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文字书“字制”的失物_高僧传论文

北朝字书《字统》佚文钩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字书论文,北朝论文,钩沉论文,字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唐以前的典籍皆出手抄,流传不广。五代兵燹之厄,甚于秦火。唐时尚能见到的古书,历经丧乱之后,今多不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五云:“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这些遗文秘籍“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①“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有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之纂集多存之。”②北朝字书的代表《字统》一书今亦不存,故迄今出版的语言史和辞书史著作往往对其语焉不详。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拟就《字统》的佚文加以钩沉和考斠,冀略窥其原貌之一斑。

一 《字统》的作者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文字》载,“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廿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晋有吕忱更按部搜求异字,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所无者是忱所益。后魏杨承庆者,复撰《字统》二十卷,凡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四字,亦凭《说文》为本,其论字体时复有异”。又据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字统》前称:“《字统》一卷,杨承庆撰。承庆不详何人。《隋志》《字统》二十一卷,止题杨承庆,叙次在宋吴恭《字林音义》、陈顾野王《玉篇》之间。顾氏《玉篇》亦引之,当是齐梁时人。”考《魏书·阳尼传》载:“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与上谷侯天护、顿丘李彪齐名。幽州刺史胡泥以尼学艺文雅,乃表荐之,征拜秘书著作郎,奏佛道宜在史录,后改中书学为国子学,时中书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以尼硕学博识,举为国子祭酒。”“有书数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其从孙太学博士承庆遂撰为《字统》二十卷,行于世。”《魏书·阳尼传》所说承庆,即阳承庆。杨、阳本一姓。明人杨升庵《羊杨扬阳本一姓》说:“晋有羊舌氏叔向之子伯石食邑于扬,曰杨食我。晋既灭羊舌氏,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曰平阳,曰杨氏,则羊也,杨也,阳也,同出一姓。扬子云自以为蜀无他扬,其扬字不从木,而杨修云,吾家子云亦同关西之杨,特子云好奇之过,独自标异耳。”③

二 《字统》所存佚文

据《隋书·经籍志》载,《字统》二十一卷,杨承庆撰,《新唐书·经籍志》和《旧唐书·艺文志》则载《字统》二十卷,杨承庆撰,可能全书正文为二十卷,另有目录一卷④。此书唐以后史志虽未见记载,但宋修《广韵》、陆佃《埤雅》、辽释行均《龙龛手镜》尚引用此书,可知此书宋辽时尚存。明代杨升庵解说字词和清代段玉裁注《说文》亦曾引用此书,但今已无从考知其所据为原书抑或为佚文。清人马国翰始从《玉篇》、《广韵》、《集韵》、《篇海》、《龙龛手镜》、《埤雅》、《太平御览》、《玄应音义》、《国语补音》、慧苑《华严经音义》、《通志》中辑得三十九条编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⑥此后,黄奭辑有四十二条编入《黄氏逸书考》,⑦任大椿亦辑得四十条编入《小学钩沉》。⑧然马国翰等所辑《字统》的字数毕竟不多,难以推测其原貌。值得庆幸的是《慧琳音义》和《希麟音义》中亦引用了《字统》。光绪初年杨守敬于日本书肆访得《慧琳音义》和《希麟音义》后,顾震福遂据以续辑有《字统》佚文一百条,编入《小学钩沉续编》。⑨龙璋亦辑有一百四十七条,编入《小学蒐逸》。⑩由于上述诸家所辑未经校勘,故难免存有讹误,且颇多重复。(11)今据《玄应音义》辑得佚文三条,据《慧琳音义》辑得一百二十四条,计一百二十七条,逐条与丽藏本、频伽精舍本及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进行了校勘。又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辑得佚文五条,《慧苑音义》中辑得一条,《希麟音义》中辑得十四条,并将《玉函山房辑佚书》、《小学钩沉》、《小学钩沉续编》、《黄氏逸书考》和《小学蒐逸》中所辑佚文亦据《九经字样》、《宋本玉篇》、《覆宋本重修广韵》、《龙龛手镜》、《集韵》、《佩觿》等原文所注出处加以校勘和整理,除去重复后共计一百五十三条。下文按《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排录,首列字头及释文,次列佚文出处的书名及卷数;一条数见者,依次列出出处;同一条目记载有异则随文出校注。

1.莹,莹饰。(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五卷光莹,慧琳卷二十一:“案《说文》、《字统》莹又作蓥,训与莹同。”)

2.玷,缺也。从玉,占声。(慧琳卷四十《金刚顶瑜伽秘密三摩地念诵法》瑕玷)

