制的中风疼痛汤效果优于使用卡马西平的临床疗效。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痰止痛的疗效,值得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巧珍.芍药甘草汤治疗肌肉痉挛性疾病临证集释[J].中医药学刊.2002,20(13):414-514.
[2]王冬玲.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40例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09(12):182-184.
[3]韩群英,赵敏,韩彩虹,袁宇红.缺血性中风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11(07):236-237.
[4]陈传,姜华琦,王启典.深刺廉泉穴辅以药物治疗脑卒中引起的球麻痹17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02(03):90-92.
[5]裘小玲.钩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17):173-174.
[6]李卫红,;王东坡,李兴广,;林燕.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05(06):563-567.
[7]魏林林,蔡智刚,杨丽霞.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3(21):456-458.
[8]张颖,黄世敬,王彦云,潘菊华,蒋玉凤,张先慧,郑军,李多娇,张俊敏.开心解郁方对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78-79.
论文作者:王学平,李建辉,米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疼痛论文; 半身论文; 疗效论文; 率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是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