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高新区汇海小学 于长东 266113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传统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可以将传统文化当中的元素、思想、技艺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在感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借助传统文化来进行美术创作,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逐渐的增强。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美术教师也要注重这一方面,促使两者间的结合,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课题,对两者间的融合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
前言:我国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也是博大精深的,凝结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的结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新课标也指出,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一定要逐渐的引导学生投入到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当中,在文化情境中对美术进行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逐渐的增强。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此方面的感知,实现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术素养得到增强,使得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实现真正的整合。
一、基于名画欣赏,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历朝历代当中,都有着非常多著名的绘画作品,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将不同时期下的艺术成就、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来。而在实际教学当中,通过对一些经典名画的赏析,也能使学生感知到各个阶段的历史特点、绘画艺术,增强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绘画技能,也让学生对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时代进行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作品本身的特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增强对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感悟,使得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实现有机的融合。
例如,在讲解“彩墨”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一些名画进行鉴赏。比如,《侍女》在创作背景的介绍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比作者画笔下的侍女和一些其他名家笔下侍女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对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理解和认知,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更好地品味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实现内容的导入。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使学生投入到文本的学习当中,更好的鉴赏一些其他作品,如石齐、吴冠中的彩墨画,使学生对国画进行更好的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相关的技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另外,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上,技能的发扬和继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美术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应对技能教学的开展引起重视,借助这一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好的感知和体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现阶段的美术学习特点、作画习惯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打造理想中的教学成效,促使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之间的结合。
例如,在讲解“泥塑”这一技能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基础技法的掌握,并加上自己后期的创意、创想来制作成属于自己的泥塑作品。再例如,在讲解“器物”等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一些制作方法,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器物价值,使得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在实际的行动中更好地感知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借助这样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充分的考虑到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制定,促使因材施教的实现,将传承传统文化这一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学科当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和传统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联系[2]。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却很难满足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需求,虽然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美术教材当中却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将部分内容融入其中。所以,在实践教学当中为了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实现传统文化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书画展览、书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不断地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中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逐渐地形成一种习惯,并将习惯融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美术的角度下去欣赏,对剧中的头饰、服装的美学素材进行赏析。借助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加强理解,提升文化素养,对学生气质、人格的增强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到其中,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对传统元素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实现传统元素、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感觉[3]。
例如,在现阶段,很多学生对于皮影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借助“皮影”的方式来进行一个表演的创作,可以让学生先选择要表演的情景;然后,尝试着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合多种元素制作出皮影,并在后续的过程中以竞争的方式进行表演,实现文化元素的多元运用。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喜爱之情,达到理想中的渗透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是非常巨大的,对学生的观念、情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在实践教学当中,通过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能起到一个德育教育的成效,通过多元化的角度实现文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产生新的理解和思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素养得到形成。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论文作者:于长东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论文; 这一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