3.珪,士殷礼封诸侯有三等:公、侯、伯皆有重土,故执珪;子、男无重土,故无珪。(慧琳卷一《大唐三藏圣教序》珪璋)

4.氤氲,阴阳和气也。上形下声字也。(12)(慧琳卷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百七十五卷氛氲、卷二十四《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经》氲)

5.芜,荒薉也。(慧琳卷八十《开元释教录》十八卷芜穬)

6.蒳,香草。(顾野王《玉篇·艸部》;《广韵》入声二十七合“蒳”字注)

7.莝,刃也。(慧琳卷十五《大宝积经》一百一十卷利斧)

8.莞,音关。(唐殷敬顺《列子·天瑞》释文、《九经字样》)

9.蓋,公艾翻,苫也,覆也。(《九经字样》“蓋”字下案)

10.唼,唼血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十二卷唼食)

11.,入口曰。(慧琳卷七十二《阿毗达磨显宗论》十六卷食)

12.噤,寒而口闭也。(希麟卷七《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成就仪轨经》中卷噤口)

13.,口中断。(《广韵》入声十九铎“”字注)

14.透,从辵,秀声。(慧琳卷四十二《大方广如来藏经》透彻)

15.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也。(慧琳卷八十九《高僧传》三卷髫龀)

16.,齿跌。(《广韵》下平声七歌“”字注)

17.跟,足后曰跟。(慧琳卷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两跟、希麟卷二《新大方广佛华严经》九卷足跟)跟,足后曰跟。从足,艮声也。(慧琳卷十二《大宝积经》三十二卷足跟)

18.蹶,跳踉貌。(《广韵》入声十七薛“”字注)(13)

19.卙,会聚也。(《广韵》入声二十六缉“卙”字注(14)、辽释行均《龙龛手镜·十部》)

20.冊,插粪杷。(《广韵》入声二十六缉“冊”字注)

21.讵能,未知而疑语辞也。言“讵能”者与“岂能”之言意同,形声字也。(慧琳卷十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六卷讵能)

22.卑,称卑云于左者卑也。(慧琳卷十四《大宝积经》五十八卷据卑床)称卑,立于左者卑也。(慧琳卷十五《大宝积经》一百零九卷卑逊)

23.段,击物也。从殳,端省声也。(慧琳卷七十九《经律异相》四十九卷段段)

24.皱,从刍。(慧琳卷十五《大宝积经》第一百零九卷皱眉)

25.敛,敛犹收也。(慧琳卷八十《开元释教录》八卷发敛)

26.瞙,目不明也。(《玉篇·目部》、《广韵》入声十九铎“瞙”字注;希麟卷三《新大方广佛华严经》二十三卷翳瞙、《玉函山房辑佚书》引李如真《篇海·目部》)

27.齅,以鼻就臭曰齅。(慧琳卷二十九《金光明最胜王经》五卷恒齅)

28.翠,青羽雀也。出郁林。(慧琳卷七十七《释迦谱》一卷翡翠)

29.翔,飞不动翅曰翔。(慧琳卷五《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百五十二卷翱翔)

30.鸱,鸟也。(慧琳卷七十二《阿毗达磨显宗论》二卷鸱等:“案《字林》、《字统》并云鸱,鸟也。”)

31.鵼,去红切,音空。怪鸟。(《广韵》上平声一东“鵼”字注、《玉函山房辑佚书》引李如真《篇海·鸟部》)

34.鴶,巨乙翻。(郭忠恕《佩觿》卷下“鴶鵴”条)

35.,瘁。(黄奭《黄氏逸书考》所引《九经字样》)

36.髓,骨中脂也。(慧琳卷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十三卷骨髓、卷四《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三百九十八卷人髓)

37.膜,在皮内肉外曰膜。(慧琳卷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十三卷脑膜)膜,皮内肉外为之膜。从肉,莫声。(卷五《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百一十四卷脑膜)膜,皮内肉外谓之膜。(希麟卷三《新译十地经》四卷厚膜)

38.脍,细切生肉也。(慧琳卷十三《大宝积经》四十二卷剉脍)

39.脆,肉耎易断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十二卷脆危)

40.腠,肤理也。(慧琳卷四十二《大佛顶经》二卷肤腠:“郑注《仪礼》云:腠,肤理也。《字统》义同。”)

41.夗(剜),斗削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七卷剜心)

42.,耕也。(《广韵》入声二十四职“”字注)

43.箭者,竹之别形。大身小叶曰竹,小身大叶曰箭。箭竹主为矢,因谓矢为箭。(《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九)

44.笑,从竹从夭。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九经字样》引《字统》注曰;《说文解字注》竹部笑字注云:“自唐玄度《九经字样》始先笑后笑,引杨承庆《字统》异说云”)

