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261300
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如果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是乏味的,也是低效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这成为教师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润物细无声
作为教师非常清楚“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方法的指导对某些学生可能适用,但是对部分学生而言却不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如何让他们也能在学习上更进一步,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生命的个体,受教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如何保障这些权利,愚以为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教育的精髓就是 “以人为本”,只不过这里的对象变成了学生,我们的教育应该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基于这种考虑,特别是随着学校年级将学生划分指导导师后,我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跟学生交流,深入到每一位学生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与我的距离迅速拉近,甚至有些学生主动找我,这时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趁着这股良好的劲头,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我的做法是先向他们展示大师风范,找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大家的视频给学生灌注这种理念。我为他们准备最多的是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的视频。彭林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传统礼仪文化的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颇有见地,因此,聆听大师的声音从而加强他们自身的修养成为他们课余的学习内容。经过三个月以来的观看,学生们在无形中将这种外在的道德规范不断转换成自身的品质,原有的恶习正不断远离他们。随举一例:上午第四节是放学时间,学生一般都会忙着吃饭,或者回家。铃声响后,只见一生刚要冲出教室门口,这时班长来了一句“长者先,幼者后”。乍一听,作为教师都感到惊讶。看来没有浪费时间,终于见到效果了。
二、知之,好之,乐之
当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后,接下来应是培养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进去。然而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奋点成为提高学生兴趣的着力点。
对于课本内容和知识,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实现恰当地解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延伸他们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是:
1.通过学校图书馆,利用学校特别是历史学科方面的藏书。在进行某一问题的学习时,可以事先对需要进行课外拓展的问题列一总表,学科课代表将问题分到每一个学习小组,最后由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完成。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经常性地穿梭于教室和图书馆之间,班内学生到图书借阅由此也变得频繁。
2.对某些具有辩论性的问题,安排在学生放假期间。学校每两周放假一次,因此,将这种辩论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回家后可以更广泛地搜集材料(主要通过网络),对这一问题形成书面材料,整理之后等待开学后小组辩论,从而将问题解决。
3.对于学术性较强的问题,则由教师本人进行材料展示,深入进行详解。特别是这类问题,因为学术界都有很多观点,有时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通过以上三条途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小组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更加浓厚,上历史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思路胜于方法
对于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然而,方法背后始终贯穿着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关注度,将当下学习和成就他们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待学生的学习不能人为地划分三六九等,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科。针对历史学科,很难说哪位同学要比其他同学优异,因此,将当下的学习与他们的未来打算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才能离他们的成功更近一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分组打下基础。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茫然。针对这一现实,特别是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传统的“因材施教”理念特别具有针对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学案内容上做统一安排,但是学生有选择做哪些问题的权利,即每一份学案发放之后,由小组成员在自我预习的基础上针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且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选择学案中安排设计的题目。
诚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及时把握学生的心态,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活动。然而,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多一份思考。
总之,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然而核心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这也是他们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将激情尽可能地释放,教育的价值才能最终体现,我们的高效课堂方可最终实现。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高效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