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元认知培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教学论文,元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教学应自觉进行元认知培养
在认知结构理论中,元认知指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整,对学生而言,指学生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过程主观思维观念和客观行为观念的自觉意识程度,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能力。学生个体认知过程的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的监控水平,因为,在整个认知活动的智力过程中,元认知处于支配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已证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具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心理学家的结论是,要使学生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具体而言,对于学生表现为历史学科心理发生的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主动评价阶段。即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历史教材和已有知识,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动机、态度、目的、计划、方法、任务、质量等等。从而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找准起点。
第二,主动调整阶段。指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自行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采取有效策略、方法,遵循最佳效益原则配合教学或进行自学和复习,从而找到适宜自己特征的科学、有效的认知行为途径。
第三,认知实现阶段。即在前认知行为途径的有效作用下,表现为圆满地完成历史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这样一个心理发生过程,也是元认知水平进一步发展的心理过程。如此循环,构成学习效率和能力(含元认知能力)螺旋式双向交叉发展、进步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其意义首先在于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改变。元认知的发展水平是人类认知能力水平的根本体现和最高级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就必须一方面注意以培养能力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了解、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特别是对学习本学科的心理发展水平,从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开展教学。这不仅客观上适应了当前教育教学突出能力、注重心理适应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教育教学的科学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更新。突出能力和重视心理适应的教学要求必然引导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上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反省,进而真正做到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认识对象来进行教学活动。教的方法好坏,在于学的方法好坏,所谓学科能力,其核心正在这里。
二、历史教学中有关元认知的知识
历史教学主动开展元认知培养,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和拥有大量的元认知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历史学习的元认知知识,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策略性地传授和培养。一般而言,有关历史学习的元认知知识的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现成的元认知知识。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前人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如历史学科特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等,这是这方面知识的主体。教师应对此有足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本人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元认知知识的积累。这主要是总结自己学习历史的体验。再次,是教师从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收集到的元认知知识。这主要指既具有个性特点、独创性,又具有普遍适用和启发意义的学习体验。后两者,作为直接来源于教师本人和学生的体验,虽然大都是前人现成体验的再体现,但由于距离学生实际近,适宜学生心理特征性强,又都是结合个性特征发展了的元认知知识,且又具有鲜明的对照比较性(正确与错误、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故对培养学生元认知水平有非常直接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向学生回顾自己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策略,或向学生推荐、介绍一种学生自己学习历史的独特方法,或教师在学生某一学习阶段中指出学习中应出现的正常的心理态度,并有针对性地施教或采取策略等。其效果应该不言而喻。
历史学习有关元认知知识从分类角度看,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有关历史教材、历史知识的结构特点、难易特点、思维特点、方法特点等。其意义在于学生明确这些特点后,利于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进行学习活动、表现为面对怎样的教材、知识内容,学生会立刻做出相应反映,明白应怎样加以掌握。如,中国古代史知识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内容,学生明白应从五大内容分类并寻求诸内容间的相互内在联系去记忆、理解、掌握。
第二,有关历史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主要指学生在不同学年、不同教学要求上要达到掌握历史知识在量和质上的目标。其目的是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理状态、明确学习目标以调动学习主动性力争靠近目标。比如,高三历史学习任务,可以在分析评价当年高考试卷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当前学习历史的目标是:知识的信息量多而具体,认识层次深而灵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能力,因此,必须肯下功夫记忆大量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特别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思维分析。这恰又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第三,有关历史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主要指主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客观学习步骤、行为策略的知识内容。其意义在于选择有效的途径迅速实现学习目标。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根据历史知识特点进行记忆的方法,目录、提纲式阅读方法,有效的听课方法,处理笔记、作业方法,应试策略、合理利用时间、制定计划方法等等。
第四,有关学生个体和群体方面的知识。主要指学生受心理、生理发展水平限制而呈现出的思维特点、记忆特点、个性特点、兴趣特点、情感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种方法和策略因个体和群体而异,呈现为独特性和普遍性。如,学生掌握自己遗忘规律后采取的记忆方式。再如,适宜某一班级群体情感特征而采取的学习策略。还如,学习在某一过程、阶段呈现出的心理状态、特征而针对性采取的措施等等。
三、历史教学中进行元认知培养的方法
第一,有针对性、适时适宜地传授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元认知知识的传授来实现的,由于这种教学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意义而进行的次生辅助性内容,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造成学生知识负担,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又要能达到教学目的。如,课堂上教师分析某一历史现象时,就可同时向学生介绍分析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试卷讲评中,针对学生错误的原因,介绍克服、减少错误的学习方法。在新课开始前自然地介绍一点新课知识的特点。学生学习困难时,指出其正常的心理状态并助其解决困难等。
第二,对学生元认知监控水平进行引导。
实际中,学生在接受某一方面元认知知识后,受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影响,元认知监控水平的实现有困难,因而,教师必须进行适当地引导,从而使其发挥实际效益。引导主要是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中去帮助实现,同时也必须是教师介绍的元认知知识适合学生特点而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利用价值,否则,介绍得再多亦无意义。比如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学生表现出的最大困惑是一方面知道应该运用这些原理,另一方面却感到难于掌握众多的原理,更难于结合原来来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介绍具有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又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上,常常是各类书籍和很多教师能介绍各异其趣的数十种方法,但实际结果是学生哪一种方法都难于用上,因而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实际可用的一两种方法即可。
第三,对学生元认知监控水平直接进行有效干涉。
在教学中常会遇见,教师介绍某种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加以利用,即表现为元认知监控水平处在难于自觉实现情况下,教师就必须断然采取直接干涉的方式,久而久之,元认知监控水平达到自觉实现。应该说这亦是发展学生元认知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历史作业学生在处理上普遍存在思维混乱、表达不清等现象,光强调让学生注意思路、语言、表达方式,并介绍一些好的作业方法仍然达不到效果,只好采取硬性规定,先制定出作业处理程序,再要求必须按此步骤处理作业,如此反复几次,效果顿然改观。但是,要十分注意的是教师的干涉必须是能够进行干涉的领域以及肯定能够使监控水平正向发展的元认知领域,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干涉的方法要在使用上持慎之又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