45.叵,反可为叵。(慧琳卷九十四《续高僧传》二十卷叵阶)

46.,饵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五卷饼)

47.罐,取水器也。从缶,雚声。(慧琳卷六十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律》三十四卷溉灌)

48.栅,竖木如墙曰栅。(慧琳卷九十《高僧传》九卷竖栅)

49.枨,丈庚反。触也。(玄应卷一《大集月藏分经》一卷枨触、卷十四《四分律》五十二卷相枨)枨,犹也。(慧琳卷八十一《南海寄归内法传》一卷“枨触”条)

50.杌,断木也。一云枯木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十一卷杌木)(15)

51.橦,本音同,今借木橦字。(《玉函山房辑佚书》引李如真《篇海·木部》)

52.椷,木箧也。(慧琳卷九十《高僧传》十三卷铁椷)

53.聚,姓也。(《广韵》下平声十八尤“聚”字注)

54.橙(凳),机橙也。(慧琳卷六十六《集异门足论》八卷几橙)

55.橐,有底曰橐。(湛然《辅行记》)

56.囊,无底曰囊。(湛然《辅行记》)

57.贸,从贝,戼声也。(慧琳卷十五《大宝积经》九十七卷贸易)

58.贩,买之贱,卖之贵,朝买而夕卖。(慧琳卷十六《大方广三戒经》中卷贩卖)

59.,埃也。又日光也。(《广韵》入声二十五德“”字注;《玉函山房辑佚书》引李如真《篇海·日部》)

60.霸,长也。从月,声也。(慧琳卷十九《大哀经》八卷强霸)

61.穟,禾黍盛貌。或作穗,亦作。(慧琳卷六十一《大方广十轮经》三卷穟既)

62.徻,粗穅也。谷皮也。从禾,会声。(慧琳卷十一《大宝积经》七十六卷穅徻)徻,粗糠也。(卷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三卷穅徻、卷四十一《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一卷谷徻)

63.穅,从禾,康声也。(慧琳卷六十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律》三十八卷穅麦)

64.稔,谷熟曰稔也。(慧琳卷十二《大宝积经》十八卷丰稔)

65.穬,穬麦。谷名有百,总归于五,稷属谓之穗谷;(黍属谓之散谷)(16),豆属谓之角谷;麦属谓之芒谷;麻属谓之树谷,故谓之五谷。按穬麦者即芒谷也。(慧琳卷三十三《佛说未曾有经》一卷穬麦,参“谷”条)

66.秆,束秆也。(慧琳卷三十七《陀罗尼集》第七卷草篆:“谨案经意缚草苇为火炬燎病人,时俗语号为草篆,非雅言也。《字书》名草杆,杆音准闰反,俗字作秆,《字统》云束秆也。”)

67.谷,续也。谷名百数总归于五,所谓稷、黍、豆、麦、麻也。稷属谓之穗谷;黍属谓之散谷;豆属谓之角谷;麦属谓之芒谷;麻属谓之树谷,故谓之五谷。(慧琳卷十六《大方广三戒经》上卷“杂谷”,参“穬”条)

68.凶,恐也。(慧琳卷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百零五卷凶悖)

69.奥,从宀,声也。(慧琳卷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经序》奥赜)

70.窴,窴颜府在北州。《广韵》下平声一先“窴”字注)

71.窳,懒人不能自起,如瓜瓠在地不能自立,故字从瓜。又懒人恒在室中,故从穴也。(玄应卷十四《四分律》四十九卷“窳隋”条引承庆云)(17)窳,懒者不能自起,如瓜瓠在地不能自立,故字从瓜。又懒人恒在室中,故从穴也。(《说文解字注》)

72.癘,恶病也。(慧琳卷六十四《四分羯磨》白癞)

73.,肿满闷而皮裂也。从疒,声。(慧琳卷三十九《不空罥索经》七卷痼、《龙龛手镜·疒部》作“肿满闷而皮(18)裂也。”)

74.瘙,疥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十四卷瘙痒)

75.罥,云施绳于道也,从冈,肙声。(慧琳卷六十九《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一百零三卷羂索)

77.偋,偋犹僻也。(慧琳卷二十四《大悲经》五卷屏厕:“按《字林》、《字统》皆云偋犹僻也。”)偋,厕也。(《广韵》去声四十五劲“偋”字注)偋,厕也。(《说文解字注》人部偋字注引《广韵》)

78.便,人行不善,更之则安,故《论语》云更也,人皆仰之。故从人,从。(慧琳卷二十七《妙法莲花经方便品》便)便,人有不善,更之则安,故从更从人。(《集韵》去声三十三线“便”字注)

