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刑人员自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论文

浅析服刑人员自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论文

浅析服刑人员自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王 凯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预防服刑人员自杀是“三防”安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自杀行为的产生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服刑人员的心理、监所管理两方面分析自杀行为发生的原因,从心理建设、体育锻炼、焦虑分享,监管完善几个方面分别采取预防措施,多方位确保监管安全,实现零自杀。

关键词: 服刑人员;自杀;原因;预防对策

一、服刑人员的自杀行为

服刑人员自杀是指由服刑人员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采取的某种行动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死亡。[1]服刑人员处在受法律处罚和监管的地位,经过一定时期的监所教育,会认知错误并产生负罪感,再加上监狱特殊的环境,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的状态,当服刑人员长时间无法摆脱这种负性情绪状态,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时,就会变得悲观绝望,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发生自杀行为。

二、服刑人员自杀的原因分析

服刑人员自杀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与其文化程度、职业和性别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心理素养和承受能力较低,对事物的认知容易产生偏激,难以接受巨大落差和转折的人,更容易产生自杀行为。监狱设施落后、管理不当、监舍厂房等地段存在安全隐患、干警责任心不强、缺乏管教经验技术是自杀行为产生乃至实施成功的客观主要因素。下文主要从服刑人员自身和监管两方面来分析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见,慧览也是一位游历十分丰富的高僧,他曾去罽宾习禅求法,后返回于阗弘法。又经吐谷浑到内地巴蜀,受到吐谷浑主慕延和世子琼的礼遇,为他在蜀地立左军寺。他后来还是离开巴蜀,来到岭南,驻锡罗浮山天宫寺。在崇佛的宋文帝盛情邀请下,来到京师建业,驻锡钟山定林寺。宋武帝继位,修建中兴寺,下令慧览移住其中。宋武帝大明年间(456—464),慧览圆寂。

(一)服刑人员心理脆弱

心理因素是导致服刑人员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自杀倾向的服刑人员气质特征上都具有共同的或接近一致的特征,多为内向性格、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属抑郁气质,其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表现脆弱,很难适应监狱这种强制的环境。其犯罪后的懊悔、自责心理也是引发自杀的原因之一。

(二)突然遭遇重大变故

服刑人员在服刑过程中其人身自由、生产、生活都会被强制限制,出狱后重生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其接受改造的精神支柱。在这种高压负面的环境下,但凡遇到普通人生活中常遇到的挫折,对其来说都可能是致命一击。比如家中父母亲属病重或身亡;恋爱对象提出分手、妻子或者丈夫提出离婚等感情上的变故;家人突长期不来接见,关系冷漠,体会不到爱和鼓励;生产中未能够完成生产任务,遭到干警的批评或者责备、扣罚。这些都可能使他们失去对生的渴望,产生自杀意念。

(三)监狱设备、技术管理不到位

在阿德莱德,有一家耗资9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4583万元)建立的五星级宠物酒店,为宠物们提供超豪华的服务和护理。

(四)干警监管不到位

根据近年来各省监狱安全事故的报告来看,很多监狱已经实现多年零自杀。这证明,通过全面的努力和预防,服刑人员零自杀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下面从心理建设、生活习惯建设、管理完善层面对预防服刑人员自杀行为的产生提出对策。

三、服刑人员自杀行为的预防对策

自杀事故的发生与干警的责任心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有的干警责任心不强,对明知有自杀嫌疑或者遭遇重大变故的服刑人员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更有干警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杀是在所难免的,防不胜防。此外,干警在管理过程中缺少改造心理学知识,有时出现过激行为或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奖罚不明,导致服刑人员产生对抗情绪,失去改造信心,采取自杀的方法回避矛盾或进行报复。部分干警监管松懈,任由牢头狱霸的存在,帮其“收拾”不服管教之人,服刑人员在强制压抑的环境下生产生活,内心已经很脆弱,再忍受着牢头狱霸的欺凌,对其身心是双重打击,会诱发或促使自杀念头的产生。

(一)构建心理矫治平台

定期组织服刑人员分享身边发生的糟糕事件及其产生的焦虑、不安、悲伤等负面情绪。当服刑人员有自杀的企图时,开诚布公的谈论自杀问题,事实上不会使服刑人员更想去自杀,像国外的“戒酒会”、“戒烟会”、“戒毒会”一样,参加者自愿分享自己面临的痛苦和遭遇,会让其意识到有些问题并非其独自遭受着,或者会意识到自身感觉很致命的悲惨事情在他人的痛苦下显得微不足道,通过分享和对比会降低痛苦增加幸福感。另外,公开讨论产生自杀念头的问题,会使其意识到自杀并不是最好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大多数服刑人员在自杀后会随即产生恐惧、后悔心理,让自杀未遂人员进行现身说法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其他人员实施自杀行为,打破“自杀传染”的规律。

