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创新发展研究
——基于旅游业态创新视角
杨晶晶 耿松涛
摘 要: 旅游创新业态能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加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基于业态创新视角从旅游产品形态创新、旅游业态主体创新、旅游综合业态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创新发展;旅游业态创新
国际消费中心由消费内容丰富、高端品牌聚集、消费环境优越的消费城市发展而来。[1]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消费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发展到高级阶段而形成的,除了具备基本的消费功能外,还拥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健全的旅游产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旅游功能,是国际游客聚集地和国际大型活动举办地。[2]因此,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更高级版本,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目标是业态丰富、品牌集聚、国际综合竞争力强,集多种旅游消费形态于一体的国际性旅游消费目的地。因此,在分析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优势及限制条件基础上,基于旅游业态创新视角,笔者从旅游产品形态创新、旅游企业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优势
海南经过30年的发展探索,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化水平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与飞跃。海南建省3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为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以及推动旅游消费领域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海南本地居民消费能力强、以及良好的经济政策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第三产业蓄势待发
海南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与优化。海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到“三二一”的跨越,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1987年的50∶19∶31调整为2017年的22∶22.3∶55.7。全省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低层次阶段优化升级为以服务化为主的高层次阶段,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GDP产值从1987年的17.7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85.63亿元,实现了140倍的增长,其占比从1987年的31%增加到2017年的55.70%。2010—2016年期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大。2016年,第三产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71.5%。可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助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地下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在国内相关规定中,地下结构往往只进行使用过程的抗浮验算,一般采用抗浮构件、增加结构配重等方式,确保地下室安全.在建造过程中结构抗浮能力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地下结构的不断建设,其抗浮能力不断增强[1].但目前针对地下空间在建造过程中各工况下的抗浮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近年来发生多起建造过程中降排水能力不足或回填土不及时,导致地下结构产生上浮,发生破坏.本文通过对某工程地下车库建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上浮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建造过程中结构抗浮各部分的破坏模式以及合理抗浮水头,提出类似工程抗浮失效处理措施[2].
2.居民消费能力较强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衡量城市居民生活水准和社会消费品的购买能力,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达到国际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2017年,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18.71亿元,相比1987年,实现了63倍增长。且2010—2017年期间,其年均增长速度为13.68% ,增速明显且其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海南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不断提质升级,在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领域的消费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当地居民服务性消费明显。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其他服务业”在海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一直位居榜首,增加值所占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因此,地居民消费能力较强成为海南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3.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
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经济体”省份,本地资本不足,岛内市场总量偏小,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统计年鉴来看,2010年,海南省GDP总值2052.12亿元、人均 GDP为23644元,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几年发展,2017年海南省GDP总值与人均GDP总值分别为4462.54亿元、48439元,而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GDP分别为89879.23亿元、85900.9亿元、51768亿元,其总量远超海南十几倍。从整体上看,海南经济总量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经济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二、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瓶颈限制
1.海南经济总量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建设加快了海南旅游与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形成需要高度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相对完备的国际商业规则和法律体系以及满足国际签证便利、人员往来通达、货币兑换和支付便捷等条件。通过实现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实行企业自主登记制度,吸引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和企业来海南投资等措施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3]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目标,海南不断引进综合能力较强的管理人才以全方位提高旅游业服务等级水平和管理水平,“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2.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完善
旅游新业态在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层次、扩大供给总量的基础上,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动力。首先,旅游创新业态在旅游十二要素基础上,以横向和发散性思维去创造业务和增值空间,能够增强旅游消费动能,扩大旅游业务范围。其次,旅游新业态的现代化融入了时尚、流行、潮流等元素,并以前卫、科技、超现代为发展方向,不断扩展旅游消费空间并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最后,旅游新业态打造的是旅游新品和旅游精品,以精英和高端人群为消费群体,能为旅游者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需要进行旅游业态创新,并不断开拓高端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提高国际化水平。
3.公共服务体系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本研究通过测定臭牡丹粗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估,进一步建立DPPH-HPLC-QTOF-MS/MS技术,通过比较与DPPH反应前后HPLC-QTOF-MS/MS谱图的变化,对臭牡丹粗提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筛选和结构鉴定,共确定13个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其中9个化合物首次报道存在于该植物中.本工作丰富了臭牡丹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旅游业态创新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启示