79.仆,顿覆也。(慧琳卷九十三《续高僧传》十五卷偃仆)

80.俪,伉俪也。亦宏壮也。(希麟卷三《新译十地经》五卷棽俪)

81.袒,(19)肉袒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二十卷远袒)

82.袾,朱衣曰袾。(《广韵》上平声十虞“袾”字注)

83.,其形谓之船,其头数谓之艘。(慧琳卷九十《高僧传》十三卷十

84.薄,事有不善曰薄。(《广韵》去声四十一漾“”字注;《龙龛手镜·旡部》引云“事有不善,也。”)

85.,勤作。(《广韵》去声五十候“”字注)

86.彦,善士有文者。(慧琳卷九十二《续高僧传》九卷髦彦)

87.辨,从辡作辬,与斑同义,云斑驳文杂也。又云彣章貌。(慧琳卷九十二《续高僧传》十七卷斑驳)

88.,微画也。(《广韵》上平声七之“”字注)

89.髫,小儿为饰也。(慧琳卷八十九《高僧传》一卷髫年)

90.硙,鲁班初作硙也。(慧琳卷三十七《陀罗尼集》一卷硙石)

91.确,击也;坚也。(慧琳卷七十二《阿毗达磨显宗论》六卷确执)

92.硉,音端。(《玉函山房辑佚书》引宋庠《国语补音》卷二)

93.猫,狩名也。(慧琳卷十一《大宝积经》一卷猫兔)猫,从豸,苗声。(慧琳卷六十八《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六十一卷猫狸)

94.騩,马浅黑色也。(慧琳卷九十九《广弘明集》二十九卷魏阙)

95.麤,鹿之性相背而食,虞人兽害之,故从三鹿,俗省作麁,义同。(希麟卷三《新译十地经》二卷麤犷)麤,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虑人兽之害也。故从三鹿。(《广韵》上平声十一模麤字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麤部“麤”字注)麤,鹿性警防,分背而食,以备人物之害。(陆佃《埤雅·释兽》)

96.烽,夜为烽。(湛然《辅行记》)

97.燧,昼为燧。(湛然《辅行记》)

98.燹,野火也。(《广韵》上声二十七铣“燹”字注)逆野火。(《龙龛手镜·火部》)(20)

99.熙,和也。(慧琳卷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熙怡、希麟卷四《大乘瑜伽千钵文殊大教王经》一卷熙怡、希麟卷八《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八卷熙怡)

100.赩,赤貌也。从赤,色声。(慧琳卷四十二《大佛顶经》一卷赩如“按《毛诗传》云:赩,赤貌也。《字统》义同。”)

101.规,大夫识见必合规矩,故从夫也。(希麟卷十《琳法师别传》上卷箴规)规,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规从夫也。(《广韵》上平声五支“规”字注;《篇海·夫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夫部“规”字注)

102.怼,犹怨也。(慧琳卷八十《开元释教录》一卷怼恨)

103.衍,水朝宗于海,故从水行。(《广韵》上声二十八 “衍”字注(21))

104.浙,浙江出会稽郡。(慧琳卷九十二《续高僧传》十卷浙东)

105.汧,西北入崤、函、渭也。(慧琳卷八十九《高僧传》一卷汧阳县)

106.濡,小湿也。(慧琳卷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百六十七卷沾濡)

107.淋,以水沃地也。(慧琳卷九十四《续高僧传》十八卷淋落)

108.潺湲,水流貌。(慧琳卷九十四《续高僧传》十七卷潺湲)

109.洁,清也。(慧琳卷二十九《金光明最胜王经》一卷鲜洁)

110.谽谺,谷中大空貌。(《九经字样》、《广韵》麻“谺”字注)

111.禁(凚),即寒也。(慧琳卷八十《开元释教录》七卷忍禁:“案《字统》、《考声》并云:禁即寒也。”)

112.,从畺作。海中大鱼也,长千余里。(慧琳卷八十一《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鲸海)鲸,海中大鱼也。(慧琳卷九十二《续高僧传》十卷鲸鲵)

113.阃,从门困声,或从木作梱。(慧琳卷六十八《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门阃)

114.阕,事止也。(慧琳卷九十四《续高僧传》二十九卷犹阕)

115.閦,初六切,众也。(《玉篇·门部》)

116.,众貌。(《玉篇·门部》;《广韵》入声一屋“”字注)

117.擸擸者,破声,吃干胡饼声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三十四卷“擸擸”条)

118.撮,以手取物也。(慧琳卷四十三《僧伽吒(22)经》一卷一撮)

