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莉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莉

张莉

(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儿科 河南 西平 463900)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1.9%,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患者体温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复发情况较少,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19-01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病,儿童发病率约为3%-4%[1],发病持续时间多为数秒到10min,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2],发作之后无任何神经系统体征,病情复发率高,一旦治疗不佳可引起患者智力受损,甚至危及生命;为进一步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最佳护理措施,我院选取6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3.6±1.7)岁,其中4个月-2岁15例,2岁-5岁9例,5-9岁7例,体温38.5℃-40.8℃,平均体温(39.1±0.4)℃;观察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3.2±1.5)岁,其中3个月-2岁16例,2岁-5岁9例,5-9岁6例,体温38.3℃-40.9℃,平均体温(39.3±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温等多种因素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展开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临床抢救措施,待患者惊厥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实施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包括病房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和降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病情观察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心率、呼吸、体温等各项临床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②降温护理,对高温持续不降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通过冷水灌肠或温水贴敷等方式降低患者体表温度,降温后擦拭患者汗水,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和床褥,保持皮肤干爽;③吸氧处理,通过面罩给氧方法给予患者常规吸氧,控制氧流量,改善患者脑细胞低氧症状;④心理护理,安抚家属情绪,减轻患者家属心理负担,并向其详细讲述小儿高热惊厥的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树立治愈信心;⑤营养支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力;⑥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咽喉中的分泌物,避免出现误吸情况,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收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体温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

观察组31 10.6±1.7* 5.0±1.2*

对照组31 18.2±3.3 11.4±2.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病情复发情况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中出现2例复发,复发率6.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7例复发,复发率为21.9%;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各年龄期(除新生儿期)小儿均可发生,以6个月至4岁多见,临床中将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有意识丧失,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则较差;且据资料统计,大约20%患者(高热惊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且发作后嗜睡者)在发生高热惊厥后可转变为癫痫,出现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小儿高热惊厥需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引发癫痫,当前环境下临床多对其采用药物治疗,且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适当的病房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温速度快,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预后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房君伟,侯小兰.小儿高热惊厥与血铅关系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8):1908-1909

[2]郑云舫.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39-5040

[3]史长燕.清热止惊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J].2012,19(02):93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