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论文_吴磊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论文_吴磊

池州市弘安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池州 247100

摘要:在新的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监测数据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准确化、具体化,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影响分析

1环境监测的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监测的生态监测等。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做出正确的评价。环境监测就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

2环境监测的目的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就是为了更为及时且全面化的反应出当前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发展的现状,给环境管理以及污染源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设定好环境质量标准,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实际污染的特征,了解其分布的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在第一时间内追踪寻找污染源,分析其污染变化的趋势,高效的实现监督管理工作,给其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整合本底的数据信息,并对其长时间监测所得出的资料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便于其更好的研究环境容量等,设定好总量的控制目标,合理且妥善的利用好自然资源,遵守环境规章机制。

3环境监测的作用

首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以统计学为基准,统计学和环境监测维持一种相互渗透,彼此结合的关系,其由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共同构成。其次,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是社会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类的环境监测数据信息都可以更为及时的反馈出大气环境以及水环境等的内容,给环境规划以及质量等提供出更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便于其开展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借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正确且深度的探究建设项目给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设定好跟踪监测的机制。

4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其涉及到的层面也比较广泛,在实际的监测时,其很容易受到各界外力因素的干扰以及影响,致使大量的监测数据出现偏差等的问题,且其监测内容也并不是十分的全面,无法及时且高效的反馈出监测地点的实际环境状况。一些监测单位在经费以及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无法依照较为严苛化的监测程序开展监测工作,随意性的去压缩监测工作,甚至还会忽视一些监测的对象,这就使得其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其存在方式以及技术等层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问题,导致其空白以及监测工作毫无意义可言,监测也会过于注重形式化,其评价报告质量的真实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5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5.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2环境预测与评价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5.3跟踪评价

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6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6.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6.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6.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结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环境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环境监测始终是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融入到总体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同时其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前提条件,其自身所具备的监督性能极强。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正确的认知环境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环境环保的主题内容,彰显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健康应列入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红光;将健康影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N];人民日报;2013年

[3]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第二次公示)[N];安康日报;2013年

[4]记者陈丽平;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应当细化[N];法制日报;2013年

论文作者:吴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论文_吴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