119.搦,捉搦也。从手,溺省声。(希麟卷八《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六卷搦杀)

120.抟,圜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第二十卷抟不)

121.扑,手搏也。(慧琳卷四十《圣迦抳金刚童子求成就经》缚扑)

122捶,杖击也。从手,垂声。(慧琳卷六十八《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捶牛)

123.掠,击也。又刮掠也。从手,谅省。(23)(希麟卷五《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秘密仪轨经》舐掠)

124.扠,搰也。(慧琳卷三十六《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下卷相扠)

125.拌,从手,半声。(慧琳卷四十《圣不动尊使者成就经》拌之)

126.撰,具也。(慧琳卷四十九《大乘庄严论序》撰焉)

127.攒,聚也。谓合聚一处也。(希麟卷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卷“攒锋”条)

128.摽,击也。(《广韵》下平声四宵“摽”字注)摽合作,符少切。(《广韵》上声三十小“摽”字注)

129.擽,击也。(《广韵》入声十九药“擽”字注(24))

130.搣,俗谓之捉头。(《集韵》上平声一东“”字注)

131.淫,私逸也。从女,声。(慧琳卷十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二卷淫欲)(25)

132.,至也。(《广韵》入声二十六缉“”字注)

133.矗,矗谓长直也。(慧琳卷八十一《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卷矗直)

135.條(縚),以丝织如绳也,从糸从條省声。(希麟卷七《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成就仪轨经》中卷腰条:“按《字林》云:以丝织如绳也,从糸从條省声。《字统》作‘縚’亦通用。”)

136.蝡,蝡虫动貌也。有足曰虫,无足曰蝡。(慧琳卷十九《般舟三昧经》下卷蝡动)

137.蚊,啮人飞虫,以昏时而出。(慧琳卷三十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蚊虻),啮人飞虫,以昏时而出,故字从昏也。(慧琳卷六十七《集异门足论》十六卷“”)蚊,作,啮人飞虫也。(慧琳卷七十二《阿毗达磨显宗论》十二卷“蛾蚊”条)蚊,啮人飞虫也。(希麟卷六《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上卷蚊虻)

138.风,虫因风生,故风字有虫。(慧琳卷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百八十一卷风狂:“按杨承庆《字统序》云:虫因风生,故风字有虫。”)(26)

139.龟,水介虫也,外骨而肉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也。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为雄,左象其足,右象背文,头尾象形。(慧琳卷三十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卷龟毛)

140.坏,自破曰坏。(慧琳卷三十五《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一卷沮坏)

141.坞,古城也。(慧琳卷八十九《高僧传》四卷余姚坞)

142.坌谓尘也。(慧琳卷八十《大唐内典录》七卷坌身:“案《桂苑珠丛》、《字林》、《字统》并云:坌谓尘也。”)(27)

143.蓥,莹饰,光饰。(慧苑卷二十一《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五卷光莹:“案《说文》、《字统》莹又作蓥,训与莹同,然别有音,余倾反,训为光饰之义。”)(28)

144.锱,即四锱成两。(慧琳卷一百《念佛三昧宝王论》上卷锱铢:“谨案《字林》、《字统》、《字苑》、《字镜》、《韵集》、《韵略》、《韵谱》、《韵英》、《文字集略》、《文字典说》、《古今正字》及案《说文》、《九章算经》一十三家并同,以六铢为锱,即四锱成两也。”)

145.铢,六铢为锱。(参“锱”)

146.鎗鎗,踵(鐘)声也。(29)(慧琳卷八十九《高僧传》一卷鎗然)

147.钹,乐器名也。形如小瓶,口对而击之。(慧琳卷十七《大乘显识经》上卷铜钹)

148.矜,怜也。(慧苑《华严经音义》上)

149.轱,车也。(《广韵》上平声十一模“轱”字注、《通志·氏族略》)

150.轖,车籍交格。(30)(《九经文字》)

151.阺,秦谓陵阪为阺也。(《广韵》上平声六脂“阺”字注)

152.酢,《字统》酱醋字从乍作酢,音仓固反。(慧琳卷二十九《金光明最胜王经》九卷咸醋:“若依《说文》、《玉篇》、《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广雅》、《切韵》、《字统》、《字林》七(31)本字书,酱醋字并从乍作酢,音仓固反,正酱醋字从乍也。”)酢,仓固反。(慧琳卷十三《大宝积经》二十九卷咸酢:“《说文》、《玉篇》、《字统》皆音酢,仓固反。醋音酢。”)

153.醋,音酢。(慧琳卷十三《大宝积经》二十九卷咸酢:“《说文》、《玉篇》、《字统》皆音酢仓固反,醋音酢。”)(32)

