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要有“四”心论文_王清

浅谈作文教学要有“四”心论文_王清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鹊华小学 250000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纵观我们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文中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或者照抄作文书。第二个问题:文字虽是正版的,但是搜肠刮肚得来的,读起来没有感情,也没有实际内容。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开辟作文的新天地呢?笔者认为要从教师自身做起,要有“四心”。

一曰:“爱心”

所谓“爱心”就是爱岗敬业之心,是教师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其次要有一颗爱生之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当老师们看见学生的作文错字连篇,通篇只有一个标点符号——文章末尾的句号,这种文章是什么心情呢?怒不可谒?是的,我们会恨铁不成钢,学了几年的作文写作,竟然会错这么多的字,竟然会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但是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心痛,难道这就是我们小学生的作文? 难道这就是将要升入中学的学生的作文吗?在作文课前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说我们这里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只会上班挣钱,哪有时间陪孩子出去玩?孩子经历得少,看的书少,哪来的作文题材?是的,我不否认农村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有所不同,但这不足以说明我们农村的孩子就没有作文题材。要知道,农村有广袤无垠的田野,有大片大片的绿树,有碧波荡漾的池塘,有潺潺的溪水,田间有形形色色的说不上名字的野花,有沟渠池塘中高歌的青蛙,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小昆虫……这一切都是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那些身处城市里的孩子所感受不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我们教师有谁曾领着孩子认真观察过小麦、大豆,用心聆听过划过天空的布谷鸟那清脆的叫声?

不是我们不爱自己的职业,不爱自己的学生,只是我们爱的不够深切,唯有让我们的爱再热烈一些,再深切一些,才会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爱的动力。我们才能用心来发掘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开辟新教法,才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二曰:“耐心”

耐心,就是作文教学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厚积而薄发,不可急功近利。首先肯定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我手写我心。作文是孩子心灵的一扇窗户,是孩子语言积累和驾驭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真情流露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能够感受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笔可以不流畅,文章可以不优美,但是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当我们抱怨孩子的文章没有感情时,你有没有想过是我们抹杀了他们的真情,使他们写作文时缩手缩脚,如戴着手铐脚镣,寸步难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就会千篇一律、中规中矩、毫无新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批阅作文的时候要手下留情,耐心研读孩子文章中的心情,相信,只要有耐心,静等花会开。

三曰:“精心”

精心指导,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一颗童心来观看世界,以同龄孩子的角度来评价文章。要蹲下身来评判孩子的作文,对孩子的未来世界报以热情的关注,想象孩子世界里那五彩斑斓的阳光,体会泡泡糖中的无穷魅力。孩子只要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哪怕是很幼稚的、很可笑的,只要是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用自己的心发现的,他能完整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应当去给予高度的评价。应当极力避免出现少年老成的作文,“返璞归真,童心再现”,就是最好的文章。

四曰:“恒心”

“恒心”是说作文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积累、训练。曾经听到很多老师都说过,开始作文教学的时候热情很高,指导观察,讲解方法。可是半学期或者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工作热情就会慢慢降温,最后偃旗息鼓了。我想很多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想把自己的见闻想法诉诸于笔端,却往往词不达意,要是讲究文笔立意,遣词造句那更是费周折了。我们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刚刚学习写作的孩子呢?是的,有的时候我们孩子话说的可能并不那么完整,语句有时候也不通顺,词语运用得不那么恰当,可这不正是需要我们指导的地方吗?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持之以恒。

曾经听到一位家长说,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写作,我听了之后,很有感触。我想,去除了浮躁与功利,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会达到这个境界的——那就是“用心写作,书写自己的生活”。

论文作者:王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谈作文教学要有“四”心论文_王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