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好爸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爸爸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出生后,母亲就义不容辞地担任起了喂养、照顾孩子的责任。社会上也不乏颂扬母爱、强调母子关系重要性的话题。而父亲,仿佛离教养孩子的工作很远。对此,做父亲的有许多理由作出解释。有人说,男主外、女主内,照看孩子主要是母亲的责任;有人认为,男人为了家庭的经济和个人的事业,整天拼命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还有的父亲,因为婚姻状况(如离婚等),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教养孩子的义务了。难道孩子真的只需要一个好妈妈?
父亲的教养是母亲不能替代的
母亲在家中既可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也能督促孩子学习,还能和孩子一起玩耍。那么,是不是只要母亲尽心尽力,就能代替父亲对孩子的管教了呢?不是,父亲在家中扮演的不是“助理母亲”的角色。他与母亲的性别特征差异,使他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同于母亲,是母亲不能替代的。
●父母与孩子交往的活动和方式不同
与母亲相比,父亲较少参与孩子的喂养和生活照顾,主要参与孩子的游戏等活动。父子间的游戏比母子间的游戏有更多的身体活动,游戏的方式也更为刺激。例如,在婴幼儿期,父亲常常带孩子做“乘飞机”游戏,让孩子在父亲的大手中晃,体验“飞”的感觉。孩子大一些,父亲在游戏中能高举孩子旋转,或与孩子追逐打闹。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父亲这种“粗鲁”的游戏,常常让孩子体验一种既有一点害怕,又很开心的刺激情绪。
母亲与孩子通常做一些如讲故事、做手工、藏猫猫等常规的游戏,而父亲常能想出一些特殊少见的游戏与孩子分享,这不仅能给孩子新鲜感和更多的乐趣,也启发孩子在与其它同伴玩耍时能创造出好玩的游戏,从而在同伴中受到欢迎。
●父母给孩子的性别角色榜样不同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女性是母亲,第一个男性是父亲。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从父母开始认识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男孩和女孩分别从父亲与母亲身上获得性别认同,学习本性别的着装、行为和语言等规范。父亲给男孩树立男性榜样,提供女孩对男孩的最初认识,这是母亲不能做到的。
缺少父亲管教的孩子将会失去什么?
如果父亲很少参与或不恰当地教养孩子,其后果是:
●男孩在幼儿园或小学接触的大多数老师是女性。没有父亲做榜样,他们容易出现女性化倾向,或是缺乏男性的自信。
●缺乏父亲教养的男孩难以学会自制,这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及与别人的交往。
●缺乏父爱的女孩,对男性的认识可能会有疑虑,这影响到她们成长后与男性的交往。
●缺少丈夫的帮助,母亲管教孩子的负担会很重,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会力不从心,这会影响到母亲的情绪和家庭气氛,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怎样做一个好爸爸?
在关于怎样做父亲的一次讨论中,有人笑称理想父亲的典范应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父亲黄药师。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黄药师是一位积极参与抚养和管教孩子、关爱孩子、理解孩子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每位父亲也都希望自己是个好爸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尽早参与抚养孩子。有研究发现,如果从妻子怀孕开始,丈夫就予以积极的关注,有利于婚姻关系和父亲与孩子的亲密感。因此,父亲应尽早地介入照料孩子的工作。到了婴儿时期,父亲除了和孩子一起游戏,如摇抱孩子、引导孩子爬行和走路等,还应帮助孩子洗澡、换尿布、喂食等。这是父亲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
●做易让孩子接近的父亲。对孩子进行有效管理,形成权威感的重要前提是:孩子信任你、亲近你。因为只有孩子愿意接近你,才会坦诚与你交流。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并用合适的方法管教他。如果在孩子想和父亲说话或有求于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说“一边去,我正忙呢”或是“找你妈去,别烦我”,孩子就会渐渐失去接近父亲的愿望。有的父亲虽然参与管教孩子,但是过于严厉,让孩子感到害怕,也会失去孩子的亲近。这样的后果是父子间难以相互理解。因此,不要做冷漠可怕的爸爸。
●与母亲合作。养育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事业”,父母应始终保持合作,用相同的教育态度和管教方式对待孩子。如果父亲忽略与母亲的合作,进行另一套的教育,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个性。
●不管婚姻状况如何,也要与孩子保持接触。如果因为婚姻破裂或别的原因,父亲不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应时常去看望孩子或打电话问候孩子。
●努力工作,关注家人。有些做父亲的,常说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其实,孩子并不需要你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和他玩,只要用固定的时间和他谈心,如晚餐时、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你都可以和孩子对话交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关注家人;特忙的时候,打回个电话,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关爱。
世上不只妈妈好,孩子也需要好爸爸。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母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应与母亲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同时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