三《字统》的承先启后

《字统》与《玉篇》具有相似的地位而并为南北朝辞书中的双璧。从上文所辑《字统》佚文来看,其说解大体上承《说文》,释义相同的如:

芜,荒薉也。(慧琳卷八十《开元释教录》十八卷芜穬)

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也。(慧琳卷八十九《高僧传》三卷髫龀)

段,击物也。(慧琳卷七十九《经律异相》四十九卷段段)

翠,青羽雀也。出郁林。(慧琳卷七十七《释迦谱》一卷翡翠)

嫠,微画也。《广韵》上平声七之“嫠”字注)

騩,马浅黑色也。(慧琳卷九十九《广弘明集》二十九卷魏阙)

抟,圜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第二十卷抟不)

摽,击也。(《广韵》下平声四宵“摽”字注)

婬,私逸也。(慧琳卷十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二卷淫欲)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序认为《字统》:“说‘衍’字云‘水朝宗于海,故从水行’。‘窳’字云‘懒人不能自起,如瓜瓠在地不能自立,故字从瓜。又懒人恒在室中,故从穴也’。‘便’字云‘人有不善,更之则安,故从更从人’。‘规’字云‘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规从夫也’。诠解字义,新而不诡于理。”今考《说文》释“衍”亦为“水朝宗于海,故从水行”。《字统》的释义与《说文》完全一致。《说文》释“便”为“安也。人有不便,更之”。《字统》的释义与《说文》亦相似。《说文》释“规”为“有法度也”,“有法度”亦即“合规矩”,《字统》的释义亦与《说文》相合。至于“窳”,王筠《说文释例》指出:“‘窳’字下,铁桥以为捝‘一曰懒也’。然所捝不止此。当云‘一曰懒也。草木皆自竖立,惟瓜瓠之属,卧而不起。似若懒人常卧室,故字从穴,音眠。’”考《毛诗·召旻》:“皋皋泚泚,曾不知其玷。”毛亨注:“皋皋,顽不知道也;泚泚,窳不供事也。”陆德明《释文》云:“窳音庾。裴骃云:‘病也。’《说文》云:‘懒也。一本又作众。’”郑珍《说文逸字》认为《说文》原有窳字,与穴部训汙窳之窳不同。“,本不胜末,微弱也。读若庾。此从,会意兼谐声。窳从,止取谐声,二字音同义别。”(33)孔颖达《毛诗正义》释“窳”则称:“《说文》云:‘窳,懒也。草木皆自竖立,唯瓜瓠之属卧而不起,似若懒人常卧室。’”邢昺注《尔雅》“翕翕,此此,莫供职也”。释“窳”亦称:“《说文》云:‘窳,懒也。草木皆自竖立,惟瓜瓠之属卧而不起,似若懒人常卧室。’”(34)据此可知其时“窳”与“窳”相混,亦可知《字统》的释义与《说文》有相承关系。(35)

《字统》上承《说文》,同时亦兼收博采《尔雅》及诸家注释之说而有所选择和斟酌。如《说文》云:“跟,足踵也。”《释名》则释为“足后曰跟。”《字统》采用了《释名》的说解。又如《说文》:“翔,回飞也。”郭璞注《尔雅·释鸟》“其飞也翔”中的“翔”云:“布翅翱翔也。”(36)《字统》释为“飞不动翅曰翔”,揭示了“翔”不动翅而回飞的特征。

《字统》的有些释义在《说文》所释的基础上又有所斟酌而较《说文》所释更为确切。如《说文》:“栅,编树木也。”《字统》释为“竖木如墙曰栅”。考王筠《说文句读》云:“树,一作竖。”“谓立木而编绾之以为栅也。”《字统》所释揭示了栅的形状。又如《说文》:“敛,收也。”《字统》释为“敛犹收也”。考《说文》:“收,捕也。”收的本义为捕,聚则为收的引申义。《尔雅·释诂》:“敛,聚也。”《字统》以“犹收也”释“敛”,指出了“敛”与“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字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承《说文》所释字词本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解字词的引申义和假借义。如《说文》:“袒,衣缝解也。”《字统》释为“肉袒也”。“肉袒”义由“衣缝解”引申而来。又如《说文》:“霸,月始生魄。”《字统》释为“霸,长也”。“霸”为“伯”的假借字,有“王霸”义。

