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装配式结构,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构件和施工材料要首先在工厂进行加工或者现场预制,然后直接运输到施工场地,利用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拼接和安装,将一些零散的部件安装成一个整体建造起来的房屋结构。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以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创新,我国的技术人员在施工机械技术上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使我国的建筑企业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分类
1.1半装配式
半装配式建筑主要体现在承重构件结构上,一部分结构可以采用预制构件,一部分则采用现场砌筑的方式完成。比如,在建筑结构中,用于竖向承重的砖墙一般需要在现场进行砌筑,而像楼板、梁、楼梯平台等这些水平方向上承重的构件,则都可以采用预制的方式完成,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在大型建筑的构筑上,常见的做法是预制外墙构件,然后再用模板现浇内墙。这种施工方式与全装配式建筑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因为全装配式需要生产基地一次性完成构建生产,而半装配式建筑仅需要生产一部分,另外半装配式还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同时,半装配式建筑由于现场和工程同时作业还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更有利于实现流动施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1.2全装配式
与生产机械产品相类似,这类建筑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内进行批量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地进行现场装配。比如建筑结构中的装配式大板、梁、框架结构、板柱结构、盒子结构等等。同样,全装配式建筑周围的维护结构也可以采用现场砌筑或者是浇筑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预制墙板。这类建筑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构件的生产效率高、质量有保障,现场直接进行拼接的施工效率高、施工的过程受季节变化影响小。所以,在工程量大而相对距离又不太远的地区进行建筑施工中,采用进行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将会大大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节省时间和资源,取得较好的效果。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首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进行检查,确保应用的混凝土磨具都符合建筑工程建设需求,随后要进行的是对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质量的检查,确保内部钢筋结构的质量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最后的刷漆涂抹工作。在预制构件的表面涂刷隔离剂物质后,施工团队便可以开展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并且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在具体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需要浇筑的预制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发现预制构件出现了变形现象,施工团队要及时停止浇筑工作,并认真分析变形原因,通过相应的补救方式来对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进行补救,减少变形问题带来后续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影响。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施工团队选择了插入式搅拌方式,要确保插入搅拌设备不会破坏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其稳定性。在完成整体的预制构件混凝土施工工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表面进行养护操作,具体方式是先进行凭证施工,随后再应用蒸汽养护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构件运输和储存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储存贯穿了整体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对预制构件运输和储存工作的重视程度。就预制构件的运输而言,建筑企业需要结合预制构件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并在运输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和磕碰现象,并注意对预制构件的装车和卸车工作;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需要在运输车辆上应用其他缓冲材料,以此来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良好保护,并且要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运输路线进行规划,避免陌生路线上出现急刹车现象给预制构件造成不利影响。总之,建筑企业需要通过相应的方式来避免预制构件在储存阶段中受到外界损伤,以此来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为预制装配式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材料基础。
2.3预制梁、墙、柱的吊装
预制梁吊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要提前检查支撑架和支撑管的安装准备是否妥当,对于一些数据处理的误差有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预制柱在安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将钢筋的位置和高程进行准确的确认,而且在安装之前要检查预制柱是否出现破损或者其他的质量上的问题,内部的清洁是否做到位,对于安装方向、构件编号、水电预埋管、吊点等要进行准确的确认,升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改进。最后预铸外墙板的吊装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仔细的保护,防止外界或者人为因素对材料的质量造成影响。最后对上下预制墙板的连接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涉及到钢筋的连接、灌浆等相关施工工序,并且每一步操作都是施工的关键,需要施工人员有熟练的施工技术和一定的施工技巧,而且钢筋的连接作为关键的施工技术之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不同螺纹的钢筋接头要做好连接,保证不会在后期出现质量上的问题。灌浆则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质量,一般采用的是胶枪注浆,而且在进行填充操作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空气提前排净,这样能够确保在填充的时候做到填充密实,使连接的地方更加的牢固,确保施工质量。
2.4构件的连接
构件进行连接的方法一共有以下几种:第一,套筒灌浆连接:主要就是利用钢套筒对构件进行灌浆式的连接,通过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的作用来保证构件的有效连接与稳定。通常分为全灌浆和半灌浆套筒连接。第二,浆锚搭接:浆锚搭接连接,包括螺旋箍筋、浆锚搭接连接、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连接及其他预留缝和插入钢筋的间接搭接方法。其对钢筋直径和剪力墙使用部位有限制,通常钢筋直径≤20mm,且不得用于边缘约束构件。第三,现浇式:对于一些构件连接但连接部分较为狭窄的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连接施工,混凝土浇筑前,构件预留钢筋的连接方式通过焊接或者直螺纹连接进行。第四,其他:螺栓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通过预留螺栓来连接构件与结构,是一种柔性连接方式,其主要受力仍然是通过现浇边缘约束构件来实现的。现在工程常用的节点连接都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诸多缺点,尤其在钢筋较密的梁柱节点施工中更是困难。为此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也都在开发各种新型连接方式。如基于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HPC)的连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2种新的装配模式。UHPC具有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抗开裂能力、裂缝自愈合、超高耐久性能和超高施工性能等特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UHPC到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水平,并在国内外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工程等结构中开始得到应用。以UHPC连接的装配式框架体系,有锚固长度短、直锚的显著特点,便于施工。配合相应的工具化施工设备的研发,将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有望解决装配式施工连接形式复杂、施工困难的难题。
3结束语
总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促进了建筑工业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建筑行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114-115.
[2]田黎.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住宅科技,2014,34(06):91-96.
[3]陈新.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6,38(04):464-465+468.
论文作者:王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方式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