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及措施论文_陆翠

陆翠(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 2124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心血管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30-02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身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纠纷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困扰众多医院的主要问题之一[1]。

心血管疾病属临床多发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多变,甚至危及生命,入院治疗过程中,若护理不当,易受潜在不安全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医疗风险,加剧医患关系恶化[2]。本研究选取2012 年1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心血管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观察组中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8.37±6.24)岁;疾病种类:心绞痛6 例,冠心病7 例;心肌炎3 例,风湿性心脏病4 例,心肌梗死3 例,其他2 例。对照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02±6.13)岁;疾病种类:心绞痛5 例,冠心病6例;心肌炎4 例,风湿性心脏病5 例,心肌梗死4 例,其他1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收集分析50 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所有临床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及现场询问等方式征求患者意见,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指导用药、饮食,遵医嘱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1.3 不安全因素1.3.1 护理因素(1)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量过重,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引起患者的不满;有的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长,缺乏临床操作及处理紧急事件经验,且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不强,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急相应的法律储备,对于护理中的医疗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责任感,无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用药问题 心血管内科治疗时常涉及多种药品联合使用,药品种类多,名称复杂,配药时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发生药物错配或剂量不当现象。

(3)护理记录问题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规范化意识,护理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不能及时进行记录,而发生漏记、补记的现象,容易导致护理及治疗差错。

1.3.2 患者因素部分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配合度较差,常发生不遵医嘱用药、不按要求休息等现象;另外,部分患者在被询问病情时不能认真对待且对自身病情不能准确表述,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造成患者不满。

1.3.3 环境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较多、病房分布紧凑、床位较多,所以病房环境略显拥挤,当患者夜间病情恶化需抢救治疗是,会影响到其他病人,加重患者的烦躁、不满等情绪;同时心血管疾病检查项目较多,患者需往返奔波及长时间等待,也会引发患者的抱怨,产生医患纠纷。

1.4 护理措施1.4.1 加强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及责任意识,掌握正确的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定期对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全面满足患者对护理的各项需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4.2 健全护理制度建立健全药品配伍及护理记录制度,在配药各环节严格遵守制度进行,增强药物配比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降低差错发生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用药等及时记录,交接班时,接班护士严格检查核对交班护士的护理记录;不定期抽检护士的护理记录,对于记录不及时、漏记、补记及记录错误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1.4.3 环境护理对于危重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单独病房,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缓,尽可能降低医源性噪音,并及时制止可能出现的噪声性为,给予患者良好的休息环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医院布局,进行多项检查时可以合理安排顺序,避免反复奔波,以节省时间。

1.5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进行,满分100 分,>90 代表非常满意,75~90 代表满意,60~74 代表一般满意,<60 代表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满意度。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3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病急、病因多且病情复杂多变,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会发生差错事件,引发患者不满和投诉,因此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内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科室[3]。翟英芬等研究显示[4],分析护理期间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心血管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周柳嫦.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6):197, 200.[2] 李红霞, 李雁.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 护理研究, 2014, 28(11):4217-4218.[3] 刘荣梅, 闫薇薇. 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z1):223.[4] 翟英芬, 韩艳茹.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3(10):70, 106.

论文作者:陆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浅谈心血管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及措施论文_陆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