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论文

关于青年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论文

关于青年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

曹敏然*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7)

摘 要: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活跃易发生变革的特殊群体。而群体事件总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发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这让我们意识到青年群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分析青年群体的特征,来探究青年群体事件爆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青年群体事件;特征;原因及对策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做出了界定,即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青年群体是构成社会的重要部分,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群体事件的界定及特征

青年群体事件是指某些青年群体为求解决某种与个人相关的利益,进而产生由青年为行为主体的、具有一定组织和规模的群体行动。根据青年群体事件爆发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根据MgCO3·3H2O XRD表征结果中的晶胞参数,采用Diamond软件模拟绘制MgCO3·3H2O沿b轴[010]方向的晶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

首先,青年群体事件是在一定组织下的自发群体行动,其动机和目的利益相对较浅。就从常见的绝大多数群体事件来看,他们在性质上虽然是非政治性的,但都有一个酿造过程,即通常都与策划者、领导者、活跃者有关,以致事件的发生态势直接受到这些组织人员的控制和影响。那么青年群体事件的发生也不例外,必定也有领导者。由于青年群体是自发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其群体事件的爆发对其他社会组织来说是不严格的。与此同时,青年群体事件参与者的目的大多是单纯的争取涉及当事人的经济利益。

其次,青年群体事件具有盲动性,这又使其难以预见。由于青年群体的思想是批判性的,理想主义的,因此,他们遇事总是缺少冷静的理性思考或对事件缺乏了解就盲目跟随,有时会由于一些小事被人利用后引起激进的行为。

然后,社会管理和服务不完善,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都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就业困难是现在青年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而青年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获得工作,青年如果失业会导致其无法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自身发展遭遇挫折,都容易引发各种群体事件产生。由于青年失业,会继续在家啃老,这就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和仇恨社会的心理。

二、青年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首先,目前青年群体事件大部分是由于侵犯了青年群体的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造成的。青年群体特别是占青年群体中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在经济上不独立,那么就会寻求精神上的独立,因而利益引发的心态失衡是群体事件的心理根源。并且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极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情绪处于随时爆发的状态。

(一)内部原因

以往我们面对青年这个特殊群体,习惯采用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年群体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再一味服从学校和社会上的制约。因此,预防青年群体事件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探究青年群体事件的处理对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在青年群体事件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归结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其次,政治诉求渠道不畅是青年群体事件发生的政治原因。随着社会民主化的不断发展,青年人参与政治的意识不断增长,在正当的方法无法解决时,部分青年就会在规则外寻求表达愿望和需求的渠道,采取聚集、冲击政府机关等偏激的手段来给政府施加压力,从而要求解决问题。

(二)外部原因

任何群体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诱导因素。从所发生的青年群体事件来看,它所涉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青年的思维更加活跃,追求新思想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需要新的东西来刺激,并愿意投入到更具有冒险和挑战的生活中。青年关注社会时事动态,他们对某些事件的看法保持一致。青年勇于探索,并不断追求进步,但是他们有要强的自尊心,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力差,在辨别是非方面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

女子被土狼袭击之后,青辰曾近距离地观察过那伤口,很深。那时与现在只隔着六七个时辰,但现在的伤口,却似乎比那时要浅着许多。青辰望向其他人,其他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异象。

最后,青年群体事件发生的背景因素复杂化多样,由于青年群体具有心理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他们的行为表现出较大的摇摆性,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容易被一些目的明确的人操纵。例如,幕后操纵者通过宗教和网络的特征等手段制造谣言或误导公众舆论,并针对青年情绪的传播以及行为的相互作用等特征,对这一群体开展渗透、煽动和挑衅,使其事态扩大,特别是那些本身与实践毫无关系却想借机发泄不满情绪的人,他们的直接介入会直接导致事件复杂化。

调查问卷中态度部分共8个题项。受访者对抗生素用药的总体态度得分为31.71±3.93,得分范围是8~40,表明医生对抗生素的态度正确率处于中等水平。仍有25.2%的医生非常同意或同意抗生素的静脉注射比口服用药效果更好;有31.7%的医生非常同意或同意抗生素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受访者对各题项的回答情况见表3。

三、青年群体事件的处理对策

从青年群体自身的特点来看,青年群体的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身的发展仍然是不稳定、不成熟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体现着青年人生历程过渡性的时代特征,表现出积极和消极并存的特点。

最后,现如今青年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观念上存在差异。在一些弱势群体中,人们错误的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因此,若想问题得到解决就必须把事情闹大,什么问题都要以聚众的方式来解决。这种观念在青年中也很流行,形成了一种偏见的亚文化,对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事件一开始只是一般的民事纠纷,但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矛盾搬弄是非,制造麻烦,夸大问题,使事情从合理的群众诉求发展成不合理和非法的聚众闹事。正是这种观念的影响,一旦产生利益纠纷,群体事件就会以难以预料的方式爆发。

四细狗说完从猪圈里跳出来,他手里握着铁锨,两只眼瞪得像斗鸡。他们在院子里的一棵老乌桕树下对峙着。你可别过来,你要真过来,我可敢用铁锨铲你。他又说,你这是私闯民宅行凶哩,你杀人能不坐牢挨枪子儿吗?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青年群体事件的发生。青年群体事件主要发生在经济利益方面,例如当前面临的就业难和经济压力,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因为发展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群体事件的根本途径,那么根本解决青年群体事件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扩大城乡青年的就业率,加强对青年进行职业指导,从而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青年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发展和解决青年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这就从根本上解决群体事件发生的关键。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健全利益诉求渠道,这是处理青年群体事件的着力点。青年群体事件之所以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缺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有关,没有关注青年的情绪、疾苦、要求,漠视青年的呼声,没有真正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因此,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青年群体所反映的问题,尽量减少矛盾和纠纷。当然,健全的利益诉求渠道也是紧迫的。因为一旦发生某些突发性事件使青年的切身利益被侵犯,再加上利益诉求通道不畅通,诉求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这样青年群体事件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

截止到2018年12月,在装有Android系统的手机等设备的应用界面,以“俄语”、“俄罗斯”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软件(不包括游戏),只有十几款。那么,俄语等级测试APP的现状就更不容乐观了。市场上可供使用的俄语等级测试APP的现状如下:只针对俄语等级测试的APP只有Bears这一款。俄语7500km虽然也涉及俄语等级测试的内容,但其全部内容却包括俄语学习的方方面面,比较宽泛。而俄语研习社、俄语摆渡专八刷题宝典、俄语堂虽同样包括俄语等级测试的内容,但皆属于微信小程序,需要依托微信平台(但微信小程序除需借助微信平台外,其他大体上与APP相似,所以在这里一并进行了分析)。

三是加强对青年心理的健康指导,努力提高青年的法制意识,这是防范和处理青年群体事件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青年群体以科学理论和正确舆论的指导,对青年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青年。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例如通过学习相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化青年群体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法律尊严的维护。当然,也要发挥社会舆论、网络等媒体的教育和宣传功能,尽可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改变青年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淡薄状态,以此弱化青年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内在驱动,力求更好的引导青年群体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石,鼓励支持他们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R].中国青年报,2017.4.

[2]杨建新.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发展与整合[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3]周燕云.青年群体性事件的多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陈朝霞.青年群体事件原因探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1-0137-02

* 作者简介: 曹敏然(199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标签:;  ;  ;  ;  

关于青年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