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成为音乐活动的好伙伴论文_王燕飞

让游戏成为音乐活动的好伙伴论文_王燕飞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心幼儿园,312065)

音乐活动中必然涉及幼儿对音乐知识技能的领会和把握,很多老师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使得现在幼儿园的歌声越来越少,音乐活动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音乐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用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舞蹈、律动等内容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佳途径。但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基本上放在科学、语言等科目上,而相对来说,对音乐的教育就非常的忽视,导致了很多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方法、内容过于单调。老师多数选择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学,舞蹈老师一个一个的动作教,在教唱歌时也是老师唱一句孩子跟唱一句,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加强记忆。并没有给孩子想象创造的空间,用这种灌输的方式难免让孩子产生厌倦。有的孩子对音乐作品情感的领会,往往是停留在歌曲的表面。很多孩子对于歌唱的学习,他是扯着嗓子吼歌,而根本不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孩子方面:小朋友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一部分孩子积极参与,而另一部分孩子冷眼旁观,对于音乐活动兴趣不高。

2、老师方面:老师经验不足,有些老师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很热情,但由于缺少经验,很容易忽视孩子现有水平,特点,需要,兴趣等方面的认识有些老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3、家庭方面:我们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音乐学习中仅仅扮演了一个学习条件的提供者角色,即为孩子的学习投入资金、寻找专业人土的指导,却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孩子的音乐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让幼儿进行听辨游戏

听辨游戏能促进幼儿自主探索,调动各种感官协调活动:耳听、脑思、口唱、手动、脚跺。听辨游戏不仅仅是“听辨”,更是幼儿的再创作过程。我们可以把听辨游戏分为听辩音高、听辨力度、听辨节奏。

听辨高音例如,春天主题——春姑娘的花衣裳。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不断加大听辨音高的难度。

听辨力度,例如,回声是强和弱的表现;车站上等车,车从远方开来,又开向远方,体现了渐强和渐弱的变化。通过听辨、表现力度的变化,能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辨析的能力。

听辨节奏,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么节奏就是音乐的心跳,它在音乐的五大要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春天天气真好”我们可以让小朋友听节拍和拍律用不同动作表现。(拍手、跺脚)

二、音乐教材的选择

音乐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音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材时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选定,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挑选和改编。选材要具有趣味性、音乐鲜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班孩子年纪小,活动内容要具有生活化,小班孩子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他们的学习特点以模仿为主。因此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选择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歌曲《洗澡歌》《拔萝卜》当孩子有了兴趣,便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较好达成活动目标。

中大班孩子发展快、能力较强。经过了小班阶段音乐能量的累积,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觉已经很丰富了,他们喜欢与同伴合作。这时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等都能帮助他们学习控制自己,欣赏他人。例如大班音乐游戏《买菜》中,孩子通过对唱歌曲,来确定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角色,通过分工表演角色,感受歌曲的内容,更好的达成目标。因此,在选择游戏音乐时,通常选择节拍,旋律容易记忆的音乐。

三、老师的情感带动和情感激励

在游戏中老师的体态表情和语言都应当传递一种“享受、愉悦”的情绪,我们老师要将指令性的语言转变成邀请性的语言,不能说“我请某某来游戏?我要请坐的好的小朋友先来玩。”而应该说:“我的老鼠宝宝在哪里呀?咱们赶紧吃蛋糕吧!”“我厉害吧,谁还想来挑战?”

当孩子受到鼓舞时游戏才格外富有吸引力。对于一些不太敢于挑战、不太乐于表现的孩子,老师尤其需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老师应谨慎使用“啊呀,怎么又输了?”“不对,你错了!”等评价性语言,而是应当用“哇,你真厉害,我们都差点被你识破啦!”“你的想法好特别呀!”等激励性语言,或者用眼神、拥抱、击掌庆贺等方式来表达老师的赞赏。

四、在活动中孩子的自我挑战与探究

在音乐游戏前老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水平,找到与孩子水平相冲突的挑战点和增长点,再最近发展区中让孩子体验不断提升挑战难度、小步递进的成就感。但要注意,挑战性过大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在游戏活动中应关注孩子是否享受游戏的快乐,是否体验到成功与自信,因此,孩子在提升挑战的过程中,要充分顺应和尊重孩子的速度和步距,让孩子享受游戏的快乐和乐趣。

例如,在《小雨沙沙》中,我让孩子在课前去制作能发声的“乐器”,孩子们在课堂中所展示的“乐器”让我大吃一惊,有带酒瓶的、有带碗的、有在易拉罐装沙子的,有带水的,以为水能发出哗哗声……让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去实现,并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我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带来的打击乐器找出哪个最像雨的声音和节奏并加以自我编创,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来汇报演出,孩子们自我评价。这样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体会到自己制作乐器的快乐,更是享受到了自己编创节奏所获得的满足感,整个课堂同学们“玩”的不亦乐乎,在“玩”中学会了《小雨沙沙》这首歌曲的演唱。

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的这一年中,通过游戏穿插到音乐活动中的形式,激发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这些趣味游戏增强了孩子的辨别高低音、节奏感等,促进孩子动作的协调性,提高了孩子们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同时又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将音乐与游戏进行有机的整合,促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活动的艺术魅力,有利于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欲望和热情。我们借助游戏的形式,达到"游戏音乐,快乐成长"的教学成效。

论文作者:王燕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让游戏成为音乐活动的好伙伴论文_王燕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