《字统》也有些释义与《说文》所释不同,故段玉裁说“《字统》每与《说文》乖异”。如《字统》:“笑,从竹从夭。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说文》释为:“笑,喜也。从竹,从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徐铉说此据孙愐《唐韵》所引《说文》的释文。“考孙愐《唐韵》序云:‘仍篆隶石经勒存正体,幸不讥烦。’盖《唐韵》每字皆勒《说文》篆体,此字之从竹犬,孙亲见其然,是以唐人无不从犬作者。《干禄字书》云:‘咲,通;笑,正。’《五经文字》力尊《说文》者,亦作笑,喜也。从竹,下犬。《玉篇·竹部》亦作笑。《广韵》因《唐韵》之旧亦作笑,此本无可疑者。”《字统》所释“盖杨氏求从犬之故不得,是用改夭,形声”。(37)又如《字统》:“麤,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虑人兽之害也,故从三鹿。”(38)《说文》释为:“麤,行超远也。从三鹿。”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申之为卤莽之称。《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也。”《字统》的这些解释虽不一定正确,但亦不乏有其创新立异之处。

《字统》对后来的字书编纂也有影响,如敦煌遗书P.2508《字宝》是一部唐人编撰的口语俗字典,其序云:“余今讨穷《字统》,援引众书,《翰苑》、《玉篇》、数家《切韵》,纂成较量,缉成一卷。”又如宋代王安石的《字说》是疑经思潮的产物,马国翰《字统序》说《字统》诠解字义,新而不诡于理,(39)大致以会意解字,“王荆公《字说》,蓝本于此,然不及其确当也”。《字统》今虽已佚,然宋修《广韵》往往引用此书训释,明人杨升庵在解说宋人的笔记中尚引用此书,段玉裁注《说文》亦引用此书,王安石当见到此书,并受其诠释字义的影响。考王安石《字说》释“鹿”云:“鹿性惊防,相背而食,以备人物之害,盖鹿群居善走者也。分背而食则相呼,群居则环其角外向,以备物之害己。故《诗》以况君臣之义,而《诗草虫经》曰:‘鹿欲食,则皆鸣相召,志不忌也。’盖鹿爱其类,发于天性。”(40)陆佃《埤雅》卷三《释兽》所引《字统》所释与《字说》相似,可见二者在辞书编纂上有着相承相应的关系。

四 结语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代,政权更迭频仍,战乱连绵,人民迁徙,语言接触频繁。汉语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产生了南染吴越的南方通语,而汉语与阿尔泰语间的语言接触则产生了北杂夷虏的北方通语,中华民族在社会的动荡中进一步融合,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字。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是辞书发展的动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何承天《纂文》、梁元帝《纂要》、阮孝绪《文字集略》、冯幹《括字苑》、顾野王《玉篇》、江式《古今文字》和阳承庆《字统》等一批旨在反映语言文字的新变化并对其加以规范统一的辞书相继问世,其中“《字统》与《玉篇》,可以看作是南北朝字书的代表。”(41)汉语辞书史上一些辞书未能留传下来有其客观的原因,如兵燹祸难等,也有其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陷的主观原因,然而这些辞书毕竟是学术发展史上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历史表明,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已有学术传统的批判与继承。(42)因而《字统》佚文的辑录或多或少有助于揭示字书的传承渊源和演变脉络,在汉语辞书发展史的研究上亦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①(宋)郑樵:《通志·校雠略》,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明)祁承:《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略》,《知不足斋丛书》第五集。

③(明)杨升庵:《羊杨扬阳本一姓》,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70册《升庵集》卷五十,第424页上栏。

④古书往往除正文外,另有目录。如《慧琳音义》今本为一百卷,据《册府元龟》载为“一切经音并目录一百三卷”。

⑤刘铭恕:《王安石字说源流考》(《师大月刊》1933年第2期)一文说到,《字统》一书,明杨升庵《外集》字说类犹引用,知明时犹存。

⑥《玉函山房辑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48页。

⑦载《黄氏逸书考》第47册,民国丁丑年据怀荃堂藏版印本。

⑧载《小学钩沉》卷十六,光绪甲申龙氏重刊本。

⑨载《小学钩沉续编》卷五,光绪壬辰刊本。

⑩《小学蒐逸》,载甓勤斋遗书本第3册。

(11)如顾震福《小学钩沉续编》卷五所辑“訇,大声也”出自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三,然此条应为《字指》的释文;“掠,考击也”出自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九,然此条应为《字书》的释文。又如龙璋《小学蒐逸》所辑“湍,疾濑也”出自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三,然此条亦应为《字书》的释文。

(12)氤,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作“”,频伽精舍本作“氤”,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作“氛”。“”似应为“氤”,据频伽精舍本改。

