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仁县妇幼保健院 651400
摘要:目的:探讨怎样通过心理效应消除患儿、家属及护士的不良心理因素,让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分析影响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因素,消除患儿及家属的不良心态,护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消除不良影响,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通过应用心理效应,消除了不良心理因素,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 静脉穿刺中,让患儿及家属都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效应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应用。
关键词:心理效应;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给药;新型护理理念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患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的护理操作技术。在新型护理理念中,护士仅仅把针打上,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还不能满足患儿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穿刺不成功更易引起医患纠纷。所以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很重要。为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减少医患纠纷,笔者总结经验,就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心理效应来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谈点体会与心得。在静脉穿刺中,消除患儿、家属及护士的不良心理因素,让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影响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
1.1 患儿的心理素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儿童,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差,大部分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对疾病的感受,对治疗感到恐惧,很难主动配合治疗,致使穿刺不易成功,针头易脱出移位,导致二次或三次穿刺,这样就更使患儿对静脉穿刺充满恐惧。降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2 患儿家属的心态。由于现在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当孩子患病时全家都心情特别焦虑,情绪不稳定,害怕给孩子造成痛苦,渴望一针见血,总对护士穿刺技术不放心,特别是第一针穿刺不成功时就会很担心,甚至说一些不文明的话,有的失去理智,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增加护士了的心理压力,给护士带来了心理压力,自然会影响护士的有效操作,降低穿刺成功率。
1.3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静脉穿刺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的护士认为,当天穿刺第一个患儿如果一针见血,当天就很顺利,否则就不顺,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的表现。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及陪护人员挑剔,指责,使护士更加紧张、胆怯、焦虑、烦躁,导致穿刺失败[1]。也会降低穿刺成功率。
2对策
2.1消除患儿及家属的不良心态。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才能根据其心理需求有的放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穿刺前护士应从揣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开始[2],不同年龄的患儿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半岁以内的婴儿对痛觉不敏感。学龄前期的患儿大脑和痛觉发育完好,自控能力差,但是可塑性强,受周围环境、医护人员的影响很大。学龄期患儿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知识、经验的增长,已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来拟定自己的行为,其心理压力与成人接近,非常注意医护人员和家属对自己疾病的态度。故应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儿配合,并耐心回答患儿和家属的种种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消除不良心态。通过充分沟通,给予安慰、鼓励和疏导,减轻患儿的恐惧,仔细观察患儿的感受,寻找穿刺部位时,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选择穿刺部位的权利。[3]穿刺操作要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2.2护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患儿静脉穿刺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可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护士因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加之患儿血管条件不好,担心不能一针见血,或者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挑剔、指责都会产生紧张、胆怯、焦虑、烦操等心理。
2.2.1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心理素质,做到心理健康、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宽容豁达,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4]穿刺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不稳定情绪,不带情绪上班,保持情绪稳定,遇到突发事件时应用娴熟的静脉穿刺操作技术,沉着、稳定的心理,应用非语音行为给患儿及家属希望。
2.2.2 增强责任意识。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者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工作中的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业务技术,[5]同时,也就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2.3做好交流沟通。无论穿刺成功与否,都不要急于离开,多跟患儿及家属交流、沟通,叮嘱注意事项,做好健康教育,让患儿及家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感觉到被关心、被尊重,会发自内心的对你说声“谢谢!”,这就是一种良好心理效应的收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加上患儿及家属恰当的配合是让人与人合作心理效应技能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效应。[6]它能让医患之间的矛盾通过关心和被关心、尊重和被尊重在看似简单的揣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工作中达到最佳身心状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感受疼痛的程度,去寻找与病人合作的机会,让心理与生理沟通,语音与非语音结合,让患儿及家属都能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效应在临床工作中的完美应用。
参考文献:
[1]席红霞,李桂荣,霍素芬。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59
[2]王寅冰,李霞。如何应用心理效应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8;18(10):56-57.
[3]陆静,小儿静脉穿刺时家长过激言行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11):231-232.
[4]杨见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A].2014年河南省第三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培训班暨第四届PICC临床应用高级研讨班论文集[C].2014(05):1432-1433.
[5]袁燕萍,叶庆嘉,林丽芳.门诊学龄前期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06):341-342.
[6]刘峥,钟丽华,倪嘉伟,覃蕾,戈玉梅.2%利多卡因与33%硫酸镁湿敷治疗对比剂大量渗漏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3):1543-1544.
论文作者:杜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论文; 成功率论文; 护士论文; 效应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