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健脾补肺益肾,降气化痰祛瘀,可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优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中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疗效观察
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多为阻塞性,一旦发病,多渐进性进展,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西药治疗多需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且不良反应大,中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优势得到体现,疗效得到广泛肯定。近年来,笔者以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患者44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10月收治的88例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确诊。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57~80岁,平均(65.6±9.4岁);病程4~21年,平均(8.2±3.4)年。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6~80岁,平均(65.3±9.1岁);病程3~20年,平均(8.4±3.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内科学》[2]中关于肺胀的辨病辩证依据制订:①咳嗽、咳痰每年持续或累积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②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③可伴有桶状胸、肺部听诊呼吸音降低、干湿性啰音、叩诊过清音、心音遥远等体征;④胸部X线可发现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度增高、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残根状纹理,胸腔前后径增长,肺容积增大,横膈位置低平等肺过度充气征象;⑤肺功能检查可发现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FEV1/FVC等值降低;⑥痰白黏腻或为泡沫状,畏风易汗,倦怠乏力,脘痞纳少,舌暗,苔浊、腻,脉滑,证属痰浊壅肺。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80岁;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肺部肿瘤;②伴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可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1.4治疗方法 两组均要求戒烟,远离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对照组给予敏感抗生素、沙丁胺醇、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等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自拟补肺降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紫苏15g、黄芪45g、桂枝12g、前胡15g、紫苑12g、枳壳15g、桑白皮12g、苏叶15g、半夏12g、川芎12g、桃仁12g、大枣六枚、生姜三片。随证加减:胸满痰多者加葶苈子12g、莱菔子12g,痰多泡沫者加麻黄10g、细辛6g,烦躁神昏者加石菖蒲12g,水牛角3g冲服,喘息难以平卧者加人参12g,沉香12g、蛤蚧3g冲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
1.5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行肺功能检查,记录FEV1、FEV1/FVC并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变,以评价疗效。记录治疗过程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及患者例数,以评价安全性。
1.6 疗效标准 根据疗效指标的变化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制定疗效标准: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肺功能指标恢复;显效: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反而加重。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所得各数据资料采用SPSSl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3 安全性对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腹泻、口干等不适,发生率为9.09%,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腹胀、纳差等不适,发生率为4.5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95,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类型,多因气道炎症长期慢性反复发作,使支气管粘膜增厚,破坏肺结构,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4]。其在中医学中主要属于“肺胀”之病,肺胀的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指出了本病虚满的基本性质和典型症状。汉代《金匮要略》还观察到肺胀可出现浮肿,烦躁,目如脱等症状,认为本病与痰饮有关,开始应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药进行辨证论治。隋代《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在病理上充实了痰瘀阻碍肺气的理论。清代.《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5]。肺为储痰之器,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气机壅滞,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气机失畅,水湿停聚于肺,结而为痰。肾纳气,为气之根,肾虚则不能纳气,呼吸短促难续,动则更甚。肺气胀满,脾失健运,津液不能化津,留为痰浊,肾失熏蒸,痰浊聚结,气机阻滞,血行涩滞,心脉瘀阻而渐成危症。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为主,表实以痰浊、血瘀互见,故治疗总以健脾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散瘀为主。
本研究自拟补肺降气汤以紫苏祛痰止咳,黄芪益气升阳共为君药,补肺益肾,化痰降气。桂枝纳气平喘,前胡下气祛痰,紫苑润肺止咳,共为臣药,助君药纳肾润肺,祛痰平喘,温补正气,泄降痰浊。桑白皮泻肺平喘,苏叶宣肺平喘,半夏燥湿降逆,枳壳理气消胀,川芎行气活血,桃仁祛瘀生新,共为佐药,助君臣散浊瘀,平咳喘。大枣、生姜和中调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祛邪兼顾扶正,补虚兼顾阴阳,降气平喘泄浊,补肺逐瘀生新,上下并治,标本兼顾。本组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自拟益肺降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总之,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健脾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散瘀,可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优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9):608~644.
[2]孟俊峰.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152-153.
[3]罗方文.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7):63-63.
[4]张农,周红卫.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07):1172.
[5]赵艳华.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616.
论文作者:赵本普,张可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肺气肿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体征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