实训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着“理论讲解—集中示范—分组操作—巡回指导”的行动方式,这种教师群体间的统一行动规则规范了教师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尤其是为新手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一种可遵循的教学程序。许多教师常常将实训教室比作“车间”“工厂”,把操作机器看成是“行军打仗”,编“G71,节节高”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意象、隐喻、顺口溜、手势等表征形式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是一线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的教学诀窍,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更是他们独有的实践性知识。

(二)成立“焦虑分享会”

在监狱内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提高服刑人员的自知之明,提高心理素质,指导其正确评价自己和认识自我;在监狱设立专职的心理学工作者,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矫治平台,为服刑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指导;举办心理刊物普及服刑人员心理知识,解决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组织服刑人员分享自己的故事,互相交流,通过认识他人,直接或间接地认识自己。通过心理学活动加强性格培养,增强服刑人员自身的免疫力。在个别教育过程中不仅限于谈话的形式,更要建立心理相融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教育手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初期的监狱设施落后,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法律制度进行指导和约束,服刑人员多使用违禁品、危险品实施自杀行为,随着监狱对违禁物品、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服刑人员多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医用药物、绳索、电线、布条等方式自杀。自缢悬挂点多为生产区的小屋、库房、监舍的厕所、洗漱间、楼梯、栏杆等地。自杀的时间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多为夜间21点至次日7点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这段时间人体本身就容易懈怠精力不集中,再加上夜间安排警力较少,监管相对薄弱。

(三)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会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改造气氛,增强服刑人员抗压、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的监狱几乎已经意识到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各项心理平台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先身体后心理的观念也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使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减少50%以上,运动对焦虑和抑郁有显著的改善。这是因为心肌在我们运动时分泌出心钠素(ANP)会进入血脑屏障,一旦进入脑内,就会与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HPA轴的活性,而HPA轴具有镇静作用。[2]此外,运动具有分散注意力、缓解肌肉紧张、增加大脑资源、提供不同的结果、变更神经回路、提高恢复能力、让人更自由等积极作用,是应对压力、焦虑最简易的方法。而抑郁、焦虑是大部分有自杀行为的服刑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服刑人员改造期间,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培养其乐观心态、增强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精神病患者或者遭遇重大变故的人员,除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心理治疗外,安排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也是必要的。

他盯着我,我也没有把目光移开。他不是狗(个性测试中出现的恶狗),但其中的道理大致相同:移开目光就等同于屈服,直视他的眼睛是挑衅,而这正是我所选的。

(四)加强物防、技防

旧的监狱难以适应监管的需求,很多监狱都进行了翻新重建,新建的一个原则是通透、不留死角,比如可以采用圆形监狱、厂房上下层用玻璃隔段等形式,方便监管。对于易发生安全事故又需保障服刑人员隐私的厕所可以采用低隔断规范,不让其有可利用的脱管和独处的空间。供暖可以使用地热方式集体供暖;厕所、洗漱间的水管可以釆用隐蔽工程或降低高度;监舍、厂房如果是有梁结构,可以用吊顶封闭,减少自缢悬挂点。优化监狱环境,完善狱政设施,使物防、技防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为监所安全提供硬件保障。

各单位要对生产、生活使用的违禁品和危险品做到定人、定位、定量管理,坚持使用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对服用过量使用有致命危险药物的服刑人员干警要做到看其入口、吞咽,定时定量;生产、生活中的绳子、布条等有可能引发自缢的物件也要严格把控管理;定期检查其生活用品、生活区域,以防不测事件的发生。普及科技产品比如全方位摄像头,针孔摄像头,视频监控、报警器等在监所管理中的应用,节省警力。夜间安排多班轮流巡岗,增加重点时间段的警力分配。

(五)提高人防水平

落实干警的岗位责任制,保持头脑清醒,勤于巡逻,认真负责;关注所负责的服刑人员的心理情绪变化,多一份警惕性,对遭遇重大变故或者有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多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开导。干警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用于防止服刑人员自杀的耳目,收集情况,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加强摸底排查,科学合理地调配互监小组,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人头的包夹监控;当发现有自杀念头的服刑人员时,及时制定一套干预计划确保其安全度过危险期,比如与其建立短时间内保证不自杀的约定,让其感受到关心、支持和信任。此外,干警要鼓励有自杀倾向的服刑人员多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让与其同住的人员主动与其接近沟通,引导其抒发内心的压抑;在管教过程中,干警要有合理的奖罚体系,计分考核、奖惩、减刑等方面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无亲疏,一视同仁。对存有牢头狱霸的情形不容姑息,严厉打击。

[参考文献]

[1]孔一.服刑人员自杀研究——对浙江省服刑人员自杀案件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1期

[2]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运动改变大脑[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31-0187-02

作者简介: 王凯(1992-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监所管理与罪犯矫正。

标签:;  ;  ;  ;  ;  

浅析服刑人员自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