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教学中继续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_张秉坤,梁永梅,杨富松,羊平,罗缨,陈瑞霞

临床实践教学中继续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_张秉坤,梁永梅,杨富松,羊平,罗缨,陈瑞霞

大理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云南昆钢医院 650304

医学人文(medical humanities)是以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现象为目,涵盖了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上世纪七十年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随着关于医学“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我国医学人文的教学与研究亦随之兴起,一些医学院校陆续开始了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一些医学人文学方面的著作也相继问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医学人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医学人文素养的形成和不断提高还没有被广大师生广泛认同,医学人文在医学发展中的“规范与引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在《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因此现在包括医生在内的老百姓对医学新进展的欢呼已不复存在,倒是对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可能出现后果的恐惧日益增长。这正是医学人文没能及时地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后果写照,这也正表明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20世纪的中国由于深受科技落后带来的贫穷灾难之苦,因而渴望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观点,号召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人才培养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科学教育模式。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潮流中,医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和药物可谓目不暇接。医疗设备和药物的先进,是医学技术现代化的表现,也是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条件,其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科技万能”、“技术至善”意识张扬却使当今医学出现了非人性化的倾向。医学服务的对象不再是人,而是疾病;病人也不再是完整的富有情感和人格尊严的人,而被当作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先进仪器设备和药物保障健康”的现代迷信之中,对医疗技术解决生命与健康问题的期望被无限放大,对人类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认识渐行渐远。这是技术至上主义引导下的“医学异化”,表明医学已逐渐背离了其固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正在违背“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必须从面片追求智力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向社会全面发展转变,这些转变要求教书必须育人,对人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前提)必须转变,即由单纯的科学教育转变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完整教育。

就医学而言,虽然在20世纪末人们就认识到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医疗中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医学模式应当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就是现在,这一转变也还没有真正实现。要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新型医学人才不但要培养具有高精尖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培养丰富而深厚的人文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终身培养,把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与医学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交叉学科课程纳入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从院校教育到临床实践教育、从毕业后医学教育到终身继续医学教育,都必须实施完整的医学教育(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专家和专科人才匮乏,为解决4亿多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从培养“赤脚医生”为农村老百姓服务;缩短医学生教育学制,兴办中专卫校、医学专科学校、医学院从综合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办学等举措,短时间内为社会快速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他们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推进,人民群众除了要求能医病、医好病之外,对就医的良好感受要求空前提高,因此就凸显出这些年“短平快”培养的医生队伍中,很多人缺乏人文意识与人文知识,见病不见人,技术傲慢,不会尊重人,不会敬畏生命,不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有效的沟通交流,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之一,党和政府及时认识到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意识的重要,逐步削减直至停办培养医士的中专卫校,大幅降低专科学校招生规模,将医学院校重新回归到综合大学,加强在校医科大学生人文意识和人文知识教育培训,再通过毕业后医学教育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终身继续医学教育,在不断提高“三基”知识的同时强调不断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及医患沟通交流能力,培养有技术还有文化、有知识更有情怀,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的现代医务工作者。为此,承担临床实践教学的医院作为医学生院校教育的接力部门,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终身继续医学教育的承担部门,临床实践教学医院要深刻认识在整个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医学人文意识培养和医学人文知识教育贯穿到临床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应该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中国古代南齐阳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这表明“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医者”应该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病人的尊重、关爱,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时时处处体现“医乃仁术”。

从医学生离校来院实习开始,如果临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带教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爱必将会对学生人文素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被老师尊重和关爱的学生将会更懂得关爱和尊重病人,让《偶尔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成为实习学生上岗前乃至终身的培训内容;带教老师教授医学技能过程必须注意每一个尊重和关爱患者的细节,在为学生示范的教学过程中无时不体现对病人的尊重与关爱,非常在乎病人的良好体验;从对病人的一个尊称、一句问候、搓热手、捂热听诊器、拉衣服、掖被子等细节做起,从主动询问病人需求,准确回答病人问题,为病人引路、让道、开电梯等小事做起,培养实习学生总是换位思考,从“如果我或我的家人到医院就医,我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医生”作为医学生自己行医行为要求并不断升华。

对年轻医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树立“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找自己的原因,学生的问题老师先找自己为人师表的原因”意识,每一个教育者都首先从教育自己开始,引领示范,对学生多指导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真正对学生传大医精诚之道,授医生精益求精之业,解医学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之惑!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 . 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 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 第01期

[2] 屈志勤 . 医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及其文化底蕴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年 第03期

[3] 郭永松,杨清 .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通的实践理性与理性实践 . 医学与哲学,2005年 26卷 第08期

[4] 王旭,张京平 .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研究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年 23卷 第06期

[5] 何学军,何志勤 . 在医德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年 23卷 第04期

[6] 于芳,徐玉梅,宋茂银 .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评价研究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 25卷 第03期

[7] 李恩昌,程乐森,王庆淼 . 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四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 25卷 第04期

[8] 王彧,尹梅 . 关怀医生:论医学人文关怀的全面性 . 医学与哲学,2013年 34卷 第19期

[9] 龚洪涛,杜凤和 . 论加强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教育 . 医学信息,2014年 第36期

[10] 赵南,尹梅,魏影 . 医德视域下医学生医学精神的建构 . 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 35卷 第05

[11] 刘单单,李永春,付雁 . 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 医学与社会,2016年 29卷 第03期

作者简介:

张秉坤,男,云南昆钢医院分管教学、科研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张秉坤,梁永梅,杨富松,羊平,罗缨,陈瑞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  ;  ;  ;  ;  ;  ;  ;  

临床实践教学中继续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_张秉坤,梁永梅,杨富松,羊平,罗缨,陈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