旅游创新业态是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在融合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区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升级,旅游业通过与多个紧密相连的产业或行业融合发展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吃、住、行、游、娱、购”6要素的基础上,融合“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6要素,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和产业的融合来增强海南旅游业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发展旅游创新业态,能够有效改善海南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给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1.促进海南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旅游创新业态的关联度和复合度高、产业带动效应强,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拓展能实现旅游产业效益的最大化。[7]旅游新业态重新激发了消费热点,扩大市场需求。因此,以旅游业态创新为突破口实现海南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旅游消费空间的拓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海南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的便利化与国际化程度较低。海南省内航空、海运的吞吐量与运载能力有限,加之国际直飞航线数量少、覆盖面窄、可进入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旅游服务方面,海南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欠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较低。[6]海南的旅游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旅游信息查询系统、景区解说系统、旅游救援网络系统不健全,旅游资讯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微信、微博等旅游公众平台互动性与趣味性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一是大力发展会奖旅游,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力度,积极发展会奖旅游,举办国际性展会和体育赛事活动。深入挖掘海南的黎苗文化、佛教文化、海洋文化等资源,利用“旅游+文化”打造传统节庆活动品牌,将海南本土元素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合,使海南成为国际音乐节、电影节等国际活动举办地,通过引领全球消费时尚文化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吸引力。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通过做大做强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展、海南国际旅游欢乐节等国际品牌展会,以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
2.增强旅游消费动能并拓展消费空间
海南的高效热带农业、海洋产业等特色产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生物开发利用率低造成海洋渔业对海南经济的贡献较少。同时,海南畜牧业规模小、技术差、缺乏特色品牌。[4]其次,海南工业基础薄弱。当前,海南大规模、高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企业少,产品科技成分含量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的不完善而无法形成具有一定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海南省当前以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匮乏(比如,现代物流业、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同时,海南现代服务体系不健全,存在教育发展滞后、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结构性短缺、市场开放程度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占比不高等问题。[5]
四、业态创新视域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创新发展
旅游业态的创新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经营形式的创新、旅游产品形态的创新、兼具产品和经营形态特征的综合性创新等形式来实现。基于海南的经济基础、产业发展概况以及旅游资源禀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实现:
四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年底,学区王书记又一次找到我谈起工作调动的事情,我意识到自己又将迎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
1.创新旅游新业态产品,打造旅游消费新热点
博览馆展厅大门的两侧,是王澄亲自创作绘制的中国历史上二十八位先贤图像,每位先贤像下配有郑州大学老师刘炜韬所写的像赞。面对先贤,耳畔响起他们的教导和警示,犹如醍醐灌顶,醒省不已。
二是壮大医疗旅游消费,扩展医疗旅游消费空间。依托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优势,积极开发专项诊疗、食疗养生、身体养护等专项健康旅游产品,不断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积极打造大医疗产业集群,创建世界健康旅游品牌。在努力发展好博鳌超级医院的同时,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及医养结合机构落户琼海,形成医疗产业集聚区,并鼓励高新医疗技术研发,高端医疗装备和新药品的研发应用,依托博鳌乐城先行试验区和博鳌超级医院,将琼海(博鳌)打造成知名度高、辐射效应强、国外医疗旅游者聚集的国际医疗旅游地。
三是拓展文化旅游消费空间。海南文化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黎苗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文化、渔乡文化等海南传统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拓展文化旅游消费空间。依托海南黎苗生态文化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成华夏非遗文化的体验门户地,积极打造集丝绸、刺绣、黎锦、中医药、景泰蓝、瓷器等于一体的中式非遗奢侈品系列,并进行非遗品牌认证与国际旅游品牌打造。[6]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游,促进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打造集动漫游戏、数字艺术文化、知识产权交易等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消费业态。
2.培育旅游业态创新主体,打造旅游企业品牌
企业是旅游业态创新的主体,因此需要创新旅游企业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8],促进旅游相关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与网络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引进旅游企业和专业旅游服务公司,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创新旅游企业商业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的创新,提高在线旅游电子商务(比如,在线旅行社OTA、旅游垂直搜索引擎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游客创造更大、更新的旅游服务价值。[9]同时,支持特色旅游金融服务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支持大型旅游开发和运营主体以独资、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落户海南。
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综合旅游业态
完善旅游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内部公共交通与旅游消费空间的结合,增强集散中心的旅游服务功能,实现在管理、运营方面与国际接轨。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立包含国际消费中心和整个海南自贸区运行的信息数据的城市生态系统。积极建设国际化的大型场馆设施,高标准建设航天、海洋等不同主题的公园乐园以及大型旅游综合体。依托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打造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旅游综合体,包含金融、贸易、购物、展览等多种旅游业态;依托三亚海棠湾、亚龙湾酒店群打造以游览为主的休闲旅游综合体,集精品商业区、高星级酒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多种业态于一体;依托三亚亚特兰蒂斯、万宁奥特莱特、免税店等打造购物综合体,形成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五、结语
旅游创新业态经济带动效应强,附加值高,能够从质与量上扩大旅游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需要依靠旅游业态创新实现创新发展,充分挖掘开拓旅游创新业态高端市场,最终实现海南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与提质升级,助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
式中,Mb为试样的原始质量,MS为浸泡后含水的质量,Mk是试样的含水率。从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水扩散系数Da。
参考文献
[1]刘涛,王微.国际消费中心形成和发展的经验启示[J].财经智库,2017,2(4):100-109.
[2]朱梅,魏向东.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170-176.
[3]迟福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海南三十而立再出发[J].商业观察,2018(6):36-43.
[4]李玉凤,乔继红.国际旅游岛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12):221-223.
[5]于澄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7(5):36-39.
[6]杨振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路径[J].南海学刊,2018,4(2):31-33.
[7]李鹏,李柏文,田里.双层嵌套多元旅游业态概念模型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4):64-70.
[8]郭为,许珂.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形成[J].旅游论坛,2013,6(6):1-6.
[9]杨彦锋.互联网技术成为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因素[J].旅游学刊,2012,27(9):7-8.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2.002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本与技术驱动下的海南旅游创新业态研究”(项目编号:718MS035);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培育专项“旅游创新业态团队”(项目编号:hdkytg201707);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产业融合视域下海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槟榔谷文化旅游区为例”(项目编号:WMYC20181-077)]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标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论文; 创新发展论文; 旅游业态创新论文;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