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论文_袁金会 罗发保

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论文_袁金会 罗发保

袁金会 罗发保 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资山中学 441227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达到历史教学“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途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众多教师不懈追求、探索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心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使学生既轻松自然又饶有趣味地进入学习情境。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时,我先播放并指挥学生跟唱《义勇军进行曲》,而后顺势导入:这首歌旋律高亢、激人前进,让我们懂得了在面临侵略时,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打败侵略者。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华民族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固长城。从而引入课题: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合作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巧讲插图,引发兴趣

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中的重点内容——“商鞅变法”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了基础”)的认识,讲课时,我在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此图是当时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正在跟反对变法的大臣辨论。他说:‘治理国家并不只有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被商鞅驳得瞠目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的大辩论,最后秦孝公作出决定:‘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知识。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回答“龟甲、青铜器、竹简或丝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了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商朝主要是龟甲和兽骨;西周晚期主要是铜器;春秋战国时期是竹简、丝帛;东汉时期竹简和丝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然后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简和丝帛的缺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竹简太笨重、携带不便,丝帛价格昂贵。”我又指导学生看课前导读中的彩图“汉代竹简”,指出这就是西汉时期的竹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竹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竹简的话,该有多少竹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议论纷纷,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本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我就直接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造纸的原料、过程,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巧创情境,以情求趣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的第三目“昭君出塞”,我告诉学生: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们都不愿意去匈奴,而宫女王昭君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听到这,学生对昭君有种敬佩感。昭君远嫁匈奴,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了匈奴。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汉匈边境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安宁。她死后,后人为了纪念她,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外修建了一座著名的昭君墓。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昭君出塞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论文作者:袁金会 罗发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论文_袁金会 罗发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