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医院 药剂科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甘精胰岛素和中低效糖蛋白新人胰岛素(NPH)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方法:56例患者每日晨起口服瑞易宁4mg后,每晚10点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42)注射甘精胰岛素,NPH治疗组(n=14)注射NPH胰岛素。治疗12周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量并调整胰岛素用量,分析FBG达标时,甘精胰岛素用量与FBG和BMI质检的病程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红蛋白(Alc)和全天血糖谱均开始下降,但两组的降低量并无显著差异,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显著低于NPH组(P<0.05)。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用量与患者治疗前的BMI和FBG有显著关系。结论:患者注射中或长效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量,其中甘精胰岛素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长效甘精胰岛素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ype 2 diabetes daily injections of insulin glargine and insulin inefficiencies glycoprotein newcomers probability glycemic control and hypoglycemia(NPH).Methods:56 patients with early morning daily oral Switzerland after Yi Ning 4mg,every night before bedtime insulin glargine injected insulin glargine,NPH treatment injection of NPH insulin.analysis FBG compliance,glargine insulin dosage and du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inspection of FBG.Results:after treatment,hemoglobin(Alc)and all-day blood glucose spectrum have started to decline,(P>0.05),the probability of hypoglycemia with insulin glargine treatment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PH group(P <0.05).When blood glucose,insulin glargine dosage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former patients of BMI and FBG.Conclusion:Patients with long-acting insulin injections or blood sugar levels can be reduced,which glargine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Keywords:Type 2 diabetes;oral hypoglycemic agents;long-acting insulin glargine
国外学者开展的关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人们已经对强化血糖控制的意义达成共识。当人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时,人体罹患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概率便显著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血糖控制中,往往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将Alc水平控制在7%以下,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始终很难达到治疗目标。目前越来越多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加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逐渐延长,仅依靠口服降糖药已经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注射胰岛素成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1]。为此,本文分别对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和中低效精蛋白新人胰岛素(NPH)并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方式来观察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并分析FBG<6.7mmol/L时,长效甘精胰岛素用量与患者治疗前FBG和BMI质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在本院治疗史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曾口服各类降糖药超过3个月且效果不佳;年龄30-70岁;BMI 19-30kg/m2;7.0mmol/L≤FBG≤13.0mmol/L。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胰腺炎且胰腺被切除、肾脏疾病、全身性疾病、肝功能异常、有心梗病史,妊娠期的妇女。经筛选共56例患者符合标准,其在年龄、性别、FBG、糖尿病合并用药、糖尿病病程、肝肾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42)和中效NPH治疗组(n=14).两组患者在晨起口服4mg 瑞易宁,而每晚睡前10点则分别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NPH。起始的注射剂量为1.5IU/(kg·d),随后每3d增加2 IU,以空腹血糖(FBG)≤6.7mmol/L为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患者每日测定FBG,在0周、8周末和12周末时进行每日8个时间点的血糖(三餐前、餐后2h、睡前、凌晨三点)测定。在第一次注射胰岛素前需要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术和血糖测试技术培训。告知医护人员需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反应和事件,认为患者FBG<4.0mmol/L即为低血糖现象。在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要尽量在家餐前测定当时血糖值,缓解患者的低血糖症状。
本研究中进行随机、开放性的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所使用的呃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IU/mL)由辉瑞集团提供,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由丹麦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1.3 数据统计
用Excel2007输入数据,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患者治疗前后的FBG、Alc以及餐后血糖变化采用t检验,低血糖发生例数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6例患者在12周治疗结束后,未出现脱落情况,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天血糖谱变化
