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萃文中学 514459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努力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初中数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就需要我国广大的初中数学老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找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初中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但要我们教会学生掌握好基础的书本知识,更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教会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其中课堂教学的好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探索有效的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教者用友情、亲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心理认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提高,课堂上注意力也就相对集中。笔者曾经任教过两个平行班,其中一个班是半途中新接的,两个班的基础相近,同样的授课,取得的效果却大不相同,用同一张试卷测试,均分落差却在十分以上。究其原因,是因为新接班的学生在心理上对新老师一时不能认同,表面上规规矩矩,思想上却在开小差。后来通过师生沟通,循循善诱,差距也就慢慢缩小了。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用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一切的创新从疑问开始。中国人历来把研究工作称为“做学问”,也是这个意思。现在的数学教学中也提倡质疑教学法,质疑教学法就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思想、新颖的教学方法、人性化的教学设计来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出问题(既可是教师提出,又可以是学生生疑),组织课堂讨论,以此来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机会。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即问,不懂就问,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和讽刺。
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单靠嘴说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创新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不外乎让学生不断地创新某道题的解题方法,很多问题都不单单只能用一种办法解答出来,这种题只有很小一部分。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大多数的习题都是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解答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思路和要点,以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习题解答能够有效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借助于一题多解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多种问题解决的构思和方法,不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某班去买演唱会门票,分别为300元和500元,一共买了二十张,花掉7600元,问两种门票各多少张?学生通过仔细研究,逐渐发现可以运用二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两种方法解答。
四、衔接课内课外,拓展教学创新空间
教科书上有很多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每章节后的“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内容,很好地延伸了课堂数学知识。如画图、测量距离、手工制作等技能,能拓展教学创新空间。而生活中到处都充满数学问题,其中有不少好的生活例子。如:木匠做木制锅盖,有两个内外同心圆的大小问题,并由此决定木制锅盖边的斜面;利用手上的直尺画直角,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在做好的新门上钉上斜木条,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泥工利用铅锤砌墙,垂直的活用等生活问题,都是很好的数学资源,如能很好地结合教学内容来学习,从而衔接课内课外,对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有很大帮助。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提高中职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教者的精心设置。作为教者,必须着重考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优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桂珍 共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文理导航(中旬),2011,(09),69-70。
[2]杨天明 有效:抓住整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34-35。
[3]谢广玉 抓住整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76-77。
论文作者:廖伟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