(13)《广韵》“”字注,《玉函山房辑佚书》误作“蹶”字注,今据原书改。

(14)《广韵》从“斗”作“斟”,误。当从《龙龛手镜》从“十”作“卙”。

(15)慧琳引《说文》:从木,兀声。然考今本《说文》未收“杌”,今本《说文》或有脱漏。

(16)“黍属谓之散谷”句据《慧琳音义》卷十六《大方广三戒经》上卷所引补。

(17)此据碛砂藏本,丽藏本无。又《玉函山房辑佚书》无“如”、“也”二字。

(18)皮,《玉函山房辑佚书》误作“反”。

(19)袒,大正新修《大藏经》误作“祖”。

(20)《小学钩沉续编》据《倭名类聚抄》四辑有“(燹),防野火也。”

(21)《广韵》“”部,《玉函山房辑佚书》误作“铣”,今据原书改。

(22)吒,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作“陀”。

(23)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作“声”,今从频伽、大正藏本。

(24)《广韵》“药”部,《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误作“铎”,今据原书改。

(25)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索引误作“一卷”。

(26)考《说文》:“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段玉裁注:“《大戴礼》和《淮南书》皆曰:‘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日化也。’谓风之大数尽于八,故虫八日而化,故‘风’字从‘虫’。”考《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春秋纬·考异邮》亦云:“二九十八。主风,风精为虫,八日而化。风烈波激,故其命字从虫。虫之为言屈伸也。”《字统》释“风”字从“虫”之意,反映了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

(27)慧琳释《南海寄归内法传》第四卷“尘坌”条尚引有“杨子曰:‘坌,猥至也。’”杨子似亦指阳承庆,《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归入《字统》所引。

(28)《说文》:“蓥,器也。从金,荧省声。”又“莹,玉色也。从王,荧省声。”段玉裁注;“谓玉光明之皃,引伸为磨。莹亦作蓥。”《慧琳音义》卷五十释《辩中边论》中卷“蓥饰”说:“或从玉作莹,俗字也。”“蓥”是“莹”的异体字,前文玉部中已有辑录,此为查检方便起见亦予以立目。

(29)踵,《说文》作“鍾”,此处疑应作“鐘”。

(30)《说文》“轖,车籍交错也。”桂馥义证:“‘籍’当为‘藉’,‘错’当为‘革’。”

(31)七,似为“八”之误。

(32)醋,《说文》:“客酌主人也,从酉,昔声。”段玉裁注云:“按诸经多以酢为醋,惟礼经尚仍其旧,后人醋酢互易。”酢,《说文》:“醶也。从酉,乍声。”段注云:“仓故切。今俗皆用醋,以此为酬酢字。”根据《说文》所释,醋为“客酌主人”,酢为“醶”,即醋。段玉裁指出后人醋酢互易,今俗则以酢为酬酢字,醋为酱醋字。根据《字统》的记载,可以推断醋、酢两字的互易在魏晋南北朝时尚在演变中,还未为人们约定俗成。

(33)(清)郑珍:《说文逸字》,福山王氏刊天壤阁丛书本。

(34)《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79页下栏和第2591页上栏。董恩林《“窳”、“窳”辨正》(《文史》2001年第1辑)一文指出“窳”字是“窳”字之讹,然云“考现存《一切经音义》各本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四、卷十五、卷十七、卷十九,凡七处引《字统》均作‘窳’。”检《玄应音义》中唯卷十四释《四分律》中“窳惰”一词引“承庆云”,并无董文所云“凡七处引《字统》”,董文所说似误以引《尔雅》之文为《字统》之文。

(35)《汉语大词典》收释了“窳”,未收“窳”。《汉语大字典》则收释了“窳”,亦收释了“窳”。其释“窳”所加按语云:“今本《说文》脱‘窳’字。《说文·穴部》有‘窳’字,注云‘污窬也’。与‘窳’异义。唐以来‘窳’、‘窳’二字多相混用。”根据《字统》所释“窳”的词义,可知“窳”本作“窳”,实为“窳”的讹字,后人往往混用。

(36)《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650页上栏。

(37)《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8页下栏。检《慧琳音义》卷十五释《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三卷蚩笑之笑云:“《说文》阙”,又卷七十释《阿毗达磨俱舍论》第十一卷笑视之笑引《字林》:“笑,喜也。”也可能《说文》本无“笑”字,唐传本以《字林》释“笑”为《说文》之文。

(38)虑,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三引作“虞”。

(39)参见《玉函山房辑佚书·字统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0)(宋)蔡卞:《毛诗名物解》卷九,四库全书本。

(41)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页。

(42)徐时仪:《略论中国语文学与语言学的传承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标签:;  ;  ;  ;  ;  

北朝文字书“字制”的失物_高僧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