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意识到,传统的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改革理念,而且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以学生为中心的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逐渐在师生中流行开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使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 导学互动 有效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的探索阶段,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导学互动教学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而且还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了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
一、导学互动模式的概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变教为导”、“以导促导”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应促进以学生为导向的互动模式的使用,并指导学生将该模式与学习相结合。具体而言,导学互动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关情境、绘画、团队协作和沟通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应用对策
1.建立自学计划以提高学习动机
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灌输”式教育模式影响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尝试进行导学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学生及时沟通和互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将注意全部集中到数学课堂的设计上,并为学生设计一些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决定,例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实验演示的导入等。自学提纲是教师成功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基础,在确立自学提纲的内容时,教师必须坚持语言简洁、方法多样的准则。
例如,教师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讲解时,向学生讲解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后,可以利用问题导入为学生创建问题,问他们是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分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哪些方面可以运用到分数的?问题一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的教学,鼓励学生去书本上寻找和分数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担当指导和辅助者的身份,以确保导学互动的顺利实施。
2.加强师生互动,激活教学氛围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打下基础。因此,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是发展导学互动模式的前提,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也会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数学思维能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会有助于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数学《分数乘法》的第六章中,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数乘法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方法。教师首先让学生扮演老师,老师则扮演成学生的角色。然后,“老师”教给学生有关整个乘法的注意事项和一些要点。最后,其他学生评估“老师”的教学效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他们对所学分数乘法知识的认识,并指出与先前有关乘法知识的差异。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论。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它还可以帮助教师改善“互动”氛围。
3.做好课后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做好课堂上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加强课后的辅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使他们能够独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课堂以外的导学互动,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重点教学内容,以方便在下一节课教学时能够总结教学方法的得失。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和归纳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导学互动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地导出新课学习内容,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状态,引导他们进行合作与交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才能,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增侠 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327,322-323。
[2]贺峥嵘 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论文作者:吴其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互动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