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问题解决_亲子成长论文

游戏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决问题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游戏对幼小的儿童来说,是他们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独立性活动。游戏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自己思考,独立决定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等问题。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没有给娃娃打针用的“注射器”怎么办?没有喂娃娃用的“奶瓶”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去找代替物来解决。研究发现,孩子用什么东西代替眼前没有的东西,并不是不加考虑的,而是经过思考的。他们总是试图在有限的可供选择的材料范围中选取最恰当的代替物。这一过程是复杂的象征性思维活动过程,它要求幼儿对代替物与被代替物的特征进行分析、概括,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动作的可能性,同时在心理上进行意义的转换操作,建立“以A代B”的象征或类比关系。这种能力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运用策略。游戏可以使孩子学会使用策略。比如说,孩子在游戏前往往需要分配角色,他们先用“点兵点将”的游戏来解决他们公平地决出角色的问题。这种游戏有各种玩法。常见的一种玩法是参加游戏的孩子都伸出一只手,握成拳头,其中一个孩子按照所唱的歌谣来点数,歌谣唱完最后一个字时,点数孩子的手落到谁的拳头上,谁就退出。依次决出角色,最后一个人为“赢家”,可扮演最有吸引力的角色。如果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起玩,就会发现“赢家”往往是大孩子,他往往会根据歌谣的节奏与所需要的人数的对应关系,采取变换开头位置的策略,来尽可能使自己留到最后而不被淘汰出局。刚开始玩这种游戏,孩子往往摸不着“门道”,慢慢地,一些孩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而变得“聪明”起来。这种游戏不仅使孩子逐渐在心理上形成对事物与动作的结果的预见能力,而且对数量守恒能力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孩子毅力与耐心的考验与锻炼的过程。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小姑娘红红在幼儿园的“娃娃家”里玩。她想用小被子把娃娃包起来。可是,如果把被子横着包娃娃,不够长;如果竖着包,不够宽。怎么办呢?红红尝试着各种方法……,十几分钟过去了,她终于发现了包娃娃的最佳方法:即用被子的对角线作为长度把娃娃包起来了。红红包好了娃娃,如释重负般地长长出了一口气。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游戏的魅力正在于它对孩子构成的挑战性。通过游戏过程,孩子既可以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以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与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因此,太现成的、没有努力的游戏不是好的游戏。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旨在证明游戏与解决问题之间关系的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976年,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尔瓦、布鲁纳和吉诺瓦以3~5岁的幼儿为对象,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他们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36名,男女各半,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

1.游戏组:成人说明一只夹钳可以夹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让孩子随便玩10根棍子和7只夹钳。

2.观察原理组:成人说明一只夹钳可以夹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让孩子看成人如何用一只夹钳把两根棍子连接起来。

3.控制组:成人只说明一只夹钳可以夹在一根棍子上,不予演示。孩子也从未玩过这些东西。

然后,要求所有孩子都解决以下这个问题:坐在一张椅子上(不能站起来),从放在远处的一只透明塑料盒子里取出一枝彩色粉笔,盒子的开口对着孩子,但它的“门”是用一个“J”形钩子钩住的。 唯一可以利用的工具是放在他们脚边的三根长短不一的淡蓝色棍子(分别为15厘米、13厘米、5厘米)和两个“C”形夹钳(如图所示)。

谁想办法拿到粉笔,粉笔就归谁所有。但是盒子放在用最长的棍子也够不着的地方。要拿到粉笔,必须用一只夹钳把两根较长的棍子连接起来构成一根长棍子,去打开门闩,把粉笔拨到自己跟前来。

哪一组孩子做得会更好些呢?按理说,观察原理组的孩子应当做得更好,因为成人的演示实际上已经告诉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其他两组的孩子必须自己去发现这种办法。但是结果表明,观察原理组的孩子并不比游戏组的孩子做得好,两组中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数非常接近(见下表)。

处理 游戏组观察原理组

解决问题人数

解决问题

14

15

没有解决问题

22

21

为什么两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心理学家们对录像进行了分析,发现观察原理组的孩子和游戏组的孩子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与策略是不同的。为了拿到粉笔,孩子的手一共有6种动作,这6种动作按照秩序:由简单到复杂(见下表)。

观察原理组的孩子倾向于一开始就采用较复杂的方法(如表中第4~6),试图立即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由于他们“求胜心切”, 如果一下子未成功,他们就会泄气。因此在观察原理组,宣布弃权的孩子明显多于游戏组。

游戏组的孩子倾向于先采取简单的方法,然后逐渐变为较复杂的方法,逐渐地挨近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采用的是尝试错误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得更有耐心,从失败中获取教训,尝试新的可能性,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显得较有步骤。在游戏组,宣布弃权的人数少于观察原理组。

为什么游戏组的孩子的表现不同于观察原理组的孩子呢?显然,先前的游戏经验帮助他们确定了适当的策略,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对于成功的期盼或对失败的担忧,使他们不怕失败与挫折,更有耐心。这是游戏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由此可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一样,是体现个性特征的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它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也与非智力因素有关,是人的智力、认知风格与个性特征的综合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标签:;  ;  

游戏与问题解决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