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低,落点高--对2010年高考文学常识名句复习准备的几点建议_文学论文

起点低,落点高--对2010年高考文学常识名句复习准备的几点建议_文学论文

起点要低 落点要高——2010年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点论文,名篇论文,名句论文,要低论文,几点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识记文学常识与默写名句名篇,是高考全国卷和各省市卷中较为稳定的基础性题目,一般放到试卷第四大题的位置来考查,赋分也基本上稳定在5~6分之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这一考点的考查重点是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2007年的18套高考试卷中只有5套涉及了文学常识的考查;2008年的19套高考试卷中只有天津卷、湖北卷、重庆卷与江西卷涉及了文学常识的考查;2009年的18套高考试卷中也仅有湖北、重庆与江西三地的试卷单独考查了文学常识。因此,复习备考中,对于识记文学常识与默写名句名篇应该有所侧重。

有所侧重,首先指的是不可偏废,不能放弃。尽管目前文学常识单独设题的试卷本身不多并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我们还是要按照“删繁就简,突出重点,适当拓宽,分类归纳”的原则指导学生对文学常识进行必要的整理与识记。因为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不单是“考纲”的要求,也是培养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以及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热爱之情的需求。说得更实际一点,这些知识的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鉴赏、语言表达以及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据此,对文学常识的复习提出如下建议:

1.紧扣课本,删繁就简,引导学生按照五个知识点来整理并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基本信息。这五个知识点是:姓名(字号)、国别、时代(或朝代)、成就(或荣誉)、代表作品。这些基本信息如果运用表格填充法来整理并识记,复习效果会更好。

2.突出重点,适当拓宽,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文学样式进行分类归纳。小说、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的作家在原有要点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两个知识点,即选入课文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及这一形象的意义;诗歌、散文这两种文学样式的作家也重点拓展两个要点,即作品中的名句和作者的流派风格。这两点最好要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以此将文学常识的归纳与名句默写、语言运用、写作素材的积累联系起来,收到一石三鸟之效。

这样的复习方法可以将繁多庞杂的文学常识变得清晰有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进行识记和理解,也便于学生有规律地把握重要作家的基本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提取这些信息,较好地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由于这样的复习落点较高,学生也就不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了,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有所侧重的第二层意思是对重要的考点和重点的内容重锤敲打。下面我们就对最近三年来特别是2009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重点、考查形式、失分原因作些简要的分析,以期较为准确地把握命题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一、默写名句名篇试题的考查重点及启示

2009年的18套高考试题共考查名句137句,就取材范围看,主要考查了先秦散文和唐宋诗词(这两项占了总数的57.41%),其次是对赋的考查,最后是对楚辞、骈文和曲的考查,比重分布和前两年基本相同。可见,唐诗、宋词和先秦散文仍是多数试卷的考查重点。

依据桑哲先生对最近三年55套试题所考查的名句名篇出处的统计,《劝学》《赤壁赋》《论语》《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师说》《琵琶行》《锦瑟》《将进酒》《孟子》《扬州慢》《蜀道难》等经典名篇成为了命题者考查的重点,其中,杜甫、苏轼、孔子的作品在2009年竟都被考查了9次之多。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考查名家的经典作品是高考命题的大方向,高考试题完全体现了考纲“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原则与要求。这就给复习备考以明确的导向——要让学生在背诵时放心地按照“名(篇、句)”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不折不扣地、认认真真地加以落实。所谓“名(篇、句)”指的是著名作家的经典篇章或经典篇章中由于写景生动、议理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而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指的是学生熟悉,一般包括新课标和现行教材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与段落。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命题的省市要特别关注本省市规定的背诵篇目。

二、默写名句名篇试题的考查形式及启示

近三年来,要求从多个题目中选择其中一部分来完成的试题依然是主流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一般采用两种考查方式:一是“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缺部分的内容”,二是“根据提示和评论填写空缺部分的内容”。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缺部分的内容”这一传统的命题方式日趋多元,有给出前句填写后句的,有给出后句填写前句的,也有考查对整篇、整段的记忆的。“根据提示和评论填写空缺部分的内容”这一新型的命题方式也日渐多样化,有将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结合起来命题的,有将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作为提示来命题的,也有将对不同诗文的理解与评价综合起来作为提示来命题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试题形式的多元化也带来了考查重点的多样化。名句、名段、名篇,甚至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文学常识的关联也都进入了命题者的视野,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不仅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名句的背诵,而且要特别强调篇章段落的背诵,确保规定的背诵篇目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三、默写名句名篇的失分原因及对策

我们知道,对于默写名句名篇,高考的评分一向比较严格,每一空格1分,一个空格中的一句话有一个错别字、字序颠倒以及增一字、减一字均不能得分,这就表明高考最终检测的不只是“记得住”,还要“写得对”。然而多数考生常常因为字序错误或书写错漏失分,这就暴露出了复习备考过程的不完整。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不能只停留在能够背诵的环节上,还要加大默写的训练力度,及时跟进检查订正的步骤。简单地说,就是要贯彻实施“背诵—默写—订正”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背诵—默写”是起点,“订正”是落点。起点要低,落点要高。“起点要低”指的是“背诵—默写”要从每一篇、每一段以及每一句抓起,确保规定篇目的背诵句句准确、段段落实、篇篇过关;“落点要高”指的是要让学生在“订正”的过程中经历“知错—识错—改错”的过程,从而对书写正确形成一种高度的自觉。

“知错”是容易做到的,学生可以自己默写自己校对,也可以同学之间互查互改,难点是通过认识出错的原因彻底改正书写的错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识错—改错”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具体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留心词语顺序。有的诗(文)句,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或语序来识记与书写往往会出现错误,要提醒学生特别留心。例如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就有两处容易出错,一是容易将“久长”写作“长久”,二是容易将“又岂”写作“岂又”;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句,就容易将“歌诗”写作“诗歌”。

2.辨析同音异义字。古诗文中存在着大量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需要在识记与默写时仔细地辨析。例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三句中,“度”的意思是打发时光,容易错写为“渡”;“幽”的意思是“隐蔽的、隐秘的”,容易错写为“忧”;“销”的意思是“熔化”,容易错写为“消”。

3.关注同义异形字。古诗文中意思相同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也屡见不鲜,它们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稍不留心就会成为得分的“盲点”。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就容易将“材”写作“才”;“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一句,就容易将“惟”写作“唯”。最为典型的要数荀子的《劝学》,一篇之中就同时出现了两个极易混淆的字:“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注意通假现象。古诗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常常以本字来读,这样写的时候就容易想不起借字来,导致书写错误。如“来吾道夫先路也”,极易将借字“道”错写作本字“导”;“莫春者,春服既成”,极易将借字“莫”错写作本字“暮”。

5.留意语境与出处。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常常会导致书写错误。比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两句,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就会把“始”错写为“使”,把“深”错写为“森”。

6.突破生僻字。尽管近三年来古诗文默写中每年考查到的常用字表外的汉字只占到5%左右,通用字表外的汉字每年也仅有一两个,但是经典名篇中的生僻字还是要突破。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鹜”字,学生极易误写。对于经典名篇中的这些生僻字,教师应从字的结构与意义上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各个击破。

标签:;  ;  ;  ;  

起点低,落点高--对2010年高考文学常识名句复习准备的几点建议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