12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全天血糖下降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终点时刻,长效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全天各个时间点上的血糖均值均显著低于NPH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在晚餐前后的血糖值与NPH治疗组相差较大:晚餐前两组患者血糖分别为6.8±2.2mmol/L和8.9±3.5mmol/L;晚餐后两组血糖值分为10.8±3.2mmol/L和12.6±2.8mmol/L(P=0.069)。经12周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患者Alc下降了0.82%,而NPH组下降了1.1%,两组的下降率并无显著差异(P=0.244).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例数的比较
长效甘精胰岛素组出现3例(7.1%)低血糖患者;NPH治疗组出现5例(35.7%)低血糖患者,长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显著低于NPH组(χ2 =7.158,P=0.008)。
2.3 长效甘精胰岛素组血糖值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FBG和病程的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分组时FBG<7.6mmol/L组和 FBG>8.7mmol/L组之间的胰岛素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21);BMI<23kg/m2组和BMI≥23kg/m2组之间的胰岛素每日注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9),而按照病程分组时,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每日注射剂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
2.4 甘精胰岛素用量与患者FBG和病程的关系
将补充甘精胰岛素的患者按照相应的基线FBG分为3组。其中FBG>7.6mmol/L的治疗组与FBG<8.7mmol/L的治疗组之间的甘精胰岛素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21)。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组,却发现不同病程组患者之间的甘精胰岛素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多篇糖尿病临床治疗和控制的文献中报道了长效甘精胰岛素和NPH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研究显示在实现FBG<6.7mmol/L的前提下,长效和中效胰岛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长效甘精胰岛素在使用中发生低血糖的比例较低,安全性更好的论点。在达到治疗周期终点时刻时,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血糖值均低于中低效糖蛋白新人胰岛素组,可能的原因在于甘精胰岛素能够维持24h左右的血药浓度,这也是长效甘精胰岛素的显著特点之一。而中低效糖蛋白新人胰岛素的血药浓度仅能维持12-16h左右,这可能是导致患者餐后血糖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这种相对作用平稳的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以固定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注射,患者在使用时将更加便捷。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从循证医学的视角提出了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的论点。每一位罹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均会出现胰岛素高分泌再到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状态过程。对于空腹状态下,血糖值大于160mg/dl的患者而言,每日需要定时补充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分解。由此,可以看出胰岛素已经成为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方法。Ridlle等在相应的研究中指出,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大致为8.4±5.6年,BMI为32.5±4.64kg/m2,直接口服降血糖药物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始终维持在8.61%±0.9%。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基础上补加甘精胰岛素治疗24周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降至6.5mmol/L,其中60%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小于7%,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足量的胰岛素不仅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值,还可以从整体上控制人体的血糖水平。因此,补加长效胰岛素可能将是未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发现,患者FBG达标时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日剂量与其基线时的FBG、BMI显著相关,本文提供了在不同FBG水平及不同BMI水平时采用甘精胰岛素使FBG达标的参考日剂量,可为2型糖尿病的长效胰岛素补充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相关研究中使FBG<5.6mmol/L时补充中、长效胰岛素的日剂量为0.42-0.48IU/kg,可能与其所选患者较肥胖(BMI为32kg/m2左右),基线FBG更高(约11mmol/L)有关。
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与外国人相比,中国人对胰岛素的抵抗情况较为良好,国人一般每日补充0.2-0.4IU/Kg的长效胰岛素便可达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一般先补充0.2IU/kg的剂量,随后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而逐渐增加安全使用剂量。此外,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2型糖尿病病程并直接影响血糖控制和治疗的效果。但本研究中并未出现长效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之间的关系,可能的原因在于研究的样本过小且患者的病程较短所致。
4 小结
本研究表明在口服药加每日一次注射超长效胰岛素的方案可使很多糖尿病患者更安全地达到A1c<7%的目标。本研究还提供了“每天打一针,吃一片药”的理想控制血糖的范例,这种方案不仅能使血糖达标,同时大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大大简化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更理想、更安全、更方便地控制糖尿病。此方案也可作为患者将来完全胰岛素替代治疗的一个良好过渡。
参考文献:
[1]公永明,李俊英.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28(7):125-127.
[2]邢立勇;张静静.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5):912-913.
论文作者:颜少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胰岛素论文; 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长效论文; 低血糖论文; 病程论文; 糖尿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