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论文_庞翼平

庞翼平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68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68例患者对子宫相关疾病及子宫切除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接受能力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干预前项目第1、3、8项分别为85.3%、91.2%、52.9%与干预后的95.6%、100%、3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项目中第2、4、5、6、7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开展术前、术后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对该病的恐惧心理及错误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子宫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69-02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理器官之一,对生育、调节激素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妇科临床治疗中,为临床治疗及挽救生命,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担忧子宫切除后会对身体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产生诸多负面情绪[1]。为此,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后期恢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我院妇科2014~2015年的68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妇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68例拟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年龄在38~55岁,平均年龄(45.72±5.10)岁,其中:子宫肌瘤36例,子宫腺肌症1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8例,68例患者均保留卵巢,排除恶性病变、精神疾病不配合调查者,68例患者均发放了自制调查问卷,收回68份,有效率为100%。将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及其配偶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及必要性,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饮食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基本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一对一的心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健康宣教 在充分尊重患者人格及隐私权的情况下,由年资老的医生和护士对患者及其家人讲解该病的病因及治疗情况。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行各项检查,包括行盆腔B超,宫颈TCT,或阴道残端TCT检查等。

1.2.2个性化干预

1.2.2.1心理支持疗法 术后患者常因子宫切除而产生自卑心理,感觉自己不能再扮演好女性角色,不愿谈及自己病情,对治疗失去信心,致使情绪低落,缺乏自信。为此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建议患者塑造自信的形象,使患者逐渐适应现状,培养阳光的心态。

1.2.2.2对生活的影响 毛丽伟[2]研究指出,与人们对手术会使性功能下降的理解相反,全子宫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性功能的改善,女性产生性快感的指令并非存在于子宫中,而是受大脑支配,并且女性出现高潮和快感的部位存在于阴蒂、阴道等位置,与子宫几乎无关,因此,患者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的降低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手术和解剖的错误理解导致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下降。医护人员应细致耐心的向患者及配偶讲解相关知识,解除思想顾虑,放松心情。

1.2.2.3对衰老及体质的影响 对于担心易衰老的患者,医务人员向其详细解释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并非由子宫分泌,对子宫进行切除时不会对卵巢产生影响,而维持女性特征的雌激素的分泌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女性患者不会容易衰老[3]。

1.2.2.4对家庭稳定性的影响 很多必须行子宫切除手术的女性,由于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术后影响到夫妻性生活进而影响家庭稳定。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还需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其进行宣教,消除彼此心理忧虑,进而对鼓励患者走出心理的阴霾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的生活。因此,鼓励和指导家属参与并支持心理干预工作,安排好家庭生活,让患者得到安慰和解脱,积极主动迎接手术。对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必要性。

1.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为子宫相关知识,其中包括8个项目,详见表1,问卷信效度经检验均在0.8以上,符合标准,待患者术后恢复期自行填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对子宫切除术的知晓情况及治疗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汇总,显示干预前患者对子宫及子宫切除术相关知识缺乏,形成错误的理解,干预后认知水平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疗效满意。患者对对子宫及子宫切除术相关知识理解及接受能力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的常见术式之一,随着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术后产生的一些问题愈发受到重视。部分患者对该术式及治疗转归认识不足,常有术后会产生失去女性特征,提前衰老,影响性生活和谐等错误认知,本文研究中,针对患者提出的错误认知,提出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潜在的心理隐患,提升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心理干预已成为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及隐私权,倾听患者倾述,与常规宣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中第2、4、5、6、7项这五个项目干预前与干预后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开展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消除手术对女性生理及功能改变的错误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其积极面对术后生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瑞.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报) 2013.12(4):55-56.

[2] 毛丽伟.子宫全切术与次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3.22(5):25-26.34.

[3] 李林转.妇产科子宫切除术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6):753-754.

论文作者:庞翼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论文_庞翼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