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总储量高居世界第三位,煤炭产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煤炭行业为工业、建筑业、火电业、化工业源源不断地输出大量原料、燃料。但国内煤矿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深度深,从业人员队伍庞大,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煤矿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煤矿生产中,常常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实施系统化的煤矿安全管理。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措施
引言
我国大多煤矿采用井工开采,煤层地质复杂,地下水含量较大、瓦斯爆炸、自燃发火及顶板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矿井的延伸更加大了开采的难度,矿井灾害也呈上升趋势。
1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偏低
由于煤矿生产受自然地质条件影响严重,许多事故机理仍未真正破解,从业人员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矿山主体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煤矿工作,现有管理技术人员和具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流失严重,导致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同时,采掘一线人员安全素质偏低,安全培训较少,从业人员整体安全技能偏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现象频繁,甚至部分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态度。
1.2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煤矿安全工作压力存在“棚架”现象,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依然存在。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向煤矿下达的产量、掘进进尺等指标越来越高,导致矿井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现象增多。另外,部分煤矿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未真正落实下去,对国家及其部门已做出的决策,认识上有差距,行动上消极,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意识不强
当前部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仍存在意识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煤矿干部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作风不扎实,未真正将其作为煤矿的安全基础工作而常抓不懈,往往做表面文章,为应付检查而停产停工突击搞静态达标;二是有些煤矿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具体实施中执行标准不严、不细,在工作中没有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达标规划。
1.4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够
煤矿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煤矿科技创新工作未跟上;安全投入不到位,造成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在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未按照规程、措施及有关标准进行施工操作;加上受煤炭价格上扬影响而出现的超能力生产等诸多原因,导致煤矿生产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在日常管理中,部分煤矿管理人员对隐患排查治理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力、安全投入少,或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安全素质不高等原因,致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不落实、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有效发现治理安全隐患。
2煤矿安全管理措施
2.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制定并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营业执照等证照;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年度计划,并建立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职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方法》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疏干排水、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调度等13个方面设置了标准化评分表,强度必须主动辨识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做好通风管理、瓦斯管理,严控井下爆破,积极防治涌水、冲击地压等各类地质灾害。《方法》要求采煤作业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禁违章作业,严禁随意开采留顶煤、底煤;在掘进作业、运输作业、机电设备使用管理、职业卫生、安全培训等方面,《方法》也作出了非常精细的规定与评分方法。可以说《方法》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极高的可操作性。
2.2强化制度管企,文化管企,更好落实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强调的是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奠定稳定的安全管理基础。“超前预防”强调的是标本兼治,重视政策治本,源头治本。“贯穿全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方法,就是规范人的行为,落实岗位责任,强化行为规范。“关键落实”强调的是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文化管企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安全文化是安全理念的升华,是指导每位员工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矿井生产设备也有了较大成都的改善,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和人的行为作业并未得到提高,进而影响到了安全系统的稳定性。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危险源的实时监控
在煤矿作业中企业可通过传感技术的应用,将开采作业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及危险源数据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上传到主控室中。通过系统的自动化分析,对危险予以识别和报警,确保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危险源的处理,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避免现有人工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如危险识别准确率低、危险检测不及时等,以此来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安全监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统,这更加有利于集中管理,实现对生产设备在线的监控,并最终形成综合化在线、实时监控平台。
2.4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首先,管理人员需先获得有关培训的责任证书,参与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参与安全生产培训活动且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到生产作业中来。而培训和考核的内容也要具有全面性,既要包括煤矿安全知识及相关制度内容,也要包括技术标准操作等专业内容,以保证安全生产作业的全面落实。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施工企业应定期对作业人员展开能力培训和考核,并对该阶段的工作情况予以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以此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大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
2.5完善安全激励机制
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方法,重视员工在煤矿企业中的地位及作用,建立包括提升员工的经济、荣誉、政治待遇等各种激励机制,切实逐步提高员工的经济收入和政治待遇,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发广大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除了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合理管控,还要加大人员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保证各环节作业的完成效率。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此来加大对危险源识别及管控的力度,减少危险的发生,最终推动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许继生.浅谈小煤矿安全隐患及治理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和科技,2008(03).
[3]美少云.地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1.
[4]陆柏,傅贵,付亮.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理论比较[J].煤矿安全,2006(5):66-70.
[5]刘彦昌.浅谈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06).
论文作者:张聪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煤矿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煤矿安全论文; 从业人员论文; 矿井论文; 危险源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